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历史的荒原黄奇逸《自我介绍》及《历史的荒原》目录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8:10:48
  • 97

http://www.guoxue.com/ws/html/zuixinfabu/20040408/863.html

来源:往复论坛

作者:黄奇逸

发布时间:2004-04-08

中国的知识分子素有“老九”之称,这种划分据说来自元朝: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民,六商,七丐,八妓,九儒,十盗。其实,“老九”这样的称呼早就已经过时了,因为知识分子的地位早已不如盗贼。我们现在的盗,已经非同小可,动辄上千万甚至上亿,几百万还算不上大盗;即便是那些鸡鸣狗盗之徒,如小偷之类,弄个百、千、万元的,也毫不费力,简直如烹小鲜一般容易。凡此种种都说明,盗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那么同样地,儒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他的地位早就连“老九”都望尘莫及了。假如现在来一个英雄排座次,恐怕他是难以排上号的。

在中世纪,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虽然不见得完全是事实,但既然这么说了,总还是有些根据的吧。后来的历史不断地进化,可是,让人奇怪的是惟有儒的地位不进化,反而是退化了。1949年前的教授,一般都有自己的楼房,保姆有好几个,有看管孩子的,有负责做饭的,有负责洗衣和卫生的。1949年后,教授变成了人民的一员,当然就不应当再有这样的特权了。那时的教授月工资是300元,虽然不能与解放前相比,但还算是比较高的,因为当时一般工人的月工资也只是十几元。现在教授的工资虽然上升到了2000元左右,可是按可比价格计算,实际却降了很多。北京师大杨寿堪教授尝云:“文革”前的300元可以买1000斤上好的带鱼,但现在的2000元却只能买几百斤!所以,现在的儒,不用说“颜如玉”,光不了棍就算幸运了,因为“颜如玉”都一江春水向钱流去了;不用说黄金屋,有个石头屋已属不易。

总之,是教授越来越多,而带鱼却越来越小。

可是,就是在知识分子连“老九”也排不上的困境下,竟然有许多人想当“老九”,差不多有点头脸的人都有教授的称号。这些人无论从其职业还是其精神状态来看,本来不是学者,但却都有着教授的头衔;有些人虽然操着学术的职业,但却全无半点学者的风骨。这样的人,我把他们称之为“伪学者”。教授,一般是在大学里才会有的,但现在却是各个领域和行业中都有,大概只有乞丐行业中还没有教授职称吧。——之所以说是“大概”,是因为也可能有,我们不知道罢了。

伪学者之一种就是某些有钱的人(能否称得上“企业家”还是有待考察的)或个体爆发户。他因为有了些钱,但却缺少知识,于是就想有知识。怎么样才能有知识呢?那当然是要有个教授甚至博士之类的头衔,一旦有了这一类头衔就等于有了知识了。在我们这个时代,有了钱,就等于有了一切。有报道说有人曾经用钱买官,居然能够成功;那么买知识就更容易了,知识在中国本来就不值钱的。这种“买”当然不是直接的,他还要“写”几本书,这样当起教授来就名正言顺了。于是乎雇佣一些有知识的人来给他写。就这样,有些有钱的人竟然成了某些学术领域的专家!有的人也有一些想法,但是由于他对相关的学术领域一无所知,所以他研究起学问来就得心应手,如入无人之境,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前无古人,都是创造;而且他可以在每个学术领域中都处于领先地位。有的伪学者还说出了这样的话:美学从来就没有一个定义,是我第一次给出了一个定义!她从来就没有读过美学的书,当然不知道美学家们曾经给美学下过许多定义,她的美学定义就自然是第一个了。这样的东西居然可以在××电台上播出,而且还请她去办系列讲座。那原因很简单,就因为她有钱。这样的“学说”当然更容易被我们的出版社看中了,所以出书就更加易如反掌,出版社还要给她的“思想”出研究丛书呢。现在的某些媒体的贞操,已经远远不如赛金花了。伪学者的出现,不能不说与它们的“失贞”有关,是它们制造出来的。

伪学者的另一种就是某些有权的人。有了权,还想过一过教授瘾,还想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增加知识。以前的时候,还有人去认真地读个文凭,但后来有些人就聪明起来,不要文凭,直接当教授,一步到位,岂不多快好省?有权的人虽然没有钱,但他可以搞到钱,所以不愁雇佣不到学者来为他写书,也不愁出不了书。于是,在某些官员的名片上,多了一个教授的头衔,因为他“写出”了许多的书,甚至在学术界还有很大的“反响”。这样,他就不仅成了一个有知识的人,还成了一个“创造”知识的人。

有了这些“学者”的加盟,我们的学术就异乎寻常地“繁荣”起来,一本本装帧得很高级的书被企业买走或发到了某个系统的办公桌上。可是,这样的产品,它的学术生命,大多在没有出生之前就已经死了。

