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文化符号,我们对它既熟悉又陌生。胡适就是其中之一,随便问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年人或者年轻人,谁没有听过胡适呢?知道多一点的人(譬如我)可能会说出个一二三来,譬如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国自由主义的启蒙者等等,然而更深一点的了解恐怕也谈不上了。
既然是个文化符号,可见此人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所以对其人其事自然有点儿好奇。《胡适口述回忆录》应该是解决这种好奇心的比较合适的读物了。当然,这是我读完这本书以后得出的结论。
阅读此书,乐趣在两点:
一:听胡适自己讲述自己的生平,求学过程,学术思想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贡献等等。因为是口述,所以最能体现讲述者的性格,胡适的性格是平和的,乐观的,对比一下鲁迅这样悲天悯人、愤世嫉俗的思想家,可以想见,前者的幸福度要高得多。在叙述中,胡适对自己种种学术成绩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仿佛看到胡适当年,一个神气的老学究儿,在自己弟子面前侃侃而谈的神态。
二:看唐德刚的注释,这家伙在介绍相关背景,轶闻掌故的同时,大肆宣扬自己对哲学、史学、文学、宗教的看法,还时不时地挪揄一下自己的恩师。这家伙如此明目张胆地利用注释夹带自己的私货,看完某些章节,简直不知道是唐德刚注胡适,还是胡适注唐德刚,这也是这本书好玩的地方。
这本书容易让人联想到最近看过的另外一本口述回忆录——何兆武的《上学记》。这两本书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某种意识形态一统江山之前,老一辈学者们对学术和真理的那种不掺杂质的探索热情。并且和当下中国大陆高校相比,民国时期著名大学里的那种不亚于英美名校的自由的精神,求知的氛围也让我们向往不已。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6:32:54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