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描述二十世纪上半叶上海的生活史,或者说一个《一个中医的民国生活史》。作者,一个幼年丧父的没落小开(估计都不能算),靠自己的努力与机缘巧合成就了一位名中医。重要的是,他的写作并不比医术差。 迄今为止我能看到的描写最完整的一部民国生活史。可能和作者的职业有关,事无巨细,都记录了下来。并且,风云际会,作者居然和很多民国大佬都有交集。如吴稚晖、于佑任、章太炎(还是他的老师),杜月笙,还有民国蒋总统(虽然只有短短五分钟的会面)。另外,作者结婚,居然有市长做证婚人。恐怕现在已不多见。而且,从他与一些名人的交往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民国高官大多还是很清廉和自律的。于和吴都是当过五院院长的人。但是管不住下面啊。。。金融不稳定是最后一根稻草。。。
上海,当时的市区还是很小的。南到城隍庙,北到横浜桥(现在的四川北路),东到杨树浦,西到曹家渡。相当于现在的内环线。另外,即使是市区,也有很多农田。比如作者买过的地皮,在愚园路附近,就是农田。当时的人就知道房地产是保值增值的最好财富工具。当时的有钱人的生活圈子基本在大马路到五马路之间(就是南京路到延安路,以西藏路为中轴)。南市区是老城厢,老上海(非本地浦东人),也就是最早的城市居民都是生活在那个区域的。
对北京的描述也很有趣,当时做生意的人的礼貌程度估计现在只有在日本才能体会到了。作者的姐夫,当时清华的学院院长,内弟提出要参观清华。院长虽然有轿车,但公私分明,居然要他自己坐公交去。而且,即使到了,闲谈也只限五分钟。要知道,当时只是在寒假中。可见,当时大学老师是多么的律己。现在恐怕不会再有这样的情形了。
这是一本可以让你一口气读完的书。重要的是,你还能学到朋友观,婚姻观和理财观。关于朋友和婚姻,作者的观点(或者说他引述的观点是):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好的,讨老婆要讨不如自己的。另外,吴稚晖关于性生活频率的调侃也很有趣。抄录如下:
血气方刚,切忌连连;
二十四五,不宜天天;
三十以上,要象数钱;
四十出头,教堂会面;
五十之后,如今佛殿;
六十在望,如付房钿;
六十以上,好比拜年;
七十左右,解甲归田。
总之,这是本有趣的书。很多民国的闻人掌故都在其中了。作者后来移居香港,更多的是怀念旧上海。比如吃,很多小饭店。特别是怀念当时的物价,以银元计的物价,真的很稳定,很便宜,钞票很经用!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8:06:39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8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