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自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f46f70100ened.html
此处无格式。侧面的思索。不算书评。
摘自大前研一所著《无国界的世界》繁体中文版(竖排)。
我的人生转折点是读麻省理工学院研究院的时候。有一位教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要我回答问题。
他说:“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我回答说:“我回去查图书馆后,一、二天内再跟您答复。”
他说:“不行,这里有黑板,你就在此作答,假如在办公室里都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那也没有其他任何人可以解决。我们都知道理论和最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不用再找别人,自己就可以解决问题。这里有粉笔,拿去吧!”
我不免迟疑片刻。对此知道并不是很多,想到图书馆去找资料,但这不是这位教授的风格,他把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相关东西先写下来,然后再写他需要知道的东西,如果这两方面连不上,她可能会上图书馆,但可能是五天以后的事情,而不是隔天就去。这就是他教给我的东西,不要到别处去看别人怎么想,看你自己怎么想。
之所以说自己有信心,不用别人帮忙就能办到,因为这是唯一让你能够避免重复别人走过路子的办法。
实际上这本书主要不是讲这个,我单独抽出来说说罢了。上面这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是有感于现在太多人,包括我周围的同学和同事,容易相信别人说过的话许下的诺言;容易相信所谓的专家教授分析员;容易相信网上的资料收集,特别是那些貌似看上去很有正义感的草根人士写的评论……我倒不是说怀疑一切,只是希望在听取别人的话之前,自己能对某个看法有自己的认识,然后再辩证的去独立思考对方的观点,不要轻易从众,特别是在某些很容易激发当代青年正义感的事件件上。
释迦牟尼在《羯腊摩经(Kalama Sutta)》说到过:
不要相信只凭听说的任何事物;
不要相信那些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
不要因为众人都这么说而相信它;
不要因为经典上的记载而相信它;
不要相信权威、导师或长辈的教导;
当你经过观察和分析后认为事物与原则一致并有助于个人及大家的善行与利益才接受和实行。
上面其实已经对独立思考这四个字解释的很明白了。在我看来,独立思考分成两部分,第一是独立,第二是思考。
独立是现在很多青年和少年缺乏的最最基本的品质。记得我在中学起,父亲便拒绝回答我任何课堂/家庭作业的问题。他说,有问题可以去问同学、问老师,实在回答不出来就空着,老师总会解释和解答。最开始,这种行为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凭什么你懂却不回答我?还要我自己想,或者去问同学老师?其实后来想想,我这么多年,保持着相当独立的心态和习惯,其实根源得益于当时以及后来十几年如一日的锻炼,现在已经成了习惯。
07年申请香港学校,我周围没一个能帮助我的人,只有我自己一个人在论坛上和官方网站上不停的阅读,最终拿到了offer。中间也加了一些QQ群,其实基本上都是我在帮助别人,真正从群上收获的甚少。我知道很多人经历和我一样,这样的人我很喜欢和他们做朋友。此外,我还遇到过太多,什么都不看不调查,一上来就问一堆我简直觉得想打人的问题。你如果不回答,或者回答的稍微简短点,他们还觉得你冷血不友善。还有事例我就不讲了。这群如此缺乏独立性的人,甚至我觉得是缺乏生存能力的人,我真的很难想象,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后,即使拥有全身的专业本领,还需要多少年的摸爬滚打才能练就独立生存的能力(如果连专业本领都没有的,我觉得就更需要好好反省,放低身段做人做事了)。现今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硬实力,缺乏软实力。中国现在亦是如此。这种瘸腿现象注定你无法拥有全球化的视野、辩证冷静的思维方式和屡败屡战的拼搏精神。
第二部分是思考。这又可分为两部分,思和考。思就是反思、沉思、静思、慎思。考就是考究、研究、学习、研习。今天想起孔子说过的话:“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突然发现,我好多时间,都是在学而缺乏思,要不就是在思而缺乏学。周围应该很多人也是如此。学习的东西,我们叫做学问。可多数时候我们是在学,而少问。问就是要学会质疑,也就是学会独立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W。很多时候我们只是know what,而其他的四个w,when、where、how、why,质疑的人不多,尤其是最后一个。
