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历史系副主任许海云疯狂伪造系列学术著作献疑
作者:米辰峰
100872 北京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
9-23点电话:010-62516494(人文楼317办公室) [email protected]
[摘要] 我的初步调查结论是,他的代表作《锻造冷战联盟》是他的博士论
文改头换面扩充以后出版的书。大量鲜活有力的事实说明,他本人决不具备读懂
任何外文著作的起码能力,遑论研究撰写大部头专著。他的博士论文及其《锻造》
参考书目两次整体照抄侯力强博士论文,以及错抄、漏抄、胡乱拼接、8次重复
等,仅仅是诸多问题的冰山一角。《锻造》中210多本外文参考书和1500多条外
文注释的99%以上他肯定没有读过。按照网址抽查核对他在第三章数百次引用
FRUS1948Vol.III相关内容的结果就会发现他是否能读懂原文任何一章乃至一
页,仅第三章伪注的数量多么惊人!他20年来伪造的7本书,都是按照1995年合
伙伪造《新编英汉词典》的协作模式,花钱雇人翻译集体做出来的书,都严重违
反了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以
下简称“3.19文件”)的有关条款:“(一)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三)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四)
伪造注释”。
目录
1. 从骇人听闻的弥天大谎说起
2. 博士论文及其《锻造》参考书目两次整体照抄侯力强博士论文的局部对
比列表
3. 从照抄和增补侯博士书目的多处错漏看许海云伪造学术著作的拙劣伎俩
4. 从主题的严重误解看许海云不懂装懂故弄虚玄信口雌黄
5. 从抽查几处引文发现的严重问题推测许海云著作全文的伪劣程度
6. 异常拙劣的英语水平足以证明他决不可能读过那么多外语著作
7 平庸的日常说话水平显示出来的智商问题
8. 从诸多拼接痕迹看许海云伪造博士论文等学术著作的拙劣伎俩
9. 请看许海云全文抄袭拼凑860页巨著的典型样板
10. 请看许海云伪造英语论文的典型样板
11. 从多次雇人翻译和编书的经历推测他雇人撰写博士论文和《锻造》的可
能性
12. 从他亲笔撰写的摘要和概论看他缺乏起码的史学常识,不可能独自写出
任何合格著作
13. 从《新华文摘》转载许海云的伪劣论文推测我国学术腐败的严重性
14. 许海云1992-2009年伪造的7本代表作列表
15. 附录:许海云博士论文全文扫描版
16. 附录: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
通知”
1. 从骇人听闻的弥天大谎说起
您也许闻所未闻,人大历史系副主任许海云横空出世,在世界史领域用他自
己的嘴巴喷射了一颗颇具中国特色的超级学术卫星,它就是人大历史学院刚刚上
报教育部,参加“2009年全国高校科研成果(人文社会科学)评奖”的617页的
煌煌巨著《锻造冷战联盟-美国“大西洋联盟政策”研究1945-1955》(人民大
学出版社出版,2007;以下简称《锻造冷战联盟》)。也许他即将粉墨登场走上
领奖台。敬请读者继续关注有关报刊即将公布的评奖结果及其颁奖典礼。
为什么说这是一颗横空出世的超级学术卫星呢?诚如许多世界史老前辈说的
那样,鉴于外语障碍和资料局限,我国的世界史研究至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许
多老专家皓首穷经一辈子,也只能编写出薄薄的一本二三百页或者三四百页的
“世界XX史概论”(通史、教材、讲义、论文集)等。还有不少世界史名家却终
身没有专著问世,例如德高望重的胡钟达先生、刘家和先生和廖学盛先生等老前
辈,都是靠不太多的论文及其论文集奠定其崇高学术地位的。
然而,我之所以惊骇许海云的旷世奇书,既不在于他当年仅有40岁,也不在
于它是世界史领域极其罕见的一本617页的专著,而在于它是一本仅仅研究一个
外国一项政策在短短10年内的详细历史!其断代专精程度,不仅在我国世界史领
域绝对第一、遥遥领先、史无前例,即使在西方也同样鲜有匹敌!
尤其令人惊讶不已的是《锻造冷战联盟》“前言”第10-11页里宣称的骇人
听闻的弥天大谎:“本书以丰富的史料为研究基础,笔者利用在德国和美国做访
问学者的便利条件,全面地收集并整理了‘大西洋联盟政策’所涉及的大部分历
史档案、***文献和学者论述,充分借鉴了国外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方法与成
果,在写作中大量地运用了美国外交文件集、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文件集、美
国国会对《北大西洋公约》听证会议记录、参议院关于北大西洋安全与美国军事
援助系列文件、国家安全委员会分析报告汇编等美国的档案文献。还利用了《英
帝国海外文件集》、《苏联历史档案汇编》等外交档案,并对各种档案以及相关
史料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和分析。因此,本书的资料基础具有普遍性,写作具有一
定的原创性特色” 。
纯属谎言。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资料范围和数量呢?让我们单从上述七大类
档案的第一项,即英文简称为FRUS的“美国外交文件集”来计算吧。仅就许海云
研究的1945-55年这一段而言,那套“美国外交文件集”共有76巨册,每册平均
大约1500页,每页平均50行,每行平均10个词。他先后到德国和美国都是3-6个
月的初次短期访学,大家算一算,要做许海云那种“原创性”研究,“全面地收
集整理”原始档案,单单在3-6个月的时间,就能从76巨册数千万字中理出头绪,
筛选出若干有用的卷册,谈何容易?能有多少时间用于研究?即使不旅游,不吃
饭不睡觉,即便是精通英语的专家,通览这么多资料也时间不够啊!更何况还有
其他六大类不知道是十几倍还是几十倍于“美国外交文件集”的更多资料数亿万
字!如果再考虑到许海云那点极其可怜的英语,他怎么可能开创这前无古人的学
术能力和辉煌业绩呢?
再说,我从来没听说许海云还懂德语和俄语,他怎么能读懂德国和苏联的原
始档案呢?既然他说是“在德国和美国”收集整理的,那好,请他用德文和英文
分别详细写出他曾在德国和美国“收集并整理…历史档案、***文献和学者论述”
的那些档案馆/图书馆的馆名、街道门牌号码、城镇名称及其具体查阅时间等,
现在的查询条件也方便,请领导们一一查证。请他分别说明,他在《锻造冷战联
盟》1500多次引用的那一大堆外文图书,哪些书是在德国的哪家档案馆/图书馆
查到的?德国的档案馆/图书馆的编目体系如何?他是如何跨越陌生外语文化障
碍的?难道收藏在德国或美国的苏联档案出版物为他提供过特别服务,早已翻译
成他们老家的山西大同方言了吗?如果他胆敢进一步编造不懂德语的华人怎样逾
越德语馆藏编目体系语言障碍的查阅细节,且待我运用我在德国图书馆的艰难查
阅经验进一步戳穿他的***谎言。
我以下的研究结果显示,很可能他不仅没有去过外国的有关档案馆/图书馆,
中国的他也没去过;不仅没看过外文档案;甚至连具体收藏地点他都不知道。不
信,问问他中国收藏FRUS的那个读者罕至的确切地点在哪里?那里有他的查阅纪
录吗? 2002-07年前后国人在北京查阅FRUS的客观条件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他
知道吗?
