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粮食战争《从粮食权到粮食主权》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42:13
  • 96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粮食权,

“粮食权”又称为“食物权”。1948年颁布的《世界人权宣言》承认食物权是一种人权。后来在1996年透过并获得156个国家批准的《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公约》(第11条)中包含食物权,今天对这些国家具有法律约束力。

因此,“食物权”(THE RIGHT TO FOOD)成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并在质量,数量及品质方面,均可满足人的需要。

目前我们地球所生产的食物,足够喂养全球人口。但是,事实是,一方面发达国家肥胖问题的严重;另一方面,却又看见发展中国家有超过8亿的人口因营养不足而受苦;六分之一的人口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

请看联合国关于08年粮食产量与饥饿人口数量: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全球2008年小麦产量增加12.4%,至6.86亿吨;全球粮食产量增加6.6%,至创纪录的22.72亿吨。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总部罗马发表的《2008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受高粮食价格以及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全球饥饿人口到今年年底将从去年底的9.23亿升至9.63亿。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再看另外一些来自《粮食战争》的数据:

世界食物贸易量的40%由跨国农业公司控制着;

世界咖啡贸易控制在20家公司的手里;

全球70%的小麦控制在6家农业公司手里;

世界98%的袋装茶叶贸易由一家公司控制;

世界最大的10家公司控制着世界上一半种子的供应,同时这10家公司控制着价值200亿美元的兽药市场55%的份额,控制着将近300亿美元农药市场84%的份额;

世界80%的粮食交易量都垄断性地控制在ABCD这四大粮商中。A是ADM,B是Bunge(邦吉),C是Cargill(嘉吉)和D则是Louis Dreyfus(路易达孚)

。。。。。。

如果把这组数据插在联合国关于粮食产量和饥饿人口数量之间,我想我们可以对为什么这么高的粮食产量下,依然有那么多人挨饿的原因有所了解了。

民以食为天,中外皆是如此,如果人们饭都没得吃,必然会引起社会动荡。

去年因为粮食涨价而引发的粮食危机,在不少国家造成了骚扰,引起了政治动荡。《亚洲周刊》报道,去年因为粮食涨价,世界银行估计粮价和油价上涨结果,至少给三十三个国家带来社会动和不安,这些国家都是基本上都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

根据去年粮食涨价的影响和后果,我们可以看到粮食权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吃饭的问题,因为商业与国家,与就是经济与政治的介入,这个问题就上升到了粮食主权的问题了――请不要小看这一字之差,就是这一个字的区别,很多事情就变得不那么简单的了。

什么是粮食主权呢?《粮食战争》中是这样说的:

“粮食主权是指人们、国家或者是国家联盟规定自己的农业和食物政策,免受其他国家食物倾销的权利。它包括农场主和农民生产食物的权利,消费者能够决定买由谁生产、如何生产及何种食物的权利。。。。。。。关于在农业和食物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女性。。。。。。”

当世界粮食市场从研究到生产,从运输到销售都是由这些跨国大公司控制的话,不但粮食权得不到实现,粮食主权也保证,所以文章开头提到的产量与饥饿人口的关系也变得清楚了,同时,粮食涨价与国家政治之间的关联也浮出水面了。

在粮食市场的市场链条过程中,受害最重的是农业,除了农民被剥削处,推广种植经济作物,对生物多样性也造成了破坏。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被迫种植能卖到各地的农作物。而我们消费者也没不能从这种控制中幸免。作者在书中通过沃尔玛超市的研究,看到这些商业机构是如何研究消费者,通过农业的工业化过程与广告手段,来控制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与消费观念,使得我们迷失在各种大公司的经济作物和垃圾食品中,而没有看到后面的剥削、危害、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的破坏。

至于这些公司如何与***合作,通过政治,经济与援助的手段来实现掌握和控制粮食及粮食权在此书及《粮食危机》中都有详细地描述,包括对所谓“绿色革命”的批评,此书与《粮食危机》的观点都是一致的,这里就不多说了。通过阅读此书,能帮助我们对粮食权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将我们与身边的食物和远方的食物生产者联系起来思考,进而不但关注粮食权和粮食主权,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应该如何关注我们自己与我们将来的孩子。

后记:

我现在在一个人问题:农业能实现产业化吗?

与工业不一样,农业有一个特性就是靠天吃饭,而且生产周期长,它不像工业一样,可以随时生产增产与调整。现在整个世界农业人口占了大多数,而且农业国家多是第三世界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如果实现工业化,市场化,等于就是让农民与农民进行竞争,而这种竞争除了让商人获利,参与竞争的农民是两败俱伤的。而因为农业受环境、土地、气候等很多不可控力量的影响,要让农民从竞争失败中走出来是不像工业马上调整生产品种、策略等可以实现的。农民就是从生到死守着一块土地生存生活,如果遇到丰年,可以有点收入;如果是常年,通过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来慢慢积累生产所需要的金钱(勤俭节约也是所有农业国家的传统文化,也是与工业文明中消费文化区别的根本原因之一);而如果是灾年,除了***亲戚救济,就是靠自己的积蓄了。

一旦受灾,农民的损失需要一年的时间来弥补;如果是连年灾害,就是出现饥荒和动乱,出现灾民和难民。

而农业市场化,如前所言,等于就是人为地制造灾难。因为市场化就是大规模生产,而这种生产不是为了满足自己所需,是为了经济利益,市场化就是你加大生产量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除了种子优化,还有就是化肥,农药等工业产品的生产与投入)才能在价格上形成优势,去其它地方销售(这种价格必须要有强大的化工业的支持才能实现,美国就是这样),这样,如果甲地大规模生产去乙地销售,对乙地的农民与农业与农民就造成了冲击。乙地农民这时只有2个选择:一也通过购买化工产品和优化种子来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来与甲地的农产品竞争;或者转种其它的产品,避免竞争,而这样,要不影响当地农民的生产与收入;要不就是放弃种植,放弃种植的一个结果就是生物多样性的消失。这一幕已经在世界各地上演了很多很多,面对这种人为制造农民的竞争,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吗?我认为,即使是市场化,也是在***控制下的市场化,在***控制下的一定产品的市场化一要考虑发挥各地的产品结构不同的优势,如山东生产苹果,江西生产蜜橘,这样可以互通有无;二,对价格进行监控,不能实现自由经济主义,避免造成农民之间的无序竞争;第三,注意传统种子和传统农耕文化与知识的保护,尽量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对化工产品科技的依赖,而是立足传统农耕知识与文化,保护生物与农业的多样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