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落差《无意识、抵抗及其他》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1:39:01
  • 365

最近看了这本新书,达弥施的《落差——经受摄影的考验》,书中关于摄影本体的讨论给了我们以新的启迪。这里先摘译者的一段话来说明一下题目:“首先,‘考验’(epreuve)一词,在法语中,与摄影中洗印出来的‘样片’是同一个词。但更为重要的是,原文中‘经受考验’(a l'epreuve de)的说法,同时可以有‘抗’、‘抵抗’的意思。所以,这一副标题,强调的不是作为批评家带着他的主观能动性与一切批评机器,去检验、考验摄影(以及电影)这一现象,而是反过来,去强调一个主体在面对摄影(与电影)这一现象时,所经受的考验,看他作为主体,是否能够做出反应,做出怎样的反应;同时,在经受这一考验时,无意识作为主体的重要部分,会产生一种抗力,去抵抗图像、抵抗影像。所以达弥施提出图像的‘暴力’,认为对图像的研究,是‘冒着失去视觉的危险’的。”

我曾经把超越理性、达到不可思议性的某种东西称为感觉,但是达弥施给了我一个更好的词语,那就是无意识。弗洛伊德曾经论证说无意识是“没有时间概念”、“脱离了时间”的,而达弥施则进一步提出无意识是“没有空间”、“脱离了空间”的假设,这些都把我对于这种超越理性的无意识的感受带入了新境界。通过对玄之又玄的无意识进行精神分析,达弥施说出了我想说却没能说的话。

我们必须认识到,摄影不仅仅是创作者和世界之间的交流,摄影的“落差”更存在于创作者和创作者之间、世界和创作者之间、图像接收者和创作者之间,各种无意识的抵抗、干扰、触动和交流,构成了摄影的本质。因而,摄影并不一定是作者对内心世界外在的反应,也会存在创作者通过抵抗其内心世界而产生的作品,也会有为了迎合外在世界而产生的作品,所有这些作品中,影像的存在只是一座桥,真正行走其上的一对对关系。有的人通过抵抗外在世界而活着,比如阿巴斯,比如弗兰克,比如克莱因,他们的摄影风格被称为新摄影的原因不仅是因为私化的影像,还因为他们的影像不再为了外在世界而活着,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抵抗外在而存在,他们的抵抗通过摄影得以体现。这些抵抗的无意识因为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而得到了人们的赞赏,就如“恶之花”一般静静地开放在这个外在的世界中;有的人通过反应外在世界而活着,而且这种活着都是物质的,比如大部分的新闻摄影和广告摄影从业人员,他们拍摄的影像,工具性往往凌越于内心之上,对物象的真实或者夸大的反应是这些影像的主旨,无所谓抵抗也无所谓交流,说难听了它们只是这个世界的附庸。

我们对于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无意识,决定了我们的影像看起来像什么样子。即使是拍摄者,也会通过镜头反应等等方式来表达他们对于摄影的抵触或者喜爱,对于世界的厌恶或者疲倦。影像看起来是这个样子,是因为创作者和被摄物交流后决定了这个样子。真正的摄影,其中都有着一种隐喻的力量,对世界,对个人,都是如此,隐喻超脱于作品而存在,但是这些都不能用普世价值来概括,普世只是其中的一种最明显的比喻方式,隐喻要比这更深入人的内心,甚至超脱内心而达到无意识。

摄影真正的力量在于唤醒人们心中的抵抗。如果图像接受者在影像面前不失去自己的理智和纬度,并且还能够对影像做出反应,那么这样的摄影无疑是成功的。在这个读图时代中,这样的摄影弥足珍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