他的博士论文及其后来改头换面的出版物《锻造冷战联盟》只能是通过三种
途径综合伪造的:其一是照抄现成的中文译著,其二是花公家的钱雇人分段分期
分批编译,其三是由他最后拼凑这些编译和其他的汉语论文,胡编乱造。
其实,早在2007年出版《锻造冷战联盟》前5年,即他伪造完博士论文的
2002年,他早已把他在《锻造冷战联盟》前言里伪称从国外查到的FRUS的基础书
目完整地抄袭在他的博士论文里面,哪还用5年后再到国外查阅?根据教育部
“3.19文件”,这就是必须严肃查处的“捏造事实”。
2. 博士论文及其《锻造》参考书目两次整体照抄侯力强博士论文的局部对
比列表:
1995年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关系专业的侯力强博士论文《大西洋联
盟与德国重新武装》(刘同舜教授指导:复旦大学; 1995,150页;29cm,国图书
号1998D814.12南区学位论文阅览室)第148页参考书目开始的原文:
一、外交部分:
1. U.S.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以下均简写为FRUS): The 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1943.
FRUS: The Conferences at Malta and Yalta,1945.
FRUS: 1946,vol. 2 Council of Foreign Ministers; vol.6 Eastern
Europe and the Soviet Union; vol.7 the Near East and African.
FRUS: 1947 vol. 1 General The United Nations; vol.2 Council of
Foreign Ministers Germany; vol. 3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Europe.
FRUS: 1948 vol. 2 Germany and Austria; vol. 3 Western Europe.
FRUS: 1949 vol. 3 Council of Foreign Ministers Germany and
Austria; vol. 4 Western Europe.
FRUS: 1950 vol. 3 Western Europe.
FRUS: 1952-1954 vol. 2 Germany and Austria; vol. 5 Western
Europe Security.
2002年第一次整体照抄侯博士书目时许海云博士论文《1945-1955年美国的
"大西洋联盟政策" 》参考书目开始部分的原文:
一、外交文件集、文献汇编:
1、FRUS,The Conferences at Malta and Yalta,1945 (Greenwood
Press, Westpost, Connecticut,1976).
2、FRUS,1946,Vol. 1 (GPO,Washington D.C.,1969). 1972?
3、FRUS,1947,Vol. 2 (GPO,Washington D.C.,1972).
4、FRUS,1948,Vol. 3/4 (GPO,Washington D.C.,1974).
5、FRUS,1949,Vol. 1/4 (GPO,Washington D.C.,1975).
6、FRUS,1950,Vol. 1/3/4 (GPO,Washington D.C.,1976).
7、FRUS,1952-1954,Vol. 5 (GPO, Washington D.C., 1978).
2007年许海云又在《锻造冷战联盟》第二次整体照抄侯博士书目:
一、外文档案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1950-1955,Basic Documents,Vol. 1,Vol. 2,
Department of State 6446,Washington D. 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57.
Baier Clarence and Stebbins Richard eds.,Documents on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New York: Harper & Bros 1952.
Facts and Figures,Brussels: The NATO Information Service 1989.
FRUS The Conferences at Malta and Yalta,1945.
FRUS The Conferences of Berlin,1945.
FRUS 1945,II,III,IV,V
FRUS 1946,I,II,lII,IV,V,VI
FRUS 1947,II,III,IV
FRUS 1948,II,IIl,IV
FRUS 1949,I,III,IV,V
FRUS 1950,I,III,IV
FRUS 1951,I,III,IV
FRUS 1952-1954,I,II,III,VI,VII,X,XI
在许博士论文第1页注释○1,他提到过“侯力宇的博士论文:‘大西洋联盟
与西德的重新武装’”。为什么许海云要隐瞒作者的单位“复旦大学”等其他重
要信息,并把作者的姓名“侯力强”有意篡改成“侯力宇”呢?我推测,许海云
当时心里的小九九可能是,万一东窗案发,可以借故托辞:“奥耶,我曾经交待
了出处”;但是,他同时又有意设置了种种障碍,竭力让人不能找到这个子虚乌
有的作者姓名及其论文出处。
为什么我说他把“强”改成“宇”是有意的呢?第一是因为无论用哪种汉语
输入法,拼音的还是笔画的,都绝不可能遇到“强”字和“宇”字并列在一个选
字下拉菜单里,因为不慎误操作而导致错误输入的可能。第二是,许海云不想让
人知道他整体照抄书目的来历,是因为这段书目由8个FRUS开头,1945-54年紧密
并列的独特性太显眼,不仅在中国的世界史学位论文和其他汉语论著里很可能独
一无二,在其他相关专题的外文著作,我也没看到这样写的书目结构。一旦看到
他敢这样整体照抄,他就担心会“拔出萝卜带出泥来”,别人就会顺藤摸瓜。其
实,他从侯力强的论文获得的启发,岂止一段基础书目,还有选题,基本思路,
结构框架等。只不过我不是这个专业的行家,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出其他抄袭门道
来。
3. 从照抄和增补侯博士书目的多处错漏看许海云伪造学术著作的拙劣伎俩
从以上侯博士和许博士的三种书目中用黄色突出显示的对比部分来看,既然
整体照抄,书目的选题、断代、编排结构都照搬,只是卷次略有调整,还会有什
么重大差别吗?其实不然。诚如古语所云:“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下
相如。”
其一,照抄者省略了绝对不能省略的文字,说明他不学兀术,缺乏起码常识
既然许博士也要模仿侯博士,把“美国外交文件集”作为博士论文的资料基
础和引文主体。那么,就必须同时照抄侯博士外文书目开始的这一段话:“U.S.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以下均简
写为FRUS)”。因为FRUS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缩略语,只有这样前后关照,读者
才能明了以下多次引用FRUS的确切含义原来就是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的缩略形式。任何学术著作在使用非媒体常用的缩略语,都必须
在开始给出全称一次。这是极其普通的国际学术规范,是常识。
然而,许博士照抄时竟然都砍掉了这句全称;无论是2002年的博士论文还是
2007年的出版物《锻造冷战联盟》,无论是书目还是注释,都在使用简称时没有
一次提前给出全称。这充分说明他始终没有读懂侯博士这句话及其上下文的连带
关系。
其二,按照国际惯例,系列出版物的卷次后面也应该著录本册题名。例如侯
博士书目著录的这种规范FRUS: 1946,vol. 2 Council of Foreign Ministers。
而许博士不懂这个常识,偷工减料,把卷册题名的绝大多数都***了。在***题
名之后又滥加出版社信息,更显得照抄者不懂常识,本末倒置。
其三,《锻造冷战联盟》的“外文档案”开始增加的许多书根本不是档案,
而是学者们研究档案的著作。例如FRUS 1952-1954之后的第三种参考书
Documentary History of Truman Presidency(《杜鲁门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档案
的发展史》)就绝对不是档案。他把那么多仅仅因为书名中含有Document或者
documentary的私人著述,把研究档案内容以及档案发展史的著作都误解为档案
本身,胡乱著录“外文档案”参考书目,是他根本读不懂这些书名的铁证。试问,
连那么多书名都没有读懂,还能读懂内容吗?