当然有人不承认自己没有思。的确,可能你上述都做到了却收获甚少。要知道,思考是有技巧的。具体如何思考,这超出了本篇的范围,有兴趣可以看看这本书《思考的技术》。我也会另写博文的。
其实读研究生,对我最大的锻炼就是独立思考与不断质疑。研究这玩意,从来都是非线性的。你不可能一个计划进行2年到3年不变化的。非线性的研究一直在培养我非线性的逻辑思维,过程是痛苦的。可巧的是,大前研一说:“要有逻辑性和非线性思维这是麦肯锡做战略咨询的法宝。”
如果讲创新,其实有很多因素。仅仅就建立在独立思考上的创新,我觉得是这样:唯有将独立思考养成习惯,如同呼吸的空气,随时随地,创新的源泉才会源源不断,紧急关头也能峰回路转。
言归正传,来简单说一下这本书吧。插一句,欲转载我任何文章的同学,养成转载注明出处的习惯。就算是你转载我转载的文章,也请注明其原始出处。本来一篇文章也不值几个钱。既然没有金钱,起码讲点道德吧。
这本是大前研一1990年写的书,台湾1993年出版,我们大陆2007年出版。其实是有政治原因的,这里不谈。所以过了这么久,如南方都市报记者杨吉所说:不要对阅读写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无国界的世界》抱有太多奢望。它的使命在于在人们尚未认清世界发展趋势之前,较早且系统地论述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其中最需要记住的是,所谓战略不是别的,而是专为顾客创造出比同行竞争更具延续性的价值。大前研一的《无国界的世界》其贡献在于对全球关联性经济和跨国公司提出了充满真知灼见的观点,它对后来者予以启迪而又影响深远。
真的不要以为你已经懂得什么是全球化,看完此书后你再来思考一下你是不是真的了解吧。虽然我没有读大陆的出版,但是因为其中的某些论述,大陆出版的也许是删节版的,想知道原因可以看看这个PPT。
最后来点摘记,源自:http://club.bosee.cn/club/bbs/802_164.htm 原文很多,我随便摘几条我喜欢的。
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反守为攻,对那些乍看起来很完整或是被常识包装起来的现象进行分析,并以事物的本质为标准,把这些现象分解为几个部分,最后把分解出的每部分按照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进行组合,这种方法为我的战略思考奠定了基础。
战略思考的第一个阶段是思考事物的本质。当你开始着手解决问题时,“质疑的方式”至关重要。
最终能够在如今这个时代生存下来的,既非专才又非通才,而是真正的专业人士。真正的专业人士即便将其置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他也能够有效地发挥自己的判断力与洞察力,发现前进的方向,进而披荆斩棘、一往无前。21世纪是呼唤精英的时代。一个国家有多少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呼风唤雨的专业人士,甚至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国力。
外语能力、理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打开专业主义大门的钥匙。当然,专业主义的内涵甚为广阔,但拥有这“三大神器”,才能够在世界范围内畅通无阻。也即是说,以上三种能力是成为专业人士的最低要求。
练习敏锐的英文听力,最好是一天从早到晚不间断地收听英语节目。只要坚持不懈地听下去,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英语独特的节奏和语调了。我想告诫那些追根究底的人,英语是没有所谓正确的发音的。关于这一点,美国人会认为只要能够交流就无所谓,而究竟哪个发音正确,那是语言学家的事情。(BBF注:有人不同意么?哈哈,黄西告诉我们:发音不是问题,思想才更重要。黄西是谁?这么火的人你不知道啊?那赶快看看这里介绍,再来看看这里视频。)
实际上在网络的销售中,不管生产厂商或服务提供商如何强加于顾客,选择的主动权始终在消费者手里。供给方只有转为吸引消费者,把全世界最便宜最优质的商品最及时地送到消费者手里,除此以外别无他法。以这种消费者为目标进行创业,其“构思”就是从这里来的。
对于你想做的事情,首先要思考,你将用什么样的网络连接最终的消费者,而现在已有的网络又是什么样的,从而在其中选择最有利的网络。在现有的网络中,如果存在对消费者而言不方便的地方,这就意味着有机会。你如果能创造一个网络,排除这个不方便,你就有可能做成大的事业。
————
BBF尾注:这个尾注看不懂的可以忽略。身处这个年代,周围总是充斥着不少暴民与愤青(此处为贬义),其中不乏优秀的专业人士。有时真的不太明白为何要抱着一种极为偏激的观点来看待这个社会与世界。一遇到问题就抱怨、吵闹、讽刺……也许有人觉得我的观点也是偏激的,对此,我不予置评。我自认为我看问题是怀着一颗包容的心态,去冷静辩证的看待所有的问题。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4:36:01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3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