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一个普通士兵的战争《后记之一:天堂没有战争》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51:25
  • 92

我的老爸是刘长金。

对朝鲜战争的感性认识,只是1988年大学一年级时,在丹东长甸军训时,拉练到过当年志愿军过江的河口,那座桥后来被美军飞机炸断。

这座“断桥”保留至今,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我一身戎装站在齐刷刷断裂的延伸到江中心的断桥头,想象当年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情景,心情像脚下湍流的江水一样澎湃。刚巧一艘朝鲜的小船驶过,船上的人们衣衫有些土气,但人们脸上的笑容和向我们招手的热情,至今还印在脑海中。

那次军训完毕回到学校,才发现我们班有三个留学生都是来自朝鲜,他们的普通话说得甚至比我们南方的同学还好。他们是到我们这里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很好理解他们为什么不选择美国。毕业十五年后,我重返母校东北大学进行学术访问。接待我的老同学秦高梧教授告诉我,当年的朝鲜留学生又与学校联系,想学习我们改革开放的经验,引进高技术产业。

近年来,中朝间也有很多意识形态上认知的差异,和由此导致的摩擦矛盾,有人说“中朝人民用鲜血凝铸成的友谊”已经枯干。我认为,两国人民是希望友好交流、和平共处的,政治上的考量不应该破坏人民间的发自内心的质朴感情,和曾经同甘苦的患难之交。

历史真是会开玩笑,如果说讽刺也不过分,儿子在读他老爸对50多年前亲身经历的那场战争的回忆时,却是坐在他当年的敌人——美国家中的书桌前。再有想象力的预言大师,也不会在当时的朝鲜战场上告诉老爸:你将来的儿子要生活在你的敌人的国度里,和你的敌人一起工作生活。即使有人这么说,地球人都不会信,开玩笑也要有点边际吧。

然而,不得不相信时间大师的鬼斧神工,它能在弹指一挥间把战争化成和平,把敌人化成友人。现在中美两国虽然为各自的国家利益不时在暗中角力(更准确地说是非敌非友),但至少表面上已成互利互惠、和平共处的两个大国,在和平与发展为主轴的世界新格局中共存共生。

我也曾在日本生活多年,那是个曾殖民与奴役我的老家东北,至今还令很多中国人痛恨得咬牙切齿的国度。看看现在中国引进的美国波音飞机、日本丰田汽车,到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画片,再到美国的麦当劳、日本的寿司——曾经是刀枪相见,你死我活的敌人,现在是从物质到文化的拿来甚至崇拜。

我想,无论是老爸,还是我,都会对这样戏剧性的历史戏法有所困惑。梦里都不会出现的戏剧般的事实,就活生生地摆在面前,真的是一句轻描淡写的“化干戈为玉帛”就能够解释的吗?我想不会那么简单。

我想,老爸那些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心灵深处不会那么轻易“一笑泯恩仇”的,因为那些倒下的战友的躯体和流淌的鲜血,是真真实实而无法挽回的。战争的创伤更多是心理上的,时光流逝会令人麻木和无奈,但是麻醉了的心态幷不能根治心灵的创伤。就是现在去伊拉克打过仗的美国士兵,回国后很多都难以适应,需要心理治疗。那种在对生命的恐惧中生活过的经历,与和平年代的强烈反差,是他们心中永远难以抚平的伤疤。

这本书描述的是一个普通老兵眼中的战争。书中少有对大英雄、大场面的描述,反而对看似平凡普通却又鲜为人知的小事做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让人觉得战争不单是著名战役和英雄勾画的。这些真实的细节,能带你走进那个特定的年代和环境,近距离感受一下一个普通士兵的战争体验。我大哥在文中轻松而略带有调侃的笔触,记叙的是幷不轻松的战争历史,让人在体会战争的令人窒息的残酷时能松一口气,在心情的沉重之余甚至能笑一笑。

看了这本书,能让人从一个平凡然而真实的视角,看待和了解这场战争,让人不得不思考战争对大多数普通人意味着什么。我不想在这里探讨朝鲜战争的深刻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多少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都会给出“权威”的答案。对历史的诠释从来就有不同的版本,因为诠释历史的人看问题的立场、角度和目的不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我,小时候对战争的认识是从看小人书和战争电影开始的。往往电影一开始就急着问大人:“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然后就欣赏着“好人”打败“坏人”的一幕幕了。光看还不过瘾,和那个年代大多数男孩子一样,我喜欢玩打仗的游戏。

