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追风筝的人《时代在装,我们不得不装》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29:54
  • 88

这又是一本从淘宝上买的二手书,还硬是要店主写小纸片夹在书里(咳,有时候我还真是矫情的可以)。一直认为一口气看完的书肯定有吸引人的地方,当然劳,不同的内容吸引不同的人,就像四大姑八大姨喜欢唠嗑,但仔细听,侧重点还是有所不同的。

------------------------------------------------------

上个星期天,在家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我的阅读速度上去了,二是发现其实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在装,都有装的可能性和条件。你的心理预期什么,社会对你的预期是什么,于是你参考这个标准,设想现状与未来想要过的生活之间的差距,然后提提裤子开始努力地装,于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装啊装的也就不装了。。。说到这个点上,想起昨天晚上看的《梦想照进现实》,当徐静蕾说有时候照着镜子真想抽自己,我突然觉得这就是在装久了以后的厌恶与反感,而我恰有同感。时常会厌恶自己,但这个频率是与喜欢自己一样的,一来二去也没什么特别感觉了。

其实要抽自己的时候,也就是装不下去的时候,负罪感油然而生。装是一种欺骗,在欺骗的时候是前所未有的***,在装完后回忆装的理由,你未免觉得良心负荷太重,心有不安。我猜想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两件装得过头的事情,一直怀有歉意。想说对不起,但已经错过的彼时彼地装的可能性和条件,唯独在心里叨上千千万万遍。

我觉得要装得很真,就得自己把自己给骗了,然后才能忽悠住别人,《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没有忽悠的住自己,于是产生了负罪感。我这么说也许太戏谑了一点。但是这份对年少无知的歉意,让他除了回去赎罪,“走一条好人的路”,别无他法,这是心病。可这不是他的错,是因为他也被忽悠的一份子,父债子还,救赎这两个字总是让我上火又窝火。什么是救赎?对象是谁?你凭什么去救?结果是什么?罪恶有标准吗?有,那你能说违背人性的就是罪恶吗?那人性的定义是什么,贪婪也算是人性吧?所谓的人性化只不过是强调了人性的正面设计。在《非诚勿扰》中当葛优在日本小教堂里从小学开始忏悔的时候,我就觉得编剧太有才了,救赎、忏悔在那个场景里只不过是忽悠了一下神父,其实活得最快乐的人通常是最喜欢忽悠生活的人。我喜欢!活得讽刺一点其实可以更开心一点,不是更好么?

装是一个技术活,不然也不用单独开个表演专业。《梦》中徐静蕾说,上大学为了以后出来不做体力活,结果出来可还不是体力劳动者(她指演员)。这么一想,我恍然大悟,似乎要从事脑力劳动就得搭上体力支出,在某种意义上,一般大学出来丫的能有几个不是脑瘫的,我能贡献的是我的体力和汗水,除了这个谁能告诉我这个社会真的还缺什么?

看看自己装了多久,还能装多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