人常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行家里手都能善于博采众长,
食而化之。而外行则只能原文照抄。不改则已,一改就错,越描越黑,破绽百出。
此即古代文献批评家所谓“但见刀斧处,血迹斑斑,惨不忍睹。”
挑选貌似有关的书,隐瞒照抄过的书,这是许海云汉语参考书目的另一特点。
我浏览过10多本他的汉语参考书,都与他的选题貌似相关实则无关,都不是专门
研究美国外交史的学术专著,而是中国人看世界、话说天下大事、控诉美国霸权
主义、宣泄民族主义情感的战斗檄文。而那些真正能为他所用的美国史汉语译著,
他或者采用了类似于把“侯力强”有意篡改成“侯力宇”等方法隐藏起来,或者
秘而不宣。
4. 从主题的严重误解看许海云不懂装懂故弄虚玄信口雌黄
纵观这位研究美国外交史至今整整20年的专家许海云的博士论文及其出版物,
他研究的应该是1945-55年这10年期间美国创建北约的早期历史,即美国冷战政
策的产生及其早期发展史。然而,许海云为了瞒天过海,避免他人过于轻易地发
现他的浅陋,就故意不用绝大多数国内外专家常用的通俗术语“北约”来命名他
的博士论文题目及其《锻造冷战联盟》的书名,而是杜撰了一个汉语新概念“大
西洋联盟 ”取代“北约”,还谎称这是他的独创性最新发现,欺世盗名,蛊惑
人心。
许博士认为,在当今世界,与“北大西洋联盟”并存的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
“大西洋联盟”。诚如他在《锻造冷战联盟》前言第3页所说:“关于大西洋联
盟的性质问题,一些著述将大西洋联盟直接视为军事-政治组织,并且认定该联
盟在美苏冷对峙中相当于北约组织,或接近于北约。与之相反观点的则并不认同
北约与大西洋联盟的对等关系,而是认为可以在北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大西洋
共同体。”因此他进一步阐述说,在那个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中,除了“北大西
洋联盟政策”之外,还有一个“大西洋联盟政策”与之并存,不为人知,有待他
的发掘。
这段话在原博士论文“概论”第2页的版本是:“一些著述将大西洋联盟直
接视之为军事-政治组织,并且认定其在美苏冷战对峙中等同于北约组织,或接
近于北约…… 与此持相反观点的著作则并不认同北约与大西洋联盟的对等关系,
认为可以在北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发展 [原文重复] 大西洋共同体。”
需要指出,许海云博士论文的这些最新观点,在5年后出版的《锻造冷战联
盟》“前言”第3页的复制正文及其两个注释里对于原文错漏做了5处修改补充。
其中比较重要的一处修改在注释○1,他把博士论文注释中提到的错误页码
145/454改成了145-154。另外用来支持他观点的《锻造冷战联盟》注释○2提到
的那本英文书在北京各大图书馆都查不到,估计是伪造的。
虽然我仅是一位普通大学教师,因为要学术打假,刚刚开始接触北约简史才
10多天,应该承认我对这个专题所知甚少。但是我也愿意在这个貌似非常专业的
伪问题上发表一点我的不成熟见解,以便就教于方家 。
我认为,深受许海云怀疑和反复批驳的那7位西方专家在他们的4本书里提出
的基本观点,即“大西洋联盟等同于北约”,大概是国际学术界的共识,毫无疑
问是正确的。因为许海云的专业知识过于肤浅,英语水平太差,读不懂任何原著,
才导致他无事生非,不懂装懂,故弄虚玄,信口雌黄。
根据我的初步浏览,北约的英文全称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不仅可以简称为the Atlantic Alliance和Nato Alliance,必要时还可以进一步
简称为the Alliance(参见Encarta的条目:“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全文)。这就如同我们在汉语著作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既可以简称为“中国政协”和“全国政协”,必要时还可以进一步简称为“政
协”,道理一样。能不能识别经过文字变通以后全称及其几种简称之间的联系和
区别,全在语言水平。
因此,在论述这一段美国外交史的英文著作里,用Atlantic Policy代替
North Atlantic Policy一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乃至约定俗成的习惯。这不仅是
一个语法问题,也是一个历史地理常识。因为所有“大西洋联盟”的成员国家,
无论是早期的12国还是今天的27国,都在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以北的大西
洋沿岸,绝无例外。这就是北约何以要在他的英文全称里强调使用North
Atlantic… 的原因所在。在非正式场合,North这个词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衍词。
因为“北大西洋联盟”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别称,因此,“大西洋联盟”
完全等于“北约”。这一点由Encarta那个条目里多次使用Nato Alliance来代替
北约的全称可以证明。
再说,英文版历史著作在叙述所有Treaty Organization,即政治军事盟约
组织时,最常用的简称名词就是Alliance,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如果连这点儿
常识都不懂,就妄称美国外交史和北约简史的专家,还要在自己连篇累牍的垃圾
著作里反复批驳西方专家解释的基本概念是错误的,喋喋不休地胡说什么“北大
西洋联盟”和“大西洋联盟”不一样,岂不贻笑大方?在不涉及政治利益的纯学
术基本概念上和西方权威学者们胡搅蛮缠,在这些西方学者们很可能不屑一顾的
汉语图书里喋喋不休地与西方学者论战,误导中国读者,难道这也是反对美帝国
主义斗争的需要吗?
许海云在《锻造冷战联盟》前言第IX页的以下这段话进一步暴露了他对汉语
概念“北约”的严重误解:“本书的主要观点认为,美国‘大西洋联盟政策’绝
不止于《北大西洋公约》,该条约只是‘大西洋联盟政策’及其实践的一个阶段
性成果。向前推溯……往后沿革……正是在美国‘大西洋联盟政策’指导下,北
约得以由空洞的条约走向实体……”。
从这段话来看,许博士的独特见解根源在这儿:他认为汉语“北约”不是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仅仅是指1949年签订的《北大西洋公约》那个条约。
因此他的博士论文是不能用“北约”这个概念作题目的。怨不得他喋喋不休地反
复批驳西方学者,并严正指出美国“大西洋联盟政策”绝不止于《北大西洋公
约》……
让我们从国际学术界退回到咱们汉语学术界乃至新闻界来说明这个简单问题
吧,免得家丑外扬,丢人现眼。恰恰相反,就我的见识,汉语的“北约”就是英
语NATO的对译概念,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那个组织的汉语简称,而绝不是
1949年签订的那个条约的简称。因此,我国新闻界和学术界经常说的“北约政
策”、“北约动态”等,都是指那个组织而不是那个条约。
我的上帝呀,读不懂英语倒也罢了,连当代汉语的浅易概念他也读不懂,还
奢谈什么著书立说?
