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战争《文明是不是就是战争》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1:24:47
  • 89

前后阅读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克莱齐奥的《诉讼笔录》和《战争》,在经历了开头的晦涩之后,终于能够明白作者的一颗对战争的厌倦之心。而这种战争,让我一再的想起那个西班牙人笔下的堂吉诃德。但是和堂吉诃德不一样的是,这次,克莱齐奥所要面对的战争比风车狡诈一千倍一万倍。

《诉讼笔录》是讲述一个社会边缘人,在逐渐的抛弃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所有成果,也就是抛弃了文明,物质,抛弃了国民经济,旅游,音乐和艺术,心理分析,最后让自己就像一只狗,一束远古时代的蕨类植物那样活着,从而穿越了文明所赋予人的枷锁,而成为了自己,成为了新时代的第一个人。而这样的人,按照作者的话说,在现实社会中还不存在。读到这里,我对于《诉讼笔录》理解还仅仅是个人对于社会文明的颠覆。

但是阅读了《战争》,似乎对于克莱齐奥的内心看明白的更多一些。在开头的100页中,我都在苦苦的猜测战争到底是什么东西。我的目光跟随着Ben.B小姐和X先生穿梭在大都市里。当我想要在纷乱的食物中间找到逻辑的时候,作者的一个声音把我从传统阅读的***中拉了出去,他说,你要忘记逻辑,忘记故事情节,而只需要去看,去听,去剥离出现代社会中所赋予的城市的所有面纱,去真正的看,去听。所以我看见,人满为患的百货商场里不再是品牌营销和消费者权利,而只有线条和空间,人群的呼吸和支离破碎的话语,我听见大街上不再是象征经济繁荣的车水马龙,而只有无数的汽车引擎在喘息,马达轰鸣,宛如战争机器。我也不再知道什么是汽车的车辙,也不知道高高挂起的广告到底想要推销什么,而都仅仅是符号,谜团一样的符号。我不知道克莱齐奥对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了解多少。但是我敢说,作者本人一定是作家里的胡塞尔。他将我们这个世界充满意义和象征的所有造物都一一进行现象学还原,还原成钢铁,石油,木头,让那些闪着钻石光芒和美妙音乐的大都会土崩瓦解。从而在一片废墟的残骸里,找到人的肉身,不再依附于任何文明的肉身,本真的肉身。

现代文明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在克莱齐奥的耳朵里听起来,都是一个旋律,那就是战争的旋律。这种旋律发自于所有我们人类引以为豪的技术和创造。而主角们最想做的不是在这种技术的迷宫里找到自己的欲望支撑点,而是想要寻找一个词语,比如说“爱”,将人类从这种万年以来的战争中解放出来。

但其实说到“爱”,似乎是对作者的一种狭隘理解。作者的深刻是让人心寒的。《战争》里面写到,大街上的情侣让她觉得恶心,那是一种幸福,但是这种幸福是用来宣示和彰显的。他们亲热拥抱和接吻,是一种炫耀式的爱。这“爱”里,显示着人们的征服和掌控的欲望。

而传统文学中的诗意,一样是作者讽刺的对象,所谓的诗歌,不一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吗?即然这样,诗歌本身也没有什么高贵的。诗人们看不起通过炫耀高级跑车来证明自己的商人,而那些清高的诗人用自己生花的妙笔,那些象牙塔里的学者用自己深邃的思想,不也是想要证明自己,获取这个文明的认可吗?两者之间有什么高下之分?

读到这里,似乎能够感觉到,所谓的文明,其实不是发自人类内心世界的温柔之物,而是人类欲望的演进。而欲望,就是战争的发动机,欲望的最高形式,就是彼此的消灭。而人类什么时候才可以真正像人一样生存在这个已经战斗了上万年的世界里呢?让战争结束!

那么结束战争之后,会怎么样?也许文明依然会存在下去,但是我相信,一定不是今天这个向着更高级更科学更分化的方向发展的文明,而是让人作为自己而存活的文明。

如果说,《诉讼笔录》是先知一样的一个人对社会的战争,而《战争》里面已经不存在先知了,只有全体人类所参与的一片混战。商场,证券交易所,资本主义,教授申请,国际诗歌会议就是战争的核心地带。他们用自己的武器在征服,在咆哮。而真正的人,只能在黑夜里,孤独的看着流过的霓虹,听着建筑工地可怕的轰鸣,对思念的人打上一个纯属废话的电话。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