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未来是湿的《阅读的至乐》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29:03
  • 100

这年头,唱歌的比听歌的多,写书的比看书的多。据说中国每天都有700种新书上架,要从铺天盖地的信息轰炸、名目繁多的噱头宣传中扒拉出一两本感兴趣的书,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有那么一本书,能够让你掏点银子买下来,并且能够坚持把它翻完,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如果在合上书的那一刻,你还觉得回味无穷,甚至想倾诉点什么与人分享……那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于我,《未来是湿的》就是一本这样的至乐之书。它不但让我挑灯奋战,一口气看完,还让我有顶着黑眼圈跟人分享的冲动和热情。书名取得很玄幻,其实说的就是关于互联网的那点事儿。互联网怎样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和生活,这看上去好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但事实上,有几个人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说细致,说出点新意,说出点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说出点我们肉眼看不到、手指头数不清的趋势来?我看,克莱·舍基算是为数不多的佼佼者。

在《未来是湿的》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为什么WEB2.0和像开心网这种SNS社交网站会横行的理由。克莱·舍基说,人有结社、抱团的本性,在数字网络时代,技术的完善使手机、电邮、网站等新的“社会性工具”把曾经处于边缘的、甚至以往不可能存在的团体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团体。这些团体或者在网络分享数字信息(比如发在豆瓣上的照片、书评、游记),或者把自己的劳动集中起来创造一个共同的数字产品世界(比如风靡全球的网游魔兽世界),或者建立虚拟空间然后进入现实世界以便获得实际的目标(比如通过交友网站和聊天工具认识朋友,然后线下见面)。

在《未来是湿的》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未来组织和机构发展的新趋势。网络世界的组织似乎比现实世界的组织更优秀。现实世界中的组织存在着“机构困境”,耗费太多的资源在管理成本上,而管理活动和生产活动的比例在网络世界比在现实世界更低。没有事先组织,没有报酬支付,无需日常管理,“松散组织起来的群体能够比机构更有效率地做事。”因为人们都是基于爱、正义、共同的喜好和经历在做事情。

在《未来是湿的》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未来媒体的新形态。克莱·舍基在书中勾勒了从古代书写的优先权,到传统媒体的优势地位,再到网络时代人人都是“新闻的出口”这样一个媒体的发展演变史。现在,以出版业为代表的媒体行业已经呈现出“大规模业余化”和“去职业化”的趋势。以前信息由媒体以权威的姿态“先过滤后出版”,但现在以网络为首的“社会性工具”的出现已经让信息“先出版再过滤”。你发布的信息能被多少人看到?是评论和“顶”这些代表受众选择的功能决定了信息的价值和生命力。当出版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当媒体不再掌控机构特权,当大规模业余化的旗帜被高高举起,当社会性工具清除了公众表达旧的障碍,当任何人在任意时间都可以发布任何事情的时候,这就是“人人皆记”的新时代。

在《未来是湿的》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人类群体心理的演变。克莱·舍基是技术人才,然而他更有洞察社会发展趋势和变化的敏锐度和深刻度。对于数字网络时代社会,人们的心理特点、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甚至于政治、经济,怎样被新的“社会性工具”——以网络为代表——所影响着,克莱·舍基这本书提供了既深刻又生动的论述。

在《未来是湿的》这本书里,我更感受到了互联网怎样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大家都有感觉,近几年来,像“躲猫猫”、“周老虎”、“杭州富家子撞人”这样的公众事件层出不穷,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事件占据电视、报纸、门户网站的头条,刺激大众的道德底线。难道互联网没有流行之前,这些事情从来都没发生吗?还是发生了我们不知道而已?或者,没有网民这个“无组织的组织”的参与及其施加的压力,事态发展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通过互联网,更多的人能够抒发自己的见解,能够争取应有的权利,而网民的力量已经影响到决策层和传统的媒体。看完《未来是湿的》,你会对这些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人们怎么通过“社会性工具”联系起来,进而改变社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