请问,哪一本西方学术著作说过“美国的大西洋政策仅仅止于《北大西洋公
约》,既不能追溯,也不能延伸”?除了许海云自己,还有其他这样的糊涂人和
糊涂书吗?即使像Encarta那样简短的论述,在叙述北约发展史时,还在其第一
和第四节分别做了Early Years这样的追溯,Recent Developments 这样的延伸。
中外历史书绝大多数不都这样追溯和延伸吗?难道承认了“大西洋联盟等于北
约”,就束缚了学者们的手脚,不能再追溯和延伸了吗?
再说,盟约对于盟邦的约束力,理论上讲,完全等同于宪法对于国家,***
对于政党;盟约是当时盟国进行有关行动的指南和纲领,是非判断的准绳,后来
修订的基础。哪个西方权威学者说过“北约当初签订的条约对于其盟国是空洞而
毫无意义”之类的梦话?许海云在这里的自言自语自我批判,纯粹是海客谈瀛痴
人说梦。
试想,假如有一位冒牌的西方汉学家写了一本书,名为《论“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和“全国政协”的政策区别》,因为旁征博引600多页,贼厚贼厚的,
就要上报他们国家教育部冒领国家大奖,岂不同样贻笑大方?
如果一位博士连他自己博士论文题目的基本概念都搞不清楚,谬误百出,他
不是伪博士又是什么?那600多页垃圾还值得我们逐页逐句批驳吗?
5. 从抽查几处引文发现的严重问题推测许海云著作全文的伪劣程度
许海云的博士论文第7页和《锻造冷战联盟》第49页同样说“1945年1月,美
国国务院欧洲事务司负责人希克森曾就欧洲的战后安排以及势力范围问题向美国
国务卿斯退丁纽斯提交报告:(紧接着第8页开始的4段他用改变字体表示引文)
应该建立一个欧洲临时委员会,监督大众***的重建,维持被解放国家以及
德国卫星国的秩序,推进广为推崇而一直是而未决的联合国国际组织建立。
欧洲临时委员会应由苏联、美国、英国与法国的代表组成……该委员会如果
在被解放国以及卫星国***地位出现疑问时,可以在其处置权限内进行调查。委
员会有权要求建立代表人口各项因素广筑基础的联合***,联合***应该在委员
会或者代表四大国的特别观察小组的直接监督下组成……委员会在联合国安理会
建立之前有权处理对欧洲和平事实上的或潜在的威胁与侵略。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苏联在东欧的目标,也知道其对芬兰的政策,我们知道三
个巴尔干国家已经重新和苏联联系在一起,而且我们无法对之作出改变。
我们必须取得苏联的支持以击败德国,我们只能在欧洲战争结束之后指望苏
联参加对日作战…我们必须取得苏联的合作来构筑和平……我们能够开拓一个领
域获得苏联在欧洲其他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合作……①
博士论文第8页的注释①说上述4段引文出自“FRUS The Conferences at
Malta and Yalta 1945 p. 94-95”(“1945年马耳他和雅尔塔会议文件集第
94-95页”)。
http://images.library.wisc.edu/FRUS/EFacs/1945/reference/frus.frus1945
.i0010.pdf 但是我查核了这个网址的原著第94-95页,只能勉强找到其中第3-4
段引文的大体出处,却找不到第1-2段引文。而且,在第3-4段引文之间原文有20
多行被引文擅自***了,既没用省略号,也没做任何文字省略说明。
至少还有数十条外语引文莫名其妙,难以成立。例如《锻造冷战联盟》第
111页注释○2 “FO800 (512) letter 20 Sep. 1945 quoted in Henry
Butterfield Ryan op cit. p.56. ”这里的问题有三个:
其一,估计FO和FRUS一样是一种外文文献名称的缩略语,究竟其全名如何?
含义如何?因为许海云在此前从来没有交代过全称,莫名其妙,不合规范,难以
成立。类似的问题引文还有第149页○3、第160页○4等等不胜枚举。
其二,op cit.是一个拉丁语缩写词组,意思是“参见前揭书”或者“同
上”。这个缩写只能用在紧靠其缩写的前面已经有同样的作者或者书名之后。
Henry Butterfield Ryan先生的原著这样写肯定是在他的这条注释前面已经提到
了FO800这种文献,因此无懈可击。而我却没有发现许海云的注释在第111页前面
提到过Henry Butterfield Ryan先生的人名及其书名,怎么能乱用op cit.?他
这样鹦鹉学舌,东施效颦,胶柱鼓瑟,读懂了这个拉丁语缩写的意思了吗?
其三,陋见所及,尚未发现在同一本西文著作里有人把op cit.和ibid.反
复交叉混合使用的前例,就像在同一本汉语著作里,我们或者仅用“参见前揭
书”,或者仅用“同上”,一般并不混合使用的惯例一样。许海云反复交叉乱用
这两个意义完全相同的拉丁缩略语,除了说明他始终没明白个中含义以外,只能
证明许海云的这些外文伪注,都是从许多文风不一措辞各异彼此抵牾的外文注释
胡乱拼接堆砌而成的。他乱用拉丁文的“同上”却前面没有那本书的伪注数量,
至少在100个以上。这100多处胡乱复制粘贴而来的伪注正是他严重违反教育部
2009年3月文件规定要严查处罚伪造注释的铁证所在。
我仅仅抽查了他的博士论文和《锻造冷战联盟》的几处引文就发现了一大堆
问题,其中博士论文第8页的注释①与原著脱节的情况又如此严重;如果把《锻
造冷战联盟》那15000多处外语引文逐一检查核对,结果会怎样就可想而知。
FRUS的全套书网络版在http://digicoll.library.wisc.edu/FRUS/,其中
《锻造冷战联盟》第三章数百次引用过的FRUS1948 Vol.III全书在
http://digicoll.library.wisc.edu/cgi-bin/FRUS/FRUS-idx?type=header&id=
FRUS.FRUS1948v03 ,您可以通过逐条查问作者是否能读懂这数百处引文的任何
一页来查证仅第三章伪注的数量多么惊人!