那时可没有电子游戏,而是和其他小朋友玩的“真刀真枪”的真人秀。通过“竟老头”(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决定好人和坏人两“伙儿”(小组)。然后,头上戴个自编的柳条圈的,就是解放军,歪戴帽子的,当然就是“国民党”了。

胜利总是来之不易的。共产党被敌人俘虏后绑在树上,在敌人“皮鞭”(其实是柳条)的抽打下,宁死不说“藏粮的地方”。当然结局总是援兵赶到,歼灭敌匪。即使有光荣牺牲的同志,也不过临时“休息”几分钟。天黑游戏结束,拍拍身上的尘土便又“活”过来,跑向温暖的亮着灯火的家。

上学后,对战争的认识,就大多是从历史教科书上得到的了。那时多是为了考试的抽象的死记硬背,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等;再大了,就多了些更人性化的思考:好人是人,难道坏人不是人?坏人也有家庭和亲人。再说,好人坏人是谁定义的?

战争双方在各自眼中都是神圣的正义的,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都是双方各自的英雄。战争是双方为了某种利益或信仰而发生的武力冲突,有的战争可以用正义和非正义划分,但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出师有名”。无论什么性质的战争,对双方的损害都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士兵以及他们的家人。他们是真实的血肉之躯,同样渴望着和平与幸福。

当儿时的战争游戏被冠以真正的战争的残酷性,便失去了游戏的乐趣。战争对这些士兵及其家人的伤害和痛苦是长久的,它会给几代人的心里留下阴影,甚至埋下仇恨的种子。也许这种仇恨有一天又会转化成一场新的战争。那么,这将是个永无宁日的世界。

也许武力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但我相信,战争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人人都有着对生存与幸福的渴望,这是人类追求和平的基础。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是当今世界舞台上的主旋律。从过去的印度甘地到现在缅甸的昂山素季,都是和平与非暴力民主运动家。他们参与的是一场不流血的战斗,同样需要勇敢、坚强和智慧。他们牺牲了个人的安逸,谋求的是大多数人的民主与幸福的权利。

战争无赢家,即使有,也是那些得胜的少数当权者获得的“王侯”利益,还有借战争捞政治资本、发战争财的投机者。士兵是战争的炮灰,老百姓忍受的是失去亲人的痛苦和生活的灾难,战争给国家带来的是沉重的经济包袱。没有什么问题不能以和平方式解决,煽动仇恨的人就是别有用心的人,战争的发动者一定会成为民族和国家的罪人、历史的罪人。战争不是游戏,是要流血的,而且多是无谓的牺牲,任何明智的当权者都要为大多数人的福祉着想。

虽然这个世界还没有完全的天下太平,而且,因为战争所导致的流血牺牲每天都在发生,但我希望每个人的心都是朝向和平、远离战争的。

那些在战争中捐躯的烈士的血不会白流。以史为鉴,解读战争的历史就是为了我们永远不要再有战争,让所有人都快乐生活在和平的世界。德国对二战公开道歉认错,所以大家能原谅。日本从未真正向亚洲国家道歉,这是态度问题,也影响日本年轻人的历史认知。不正确看待历史,就有可能重蹈覆辙,重演悲剧。我希望借本文喊出和平的声音,只要每个人都发出和平的呼声,那么这个世界会更美好。人生活需要空气、阳光和水,没有了和平,我们将失去这一切。让我们一起祝愿那些还在饱受苦难的人们早日摆脱战争,重建和平的家园,祝福我们的世界永远和平。

最后我想引用电影《血钻》中的一句台词作为本文的结尾。在今日的非洲大陆上正在发生一场为了掠夺钻石的残酷战争。这场战争使黑人索罗门饱受了丧失家园和妻离子散的痛苦。但在无数次绝望无助的时候,他始终没有动摇过一个念头:

“当战争结束的时候,这里又将是一个天堂。”

刘轶

2007年12月31日于美国加州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