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哥哥不是吹牛皮《安哥和他举重若轻的人生》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59:33
  • 63

有幸曾与安哥在同一个地方多次擦肩而过,与他有过两次近距离的谈话。大多时候见到他,都是背着一个摄影包或者单肩包,风尘仆仆穿过我所在的部门办公室进入另一个房间找人。他说话时很和蔼,与我们这些年轻后辈聊天时也是平易近人的,在走廊上常听到他的爽朗笑声。知道他是知名的摄影师,别人都叫他安哥,却不知这名字是昵称还是真名,见面时总是谨慎地叫声“安老师”,后来才知晓他的真名——彭振戈。

第一次跟安哥讲话是九月夜晚行驶在惠东乡间的大巴上,恰好坐在他旁边。当时距离我买个二手凤凰888照相机在武汉街头乱拍已经过去一年多,余热未尽,身边就是个摄影大师,自然就向他请教如何拍摄好照片的问题。他给我的回答是,现在年轻人拍照,不要太讲究什么技术,数码相机解决了很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主题和立意,将自己的想法拍进去。第二次谈话已经隔了三年多,我们一起沿着天河路走过购书中心、地下通道,在天河城门口各自离去。安哥说他以后的主要工作不是策展,而是拾掇整理一番自己这么多年的照片准备开个人影展。对于一个以摄影作为终生事业的人来说,开个展应该是大愿望了。他说起了他的新书《哥哥不是吹牛皮》,为了录入文字不得不练习五笔,速度非常慢,经常拉着女儿来帮忙。于是,就留心起他的新书进展。

翻开红色的封面,细细品读这些安哥亲身经历的故事后,那个在台风过境后的惠东海滩上的身影越发丰满和真实。他的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犹如界限分明的分水岭,经历了新中国两个完全不同的历史阶段,他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前三十年,他生在红旗下,在北京的侨务大院里度过了少年时光,而后他背着相机去串联,下云南西双版纳当知青。后三十年,他回城定居广州,用影像记录改革开放最前沿的风云变化。他有愤懑,更多是青春期荷尔蒙作祟;他有哀伤,那是西南密林丛中死去的伙伴;他有思念,一家五口分居五地;他有热情,残缺的右手随时将镜头对准每一个被摄体。无论是显赫的出身,曲折的经历,还是在摄影领域取得的成就,安哥没有过分地加以渲染和夸耀,都是坦然处之。所以,安哥的吹牛皮不是真的在吹,他用一种消遣的、戏谑的方式将过去那段沉重的历史变得飘忽、轻盈,这种“轻”不是偏颇、亵渎的,而是在铭记沉重基础上的乐观与幽默。

“我妈是蒙族,姥姥是满族,我爸是马共华侨,广东客家人。”也许是体内复杂的血缘地域关系,安哥的性格中既有北方人的豪爽、乐观,看他在《中国人本》的首映礼上率先光着膀子的举动,也有南方人的细致、多情,如他对妻子和女儿的疼爱。安哥有颗年轻的心,对于后生晚辈,他总是戏称为“小朋友”,乐于与他们打交道,也对他们极为关心。

美国摄影家罗茜娅•兰格曾说过:“纪实摄影的焦点所在是人与人类的关系,它展现的不仅仅是它们的外表,而且揭示它们运转于其中、吸收生命、保持忠诚,以及影响人类行为的样式。”作为当代纪实摄影的领军人物之一,安哥对“纪实摄影”的理解是还原真实性,追求自由,于是他拍摄了众多优秀的摄影作品,影响着中国摄影观念的变化。摄影是他一直的坚持,他的摄影就如他的人生一样举重若轻,充满智慧和幽默。

读安哥的故事,看安哥的照片,听安哥吹着牛皮讲述那过去的时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