6. 异常拙劣的英语水平足以证明他决不可能读过那么多外语著作
究竟许海云的英语水平如何,我现在不能给出确切量化标准。因为院系领导
禁止我查阅有关档案。但是根据以下更加鲜活有力的事实,并不能妨碍我们论定
他近20年来的英语水平一直“异常拙劣”。
其一,他1989年考到人大历史系师从导师GXS做世界现代史专业的硕士生时,
英语入学成绩一定很低,因为那个年代的及格线都是45分左右。如果哪位记者能
够查阅保存在人民大学档案馆的各院系历年来研究生录取花名册,发现他1989年
硕士入学和1999年博士入学都是破格录取的,都远不及格,我绝不意外。因为此
公虽然不学无术,但专门善于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早在入学以前,他就和
硕导和博导沆瀣一气了。
其二,1997年,我曾看到过他生吞活剥汉英词典,把他的硕士导师GXS的代
表作的书名翻译为英语的句子。句型幼稚,措词荒唐,语法混乱。另据学生们反
映,在出国前,他讲课从来不讲英语;回国后讲课,也只是偶尔迸几个常见的
Chinglish名词,从来不讲完整的一个英语句子。这些都与他的英语入学成绩低
完全一致。
其三,他考上硕士以后,无心学习,整天忙于入党提干之类的奔竞。他在人
大攻读硕士期间没上过一天课表规定的专业英语课。有确切证据表明,他在读期
间的硕士专业英语成绩是伙同导师GXS伪造的。
其四,他硕士毕业留校任教以后,早就跃跃欲试想出国,但20年没敢参加例
如EPT/WSK TOEFL等任何国内外英语考试。估计他近25年来所有英语考试成绩的
累计也不够一个“二百五”!至于他如何通过不正当手段,在担任系副主任期间,
“考上”本系博士生,骗取了自封博士文凭?怎样第二次伪造博士生英语考试成
绩,或找“枪手”代替参加博士生的入学和考上以后的过关英语考试,不让查档
案是不好细说的。
其五,大量事实表明,他至今是一个英语半文盲。2009年4月中旬,伦敦大
学国王学院的历史学家代表团一行4人来访人大历史学院。4位院系领导和6位世
界史专业教师共同出席了会谈。当时孙院长说,学校给我们半小时会谈时间,请
大家注意长话短说。因此,大多数人的第一次发言仅用几十秒,三句话,即自我
介绍姓名,职务和专业。轮到副主任许海云发言时,意外发生了。谁也没想到这
位曾经留学欧美,专门研究美国外交史整整20年,回国不到三年的博士;1995年
的《新编英汉词典》的主编,自称阅读过数亿万字外文档案而且著作等身的许博
士刹那间为此面红耳赤,竟然连一句话也不能说。在场的人一个个面面相觑。他
赶紧低下头,悄声央求坐在身边的赵秀荣老师:“快!赶紧帮忙,你替我说两句,
简单点儿。”
因为我坐在许海云身后,不仅清晰地听到了他的话,而且看到了他暗中向赵
秀荣不断摆手催促的丑态,就像滑稽演员潘长江同志演的某些闹剧小品那样。要
不是会议室中间的大桌面边缘抵挡着他那羞愧难言的头颅再也无法继续低垂,恐
怕他就要把头栽到裤裆里避难去了。
尊敬的各位读者,这可是众目睽睽之下发生在距今仅仅两个月的事情啊!请
你们自己调查当时在场的大约10位同志,他们理应记忆犹新,看我以上说的是否
有半句假话?
5月25日,又有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荣誉学院David Pickus教授率领20来
个学生来我系访问,许海云协助系主任刘后滨主持接待。Pickus教授发表演讲前,
许海云拿着讲稿战战兢兢结结巴巴念了几句开场白。其他自由谈话的时候,他就
很少说话。实在不能避免回答外宾的英语提问,就尽量简短。他在教室里主持演
讲问答时,全场数十位中外师生都讲英语,唯有他讲汉语:“请大家注意,不要
少数几个人反复提问。时间不多了,尽量把提问时间留给那些没提问过的。”那
20来个完全不懂汉语的美国学生只能面面相觑,莫名其妙。Pickus教授演讲“漫
谈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的起源” The origins of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从列举1948年直至2006年的8次中东战争的起源讲起,正属于许海云
的“世界现代史”专业的热点,而他却始终没有发表任何一句专业评论和提问。
他听懂任何一段了吗?晚餐时,作为第二主持人他却坐在远离主宾的圆桌对面,
仍然一言不发。
从5月25日的外事活动看,如果事前给他足够的时间写讲稿背讲稿,他还是
能用英语勉强寒暄两句的。超过三句恐怕就需要眼不离讲稿结结巴巴地念。如果
时隔1-2个月又有新的外宾来访,而上一回写的稿子恰好不在衣兜里,也来不及
事前背诵,那就很可能重演4月中旬那种完全不能自我介绍,“一句话也不能
说”,赶紧托辞“我要上厕所”等狼狈局面。
5月25日那一小段Chinglish开场白是谁写的?是否也需要花钱雇人代笔?鬼
知道!
如此一位英语半文盲,竟然谎称他查阅过数亿万字的外文档案。在《锻造冷
战联盟》里竟然还开列了14页共计210多本英语参考书蛊惑人心!究竟他读过210
多本参考书之中哪一本?读懂了哪一本?从近来的两次外事活动看,不是昭然若
揭了吗?
7 平庸的日常说话水平显示出来的智商问题
早有舆论说,粉面桃花分外妖娆的许海云,动不动就打躬、作揖、讪笑,过
分的媚态可掬活像个“进口泰国人妖”,其丑恶言行令人作呕。但他不学兀术,
却能依靠卖弄姿色和超常的“狗腿子”技能上蹿下跳,混迹于系副主任岗位10来
年至今不退。他做系主任助理和副主任10来年,主要是负责传达学校有关财务、
后勤等各种杂务会议的精神,很少有涉及学术的长篇发言。屁大一点事情也要念
笔记乃至提前准备讲稿。偶遇某些场合需要他以系副主任身份讲话,尽说空洞乏
味的客套话。他最常用的套话是“在xxx大好形势下,在xxx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
下……第一是感谢,第二是感谢,第三还是感谢”等等,非常接近“妓女陪酒”
和“乞丐拜大年”的语言风格。
2009年3月30日,我院举办“第二届北方民族考古论坛”,我有幸出席,和
30来位师生一起,再次亲眼目睹并亲耳聆听了许海云副主任的音容笑貌。起初,
许海云摆出车展模特般的绰绰英姿,坐在圆桌前排满脸春风环顾左右,不断变换
万种风情状。尽管他的故乡在古代也曾是蒙古鄂尔多斯辖区之一,研究生们生动
活泼的PPT演示稿讲述的北方民族考古文物,都和他的故乡历史乃至他本人的生
活见识密切相关,而他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当主持人魏坚教授中途请
他发表学术评论时,他就重复了他刚进会场的那番客套话,没有一句涉及会议的
学术内容。
晚餐时,主持人又请他讲话,他竟大言不惭地第三次重复了那番客套话:
“既然魏老师还要请我说两句,我不能说别的,那就只好第三次重复一遍刚才说
过的话。在xxx大好形势下,在xxx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论坛圆满结束了。
我代表孙家洲院长和刘后滨主任,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再次衷心地表示,第
一是感谢,第二是感谢,第三还是感谢”。话音一落,全场愕然!主持人微笑着
转身对左边那位低声说:“没错儿,这段话今天他说了三次”。然后“扑哧”一
声暗笑,一缩脖子做了个鬼脸,赶紧用右手捂住嘴。要不捂得快,谁不笑掉大
牙?!
