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中国历史中的决定性会战《大失所望》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29:57
  • 89

曾在朋友那边,看到过钮先生翻译的那套《西洋世界军事史》,深黑色的封皮,厚重的三卷本,很是讨喜。从此对这个名字有了印象。本书也是很早就听说过,前几天又恰好翻到,中国历史+决定性会战,感觉这会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分析视角:用西方战略学的观点,来分析中国史料中的那些经典战役,应该会很好看吧。

入手之后,先是翻翻目录,对这十个战役的选取标准很是疑惑。还是先看看再说。

传说中黄帝大战蚩尤的逐鹿之战被放在了首篇。与曾经同样以为只存在传说中的特洛伊之战不同的是,这场战斗至今仍无考古发现来支持,是否真的发生过,依然是个疑问。纵然真的是历史存在,可这种基本上完全没有原始资料留下来的战役,又如何能做到像《西洋世界军事史》中对高加米拉会战那样的具体分析呢?如果只是像钮作中这样大而化之的阐述一番,比起顾颉刚、傅斯年等先生的夷夏之争说,就要逊色得多了。

进入半信史和信史时代,商周鼎革之际选了牧野,春秋和战国分别选了城濮和长平,楚汉相争挑了垓下,三国鼎立自然是赤壁,南北朝的淝水。这些虽然能否入选最有影响的前十战役大可商榷,不过基本还算靠谱。然而接下来一跃千年,居然就是萨尔浒了……中间隋唐第二帝国的建立,天可汗征战四方,安史之乱和宋辽夏金百年之争、蒙古入主中原、明祖立国之战,统统不选入内。天啊,这是个什么标准?

就算是明清易代之战中,山海关一片石大战对整个战局的决定性,难道不比萨尔浒更大些么?皇太极征服察哈尔呢?降服洪承畴的松山之战呢?后金入关之前始终只是一个边患,纵然萨尔浒之后虽然势力大张,却并不是一举取得了战略优势,可以压倒明朝了。恰恰相反,明朝在那之后,其实仍有多次机会,击倒这个小对手。

接下来选取的澎湖海战,也就是清收复台湾之战。这场战役,对中国历史会有什么决定性呢?更不要说进入前十的地位。很显然,它主要影响的是台湾地区的历史,而非整个中国。纵然此役之后,台湾正式收入中国版图。那么划定东北疆界的雅克萨之战呢?击败平定准噶尔之役呢?明征安南、保朝鲜之役呢?更不要说卫公以数千骑击灭东突厥之役。如果说是因为郑氏投降之后彻底为异族征服而无中华法统存留的话。那么宋元崖山之战才应该是入选者。

如果选取标准争议颇大的话,那么章节篇幅的安排,也不是很令人满意。本书完全借鉴了《西洋世界军事史》的叙事架构,用大事记来简单概述各个会战之间的历史。只是本书中讲述这些衔接历史的篇幅所占过大,往往占到一半甚至更多。以萨尔浒之战为例,该章从P174-P204,其间却用大量篇幅叙述了从淝水之战后到萨尔浒之间的中国史,到P192才开始说到女真,P195才开始分析萨尔浒之战。这种喧宾夺主式的叙述完全淡化并削弱了本书应有的主题——即运用西方战略学观点和角度,来分析中国历史中的经典战役。

而最重要的具体战役过程的描述,也往往不着重点。仍以萨尔浒之战为例,本书只是泛泛的强调了努尔哈赤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重要性。“凭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却完全不提后金军之所以能实现这一正确战略的原因,即后金军与明军的行进速度的巨大差异。正是这一决定性的原因,才能保证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而大战之前,诸军的具体兵力、装备、粮草的分析,也是全然欠奉。想想也是,大把的篇幅都用去复述中国史了。留给会战就这么几页篇幅,却哪里还有详细叙述的余地?

澎湖海战中,作者以今日台湾地区的居住经验,直接拿来推断十七世纪该海域的台风发生频率,也显得很不专业。相隔三百余年,就算是今日官方的气象记录最多只能用作一个参考,更何况只是作者个人的主观体验?

可能是事先寄望过高的缘故吧,看过之后,实在是感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