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少年H(上)《戰爭下的日本人》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8:09:35
  • 91

讀過張翠容的,再讀妹尾河童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張翠容以一個比較宏觀的角度去看戰爭,帶點感情去理性剖析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矛盾,肯定戰爭的存在以及呼喚讀者對人權的反思。她道出一場戰爭之中,受苦的往往是平民百姓--很顯淺的邏輯吧;然而,直到讀畢,才真正明白到戰爭為平民直接帶來的問題。

是妹尾河童第一本以及唯一一本小說創作,以個人童年生活為藍本,當中有多少虛構的部份不得而知;但一邊讀,一邊會有「啊原來河童的愛發問個性從小就表露無違哩」的感覺。

時值二次大戰,日本為德義日的軸心國之一,對抗美中英法,加上與蘇聯的曖昧關係,整個時局可謂混亂不堪。日本當時向內大肆宣揚大和民族主義,煽動國家上下的愛國情懷,主張一統亞洲,以及帶領全世界。以聖戰為名,大舉正義旗旘,掩飾侵略惡行。

戰爭開始之先,所有屬於敵國的產物一律禁止:音樂、電影、戲劇、運動、畫作、語言等等,禁得不明不白,原因幼稚得令人發笑。天氣預告成為軍事機密要禁,從高處俯覽乃為間諜行為要禁,藝人使用藝名被視為掩飾個人身份亦要禁……學校改建為農地和工廠,學生在零假期底下為國家種糧食和製造軍事裝備,知識被視為極度次等的東西,發問更是大忌。報章報導手法惹人質疑,日本接連吃敗仗的消息不斷被軍***鎮壓,戰爭以來半張新聞圖片未曾被發佈,就連廣島被投下原子彈的消息也不過只有九十三個字的描述;當中。「原子彈」被形容為「威力較強的炸彈」,身穿白色衣物便可抵擋燒傷……難怪日本會有改寫歷史書的行為。

悲哀嗎?未算。日本人民經歷長年類月自我膨脹的催眠,根本接受不到天皇乃非神人的事實,日軍投降的消息突然得令人無法相信。軍國主義的信念,乃是人民在捱餓捱窮無家可歸的最後支柱,所以不難想像人們對戰敗消息和美軍入主的恐懼。

小說的序形容H是一名富有正義感的少年,我有點保留,至少他時常反對母親「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基督徒行為。H總是抱著一顆樂觀的心,還有那忠於自己的思想去面對困難。永遠最叫他受不了的是群眾盲目的狂熱,以及知行不一的表現。戰後,H終敢打開天窗詢問成年人對戰爭和天皇的看法,發現不少人亦曾懷疑傳媒對戰況的報導和對軍國主義的信心。偏因為恐懼高壓政策,因為害怕被指為叛國者,因為不敢逆流而行,強而扭曲內心內在的良性價值。

文中雖無直接刻劃H那種「明天會更好」的信念,然而從字裏行間,總會感受到他對周遭事物的敏感,引伸到對生活的熱愛。所以,看到H崩潰自殺那幕令我異常震撼,而他更選擇躺在鐵軌上讓火車輾過……讀過妹尾河童其他文字,我實在不能將兩者連在一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