综合我20年的观察,许海云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扫盲问题,恐怕不是学习
外语,而是中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通识教育问题,即怎样用汉语写出大体通顺得体
的简短应用文,把病句和错别字控制在正常数量之内。因为他不仅知识贫乏表达
平庸,写字也异常丑陋拙劣,如同弱智儿童培训班低年级学员的书写水平。倘若
有一天需要他与老夫对簿公堂,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我绝不相信他能当众独自
写出与他的副教授身份相适应的正常短文!也许到那一天,在法庭激烈辩论之后,
他的南开大学的本科文凭以及人民大学的硕士博士文凭是否全部伪劣的事实真相,
才能大白于天下!!
我多么希望笔战网络舌战公堂啊!但是,2003年我在北京海淀法院民事庭的
立案请求却被驳回…
8. 从诸多拼接痕迹看许海云一贯伪造学术著作的拙劣伎俩
其一,2002年许博士论文的英文参考书目里大量出现英文没有的顿号,汉语
的逗号和单词之间过多地胡乱空格,使我推测这份书目是从几份汉语译著的参考
书目扫描后拼接而成的。首先,如果使用Office软件手工输入,我认为在已经进
入连续英文输入状态以后,是不能出现汉语逗号的,更无法输入汉语的顿号。无
缘无故地经常出现英语单词之间增加2-3个字母的空格也极不正常。而这些不正
常现象,正是从汉语著作扫描所得的普遍现象。
其二,2002年许博士论文的英文参考书目仅有数十本书,却8次出现内容完
全重复。例如,一、外交文件集、文献汇编
第10号参考书Leland Goodrich & Marie Carroll,ed.,Documents on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July, 1942—June, 1943 ( Boston,1944)
与以下“二、英文专著”第45重复;
第13 Roger Bullen & M Pelly,Documents on British Policy Overseas,
seriesl,Vol. I (London,HMSO 1984) 和第17重复;
第18 Graham Ross (ed. ),The Foreign Office and the Kremlin:
British Documents on Anglo- Soviet Relations 1941-1945 (Cambridge,1984)
与以下“二、英文专著”第8重复;
在“二、英文专著”第15 Lawrence Kaplan,NATO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Enduring Alliance (Boston 1988) 和同一栏的第26重复。
这太多的重复恰好正是职业书商们从多种著作的附录照抄后盲目拼接的必然
现象。因为他的英语太差,不能完全读懂这些书名的确切意义,又懒得检查,难
免出现8次重复他也不知道。试想,如果他真懂英语,还检查过至少一遍,像第13.
Roger Bullen & M Pelly,Documents on British Policy Overseas,seriesl,
Vol. I (London,HMSO 1984) 和第17的重复,就在同一个大栏目里,仅仅相隔
3行,他怎么会发现不了呢?
9. 请看许海云全文抄袭拼凑860页巨著的典型样板
诚如上述,许海云肯定是老不及格的英语半文盲。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他的第一本处女作竟然是英汉词典:《新编英汉词典》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
860页;19cm,阶梯考试工具书。国图书号96H316124中文基藏书库。
为什么我敢断言这本书是由他主持,雇用10来个人,全文抄袭拼凑的伪书呢?
识别断定的方法,不在于是否能找到写在扉页上那10来个所谓的撰稿人来出庭作
证,因为根据一般的书商惯例,写出来的撰稿人姓名大多是假名。真正的捉刀人
隐而不露。再说,时过境迁14年,恐怕主编也不一定知道他们现在哪里。
只要请一位主编过英汉词典的真教授来考查一下这位伪主编就足够了,就原
形毕露了:拿来这本书,任选10页,挑选每一页开始的连续10个词条,先让他逐
一朗读那100条目单词,然后按那本词典的体例请他逐一讲解那100条。那个正确
率的百分比,不仅是他现在英语水平的真实成绩,也是论证他这本书是否全文抄
袭拼凑的铁证。
饶有趣味的是还有两点值得关注:
第一,究竟谁是主编?许海云的网页
http://www.lsruc.net/lishixi/shizi/xuhaiyun.htm说他是这本书的主编。昨
天我查看了这本书。确实,精装烫金封面的署名是“许海云 祁XX主编”;然而,
让人啼笑皆非的稀罕是,在内封面和版权页却颠倒了主编的署名顺序,都印的是
祁XX 许海云主编。究竟谁是主编?江湖著作都有这种内外变化来回交替署名的
潜规则吗?这就难怪国图的著录不给许海云面子,按照版权页著录成“祁XX 许
海云主编”。这位祁XX何许人也?我不知道。据说许海云长期以来跑江湖,与他
人合作,经营做书、卖书的半职业书商生意20来年。不知道这位祁XX是不是他的
那位伙伴书商?