第三类伪学者是以学术为职业的某些人,表面上看他们就是学者,但却没有学者的精神,故亦归于伪学者之类。这类伪学者仅仅以学术为谋生的手段,所以他无须具备真正学者的风骨,甚至可以说,他已经没有骨头。他的著作没有什么学术精神,他本来就没有学者的良知和独立的人格,他的良知已经出卖给了权力和金钱,他的著述就是围着这两样东西转来转去。这类学者有的为前两类学者所雇佣;有的虽然没有被雇佣,但全无学者应有的精神和人格,对他来说,学术仅仅是个工具,他写著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评教授和生存,并不想著书立说,所以这样的书就写得四平八稳,挑不出任何毛病。这类伪学者当然并非蠢笨,实际上他们的嗅觉非常灵敏,善于捕捉最新的信息,善于变化腾那,往往走在时代的前面,能够紧跟潮流,因而有时还很“著名”。不仅如此,这类伪学者还非常独断,不懂得起码的学术精神,他认为只有他搞的东西叫“学术”,而别人搞的东西与他不同,就不算学术。他们惟我独尊,拉帮结派,排斥异己,压制那些有个性的学者。

这种人骨子里不过是个官僚,当他有了学术上的位子以后,一定还要弄个“官”当,在他看来,只有当了官,才是正宗,才算是真正有了出息。这从有些人在发表文章时的署名方式就可以看得出来,“校长助理”之类的职务,被置于“教授、博士生导师”之前,足见“助理”这个“官”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它比教授和博导还要高级和光彩呀!

这样的人,已经将他们的生命献身于权力和金钱,因而他们以学者的名义所说的那些话,就很难令人相信了,因为这些话是从属于权力和金钱的。

我们社会中的“学者”多了起来,这是否说明我们的知识开始升值了呢?非也!伪学者的增多,恰好说明了知识的贬值,既然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冠以教授的名称,那么知识的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些非学术界的人也想弄个教授头衔,并非表明他对学术、对知识的重视,而只表明了他在吃喝嫖赌之后还想装得文雅一点,以表示自己并非粗俗之辈罢了。除此而外,岂有他哉!换句话说,知识只是被作为一种装饰而已,装饰物只能是一种工具。

有的人还规定了每日思想生产的数量。据说,某学者给自己规定了每天的写作数量,日均6000字,如果是出差耽误了,那么回来以后还要补上。这听起来很滑稽,好像是在规定工厂的生产任务,他又如同一头奶牛或一只母鸡,每天必须产多少斤牛奶和蛋。思想也是可以生产的吗?我们怎么能够规定大脑必须每天分泌多少斤思想呢?常见有些学者的介绍,说已经出版几百万字的著作,我总是有一种疑问:他有那么多思想可以写吗?老子是个大哲学家,尚且只有五千字,而这些不入流的学者倒是写出了几百万字,那么他写的究竟是有着怎样价值的东西,不难推知。字数越多,我怀疑其中伪的成分就越可能多。

有的教授产量之高令人难以置信,一年出好几本书。那书是怎么写出来的呢?有知情者云,那是他的学生写的!他有许多研究生,可以出个题目让研究生去写,然后付给他们现金买来这些稿子,然后就是署上自己的名子出版。有的研究生每年因此而有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收入,而导师也因此而有了大量的成果,双方各得其所,何乐而不为呢。

伪学者的增多使本来就不多的教授职位紧张起来,而真正的学者由于既无钱、又无权,他们的学术成果又往往比较少,因为他们耻于粗制滥造,这样就难以竞争过伪学者,那本该属于他们的位子常常会被别人夺走。他们的一些论著甚至还被一些掌权的伪学者们说成不是“学术成果”或“不算成果”,评职称无效。因为,真正的学者往往兴趣广泛,并不局限于他所谓的“专业”,常在专业以外有所涉猎,这就被伪学者们找到了可钻的空隙。搞历史的,研究服装史的论著不算成果;搞哲学的写的散文和诗歌不算成果;书评不算成果……如此等等,名目繁多,不已而足。我们倒是要问一问这些“学者”:你们从娘肚子里生下来就有现在这个专业了吗?你们本来不也不是从事现在这个工作的人吗?你们刚生下来的“专业”是吃奶,那么你们现在的学术成果也不能算成果,因为它们与你们本来的专业——吃奶无关!按他们的这种说法,那么老子的“专业”是管理图书,他的《道德经》就不能算成果了;曹雪芹差不多没有“专业”,如同无业游民,他的《红楼梦》也不能算成果;卡夫卡的专业是保险公司职员,那么他的那些作品也不能算成果;爱因斯坦的“正业”是专利局职员,他这期间创立的相对论也就不算成果……由此推论下去,我们文化史上的名著,就没有几部“算成果”了,因为那些书的作者大多都不是专业人士。这种逻辑显然荒唐得很。

知识分子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如此之底,尚且有这么多人窥视着教授的职位;如果待遇提高了,那么在教授位子上的真正学者就可能更少了。前不久英国天文台台长的一段话发人深思:当英国女王访问该天文台,了解到天文台长的待遇很底以后,表示应当给他加薪。但天文台长的话却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他请求不要加薪,因为如果薪水太丰厚,那么坐在这个位子上的就可能不是天文学家了。他的这翻话很让人吃惊,从中也可以看出,世界各国人民的心都是相通的,不仅中国有这种现象,外国也是同样有的。最近国家表示要给知识分子加薪,这当然是大好事;中国知识分子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之低,恐怕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比拟的,早就该进行这项工作了。但同时也让人有许多担忧,教授的收入高了,如何让真正的学者坐在教授的位子上?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如果不能让真正的学者坐在教授的位子上,那么加薪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