第二,这本书的主题名是《新编英汉词典》,副题名是“阶梯考试工具书”。
而许海云却在他的网页上,把副题名和主题名胡乱拼接,错误地写成《新编英汉
阶梯词典》。这就进一步说明,伪博士许海云丝毫不懂学术规范,什么事都要胡
乱拼接,任意编造,多年成癖。或者和有意篡改侯力强的姓名目的一样,想办法
下决心不让你在任何图书馆轻易找到这本伪书。
也许有的读者不太明白什么是“做书”?这是一个最近20多年来才出现的汉
语新概念。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出现以前,我没听说过这个词。“做书”和文人学
者们“写书”的根本区别是:不管其编写者是什么身份什么文凭,它是商业欺诈
行为。大多数团伙都有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独立体系,有时候也与正规出版社内
外勾结互相联营。做书的目的主要是赚钱和骗取其他名利,带有不同程度的抄袭、
剽窃、拼凑乃至***裸的全文盗版等特点。
很可能,许海云的博士论文和《北约简史》、《锻造冷战联盟》等书潜在的
合伙“做书”模式,就是从14年前成功而平安地伪造出这本《新编英汉词典》摸
索出来的。
10. 请看许海云伪造英语论文的典型样板
根据许海云设在人大历史学院的网页记载,他的著作目录里还有用英语撰写
在海外发表的专业论文:“Analysis of Northeast Asia Regional Relations
and Their Evolution from 1945 to 1953,East Asia from the Perspective
the Center and Periphery,Dec.2007”。
我敢断言,如果确有其文,一定是伪造的。因为他的困窘英语能力不仅不能
独自撰写任何英语论文,而且也不能写出任何像样的英语论文摘要乃至英文书信。
其理由已经在前面说了多遍,不再赘述。在此需要补充的是,这条著录的出版信
息严重残缺。不仅没有出版地点(如果是不知名的小城镇,还应该在那个城镇的
后面写出隶属的国名简称),甚至没有出版社名称。因为这句East Asia from
the Perspective the Center and Periphery究竟代表杂志还是出版社名称,恐
怕他自己也不清楚。我已经在google检索过这句话了,全球超级检索google尚未
发现当今世界有任何一家杂志社或者出版社的名称是East Asia from the
Perspective the Center and Periphery。因此我推测,或许它在某个偏僻江湖
的犄角旮旯,google找不到;或许许海云在这里伪造的,不仅仅是论文本身。
11. 从多次雇人翻译和编书的经历推测他雇人撰写博士论文和《锻造》的可
能性
我推测许海云的博士论文及其《锻造冷战联盟》至少有80%的可能是雇人分
段分期分批地编译完以后再拼接在一起的。因为长期担任系副主任,负责财务报
销,他有这个假公济私的权力。另外,他也有多次雇人翻译和编书的经验。上面
我已经提到,1995年他主编《新编英汉词典》时就雇用过10来个人集体抄袭。但
这绝不是孤证。以下的事例还可以证明,雇人翻译和编书的事情对他这位职业书
商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越做越胆大了。
2001-02年期间的某一天,为了意大利语全校选修课需要借用外语系专用语
音教室的事情,我去外语系办公室找负责排课的胡老师当面申请。站在我旁边的
一位我不认识的女老师对我说:“您是历史系的?我还正要找你们系的老师请教
问题呢。您看,这是前几天你们系的许老师来找我们系的办公室,让我们找人把
这份课程表翻译成英语。系里委托我翻译。可我不知道这些中国古代史专业名词
到哪里去查找啊。请您帮帮忙,指点一下。”
我一看她手里拿的,原来是1-2页历史系上报本校教务处的课程表。总共也
就20来个课程名称,寥寥数语而已。当时令我意外的是,堂堂系副主任,截至那
时已经研究美国外交史13年的在职世界现代史博士生,这么简单的事情还要花钱
找外语系教师代为翻译?岂不丢人现眼,让人家外语系的老师笑破肚皮跌破眼镜?
我不得不为之震惊。再一追问办公室的其他人才知道,原来这位即将答辩的美国
史博士许海云到外语系找人代为翻译的事情已经多次了。
这是发生在2001-02年期间的事情。从大约1999年他担任系主任助理开始,
到2002年不过两三年,他就多次到过外语系请人翻译。那么,从此以后这7-8年
他又多少次找过多少人翻译过多少篇章呢?当年那件事情是我无意中偶然撞见的,
此后的事情就只能由官方来调查了。
12. 从他亲笔撰写的摘要和概论看他缺乏起码的史学常识不可能独自写出任
何合格著作
虽然我可以断定,他的博士论文及其出版物,从本质和整体上讲,绝对是伪
造的。但是,我这句话的意思也并不排除其中少数篇章或段落有可能是他自己编
写的。例如,他的博士论文那个“语无伦次、言不及义、味同嚼蜡”的“摘要”
(详见附录14)和“概论”(详见附录15)就很可能是他自己亲自撰写的。
我说他“语无伦次、言不及义”的意思,除了不熟悉专业,说不清来龙去脉
以外,主要是说他的论文有一个一般史学论著所没有的鲜明特点,即他的“断代
dating”意识非常薄弱,有的文章连续多段、甚至通篇不用公元纪年写出一个概
括的“断代分期date”!
19世纪以来,以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为代表的现代史学奠
基者们在论述现代史学区别于古代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属性时,都曾特别强
调过史学是论证历史事实是否或怎样发生的学科。因此,任何定性定量的史学论
证都离不开探讨“时间和空间”的论证。20世纪北大历史系杨人楩、周一良等老
前辈曾经把西方普遍用5个W,即what when where how why,来概括史学属
性的方法介绍到我国,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虽然其他学科,特别是文学和哲学,
也都要不同程度地追溯历史;但是,惟有史学才把断代分期作为自己独特的职业
使命。因此,任何合格的史论不能不记时间没有断代。记录时间的详略是否合理
恰当,断代是否准确,常常就是判断史论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然而,许海云博士论文的“摘要”和“概论”所反映的断代意识极其薄弱,
乃至严重虚无。“摘要”的8大段落中只偶然提到了两三个缺乏系统的时间。所
有段落标题前后都没有按照史学规范,写出提纲挈领的连贯断代分期。例如,第
一段他讲美国“大西洋联盟政策”的源起,什么时间?没说;第二段他讲美国
“大西洋联盟政策”的发展,要讲哪段时期?也没说。第三第四段他又接着讲
“大西洋联盟确立对欧洲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直至第八段标题,按照
规范理应写出连贯断代分期的10多处地方,统统没有公元纪年的起讫说明!
“概论”的篇幅比“摘要”长一倍多,其忽略断代分期的程度也严重一倍多。
只有首先阐明了诸多事件发生的前后时间序列,彼此的因果关系或者接踵发
展的脉络才能明晰。因此来说,无力做出系统断代是不熟悉专业乃至缺乏常识的
主要表现,而故意不作系统断代的原因大多是为了藏拙。因此严格地说,没有系
统断代的史学论著都不合格。学位论文尤其不合格。
把所有前后发生的事都并列看待,把所有的历史都可以360度上下左右自由
旋转随意调遣,作为论据为自己杜撰奇谈怪论服务,这就是许海云不做系统断代
的隐衷,也是我抨击他的博士论文和《锻造冷战联盟》的前言和概论都“语无伦
次、言不及义”的主要根据之一。
然而还必须进一步指出的是,虽然他的博士论文及其出版物《锻造冷战同盟》
的摘要、前言和概论都疏于断代,正文却恰恰相反。不管是否必要,事无巨细,
动不动精确到月日,不厌其详,不厌其烦,在许多应该综述的地方他都无力做出
简略的断代。这种抽疯式的文风变化,前后矛盾表里不一说明什么呢?
西方文献校勘学认为,把古代文人学者约定俗成的文风作为判断剔除后人伪
作的重要依据之一,犹如刑侦学把指纹和DNA作为断案主要依据的原理一样。任
何一位成年作家多年形成的文风习惯,不仅自己不能轻易改变,他人也难以仿冒。
究竟那些摘要、前言和概论是否代表许海云的一贯文风呢?为此我曾请教过
他的博士生导师李世安。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知徒莫如师。”李教授认为,
他的正文引用那么多详细入微的资料到底从哪儿来,他不知道。因为我国世界现
代史的大多数代表作他都浏览过,那里没有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细致的资料。但是
他能肯定,那些摘要、前言和概论大体来说都是许海云自己写的。因为它符合许
海云的实际学术水平和日常表达习惯。
李教授的判断和我浏览许海云近20年来的大多数论著给我留下的文风印象完
全一致。因此,根据文风DNA的前后矛盾,表里严重不一,我就断定他的全部著
作主体必然来自大量照抄食而不化的编译资料。
13. 从《新华文摘》转载许海云的伪劣论文推测我国学术腐败的严重性
虽然许海云的文章向来以语无伦次言不及义味同嚼蜡而著称,去年却一反常
态爆出冷门,在机关小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 年3 月27 日第003 版发
表了一篇文采盎然的抒情散文《西方史学的历史反思》(网络版在中国重要报纸
全文数据库:
http://dlib.edu.cnki.net/kns50/detail.aspx?QueryID=30&CurRec=1),并在
天字第一号核心刊物《新华文摘》2008年11月总第407期的“历史”类论文栏目
转载。
既然它转载在“历史”类论文栏目,我们只能按照高等刊物的优秀史学论文
来衡量。我之所以认为它严重伪劣的理由是:按照许文开头宣称的那样,如果真
要写反思20世纪新史学怎样从古代、中世纪直到近现代“众多纷繁复杂的史学流
派与理论”之中演变而来的西方史学史论文,那么按照一般规范,它不仅必须呈
述历史事实,必须提到至少几个代表性的西方主要学术流派的名称乃至名家名著
的名称,而且也应该简略提到各家各派的断代分期。
然而遗憾的是,天字第一号核心刊物《新华文摘》转载的这篇“优秀论文”,
缺乏起码的史学规范,即缺乏起码的史实介绍、断代分期、涉及学派的任何条分
缕析乃至冷僻概念和新颖名词的外文旁注。他在这里忽悠的什么“数理逻辑推论、
数学模型、社会学、人口学以及心理学的概率统计方法”以及“历史解释的模式
化、静止化、空心化以及随意化”和历代史学的“相对主义、主观主义、唯心主
义等倾向”的代表人物是谁?代表作是什么?统统只字未提! 他懂西方史学史
吗?他是在反思西方史学史吗?究竟在说谁?究竟要说什么事?绕来绕去全是空
话和梦话,没有一句实话。显然,许海云这一回聘请的这一位幕后捉刀人,无论
是代笔高手还是编辑高手,尽管绞尽了脑汁玩弄文字游戏,虚构话题堆砌词藻,
但是他的花言巧语仍然不能掩饰他们两个都对西方史学史一窍不通。
请看这开篇多么罕见的妙语连珠:“众所周知,在西方史学潺潺流动的历史
长河中,曾经历了古朴的古典史学、晦暗的中世纪史学以及波澜壮阔的近代史学
阶段,涌现出众多纷繁复杂的史学流派与理论,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这样吞云吐雾不着边际的文章,如果《新华文摘》按杂文或者抒情散文选在
“文学”类倒也罢了,因为原来发表这篇文章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本来就
不是学刊,而是机关小报。怎么能把机关小报上发表的无病呻吟的杂文或者抒情
散文选在国家头号核心刊物的 “历史”类论文栏目呢?现在的人们都说,许多
刊物的潜规则是“先看红包后看文章”。难道《新华文摘》也这样吗?究竟《新
华文摘》还有没有一位坚持原则的编辑?
向来以文风味同嚼蜡而著称的许海云,如果不是雇人代笔或者请人大幅度修
改润色,他本人是绝不可能独自写出这样一篇与他平常文风截然相反的抒情散文
来的。这样游谈无踪变幻莫测的锦绣文章,岂能不出自那些善写悲秋伤春风花雪
月而且训练有素的骚人墨客或者报社编辑笔下?岂能不与赵本山忽悠的《卖车》、
《卖拐》和《卖轮椅》三部曲剧本相映成趣?赵本山已经悬赏10万元,在网上刊
登了为2010年春晚征集小品剧本的广告,咱们岂能不以《卖论文》为题推荐给明
年的“春晚”?
学生们说得好啊:“只要放大胆,论文就高产;不在会写不会写,全在会骗
不会骗;生骗师,系骗院,一直骗到国务院”!
遮住她面如芙蓉眉如柳,怎禁得腹底臭气往外透?
空空道人、渺渺真人,原来是山西引进的泰国妖人。
14. 许海云1992-2009年伪造的7本代表作列表:
1.许海云著《他们制造了冷战》,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229页;24cm. 国图
书号2009K817xhy南区中文图书外借室;人大书号D819/22
2.许海云著《锻造冷战联盟-美国“大西洋联盟政策”研究1945-195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617页;21cm,国图书号2007D871.2xhy南区中文
图书外借室;人大书号D871.20/7
3.许海云著《北约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51页;23cm,普通
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图书号2005E1xhy北区中文图书区;人
大书号392122/8
4.祁光华许海云主编《新编英汉词典》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860
页;19cm,阶梯考试工具书。国图书号96H316124中文基藏书库
5.许海云著《世界现代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268
页:20cm.(世界小通史4),人大书号11.2/121/4; 国图拒绝收藏这本没有版权页
等伪劣迹象明显的江湖图书。
6.许海云著《1945-1955年美国的 "大西洋联盟政策" 》[博士论文],李世
安教授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2002。国图书号2003K7126南区学位论文
阅览室;人大书号D-2002-060108-002
7.许海云著《从孤立主义到全球主义 卅年代到二战初期美国外交战略的演
变》[硕士论文],顾学顺教授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1992。人大书号
(M)39/92-1,没敢上交国图学位论文阅览室。
15. 附录:许海云博士论文全文扫描版 [另附]
16. 附录: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计划单
列市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人师表、严谨
治学、潜心研究、献身科学、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体现了崇高师德,树立了良
好学术风气,为教学科研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学术不端
行为,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学校和教师队伍形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
决,绝不姑息。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特提出如
下要求:
一、高等学校对下列学术不端行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一)抄袭、剽窃、
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三)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
捏造事实;(四)伪造注释;(五)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六)
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七)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二、高等学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
要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
防的方针,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
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机构,充分发挥专家的作
用,加强惩处行为的权威性、科学性。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
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学术委员会要设立执行机构,负责推进学校学风建设,调
查评判学术不端行为等工作。
四、高等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要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照
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学术不端行为人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触犯国家
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其所从事的学术工作,可采取暂停、终止科研
项目并追缴已拨付的项目经费、取消其获得的学术奖励和学术荣誉,以及在一定
期限内取消其申请科研项目和学术奖励资格等处理措施。查处结果要在一定范围
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五、高等学校在调查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过程中,要查清事实,掌握证据,
明辨是非,规范程序,正确把握政策界限。对举报人要提供必要的保护;对被调
查人要维护其人格尊严和正当合法权益;对举报不实、受到不当指控的单位和个
人要及时澄清并予以保护。
六、高等学校要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
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学风建设的专题讨论,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术自律意识。
要把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作为教师培训尤其是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内容,并纳
入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教育教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6:43:45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