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奇特的一生谁同现实妥协,谁就是对未来没有信心——《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附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7:55:10
  • 94

《奇特的一生》是前苏联作家格拉宁的一本中篇传记体小说,在看《把时间当作朋友》的时候,追溯到的一本好书。这是一篇传记体小说,但作者却把主要的目光投向了小说主人公柳比歇夫的生活方式上,确切地说是柳比歇夫坚持了五十六年的“时间统计法”。

与其他时间管理,或者励志类书籍不同,作者无意于吹捧这种方法的神奇,也并没有鼓吹读者去实践这样一种看起来有些不人道的生活方式。作者只是忠于他所掌握的材料,娓娓道来,柳比歇夫是如何开始并实践这种“时间统计”的,他为此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收获了什么,遭遇了什么样的心理冲突。从而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别样的人生——精于计划但又敢于打破常规、机械单调却又感情充沛——幸福的倒霉鬼。

很庆幸自己还算及时的阅读了这样一本书。辞职后的这段时间,让我有时间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以及生活方式。从柳比歇夫的人生经历中,或许能够悟出点人生的韵味:

1.任何枷锁都是自己给自己套上去的,电影《梅兰芳》里的那位大伯所戴上的纸枷锁,与其说慈禧太后赐给他的,不如是他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很多人满腹牢骚,却不知烦恼都是自找的。

2.与时间作朋友,“多年来经常看表的结果,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表,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看起来很玄乎,但我相信这种境界是存在的。很多人动不动就豪言,做时间的主人,结果 “为了节约时间,实干家下了马车坐上火车,下了火车坐上飞机。发明了电报和电话来代替书信,电视代替了剧院,拉链代替了扣子,圆珠笔代替了鹅翎。电梯、计算机、百货公司、电传打字机、电动制刀——这一切发明,都是为了替人节省时间。然而,不知道为什么,人越来越感到时间不够用。实干家加快了速度,推广了电子计算机,把百货公司翻修成自动售货公司,采用照相制版法来印报纸。连说话都尽量说得简洁些,也不动手写了,而是利用录音机口授。但时间却越来越紧张。不仅是实干家,人人都感到时间的匮乏。没有时间看朋友;没有时间写信;没有时间照料孩子;没有时间去想;没有时间到秋天的树林里去站一会,什么也不想,光去听听飞舞的落叶飒飒作响;没有时间吟诗;没有时间去给父母上坟。小学生也好,大学生也好,老头儿也好,大家都没有时间。时间不知哪里去了,越来越少。手表再也不是奢侈品,每个人手腕上都戴的有,走得很准,校正过,还防水;人人都有一座闹钟滴滴答答走着。但是时间并没有因此而增加。时间的分配几乎同两千年以前赛纳卡时代一摸一样:“我们一生的时间,大部分用于错误及种种恶行;很大一部分虚抛浪掷,无所事事。我们整个一生,几乎都没有用来干应当干的事。”

3. 时间统计法肯定不适合于每一个人,甚至不适合绝大多数人,但柳比歇夫用自己的一生去坚持这种生活方式,向世人展示了最精彩的人生。人生肯定有缺憾,但当你能够随心掌握总结自己每一天、每一个月、每一年都干了些什么,自己的时间花费在什么地方时,心底一定特别充实。

4.人的一生到底能干多少事?我们常常惊讶于古人怎么会写那么多的书,涉猎范围又如此之广。其实,就在当下,这种人也不少,苏力在波斯纳的一本书的译序里写道:“波斯纳成功地穿行于法律实务与法律学术之间,有效地沟通了两者。在任联邦上诉法官期间,他每年平均撰写八十件以上的上诉审判决意见(这意味着每周近两件),这个数量之多使他位居撰写司法意见最多的美国联邦上诉审(包括最高法院)法官之列(比美国联邦上诉审法院法官撰写的司法意见年平均数大约高出两倍);并且不像绝大多数法官,波斯纳从不用法律助手捉刀代笔。与此同时,他也一直保持着学术的高产,平均每年约十篇学术论文加一本专着,超出了一位勤奋的全职法学教授。他不仅产出数量多,而且质量很高。在联邦上诉审法官中,他的上诉审判决意见位于其它联邦法院引用率之前茅(大致高出平均数三倍)。他的学术著作也是如此,据一九九九年的几个研究分别发现,一九七八年后出版的、引证最多的五十本法学著作中,波斯纳一个人就占了四本(并属于前二十四本之列),数量第一;他的总引证率也是有史以来最高的(7,981次),比位居第二名的学者(德沃金,4,488次)高出近百分之八十。在此期间,波斯纳还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高级讲师,每年至少上两门课。此外,流言说,波斯纳每天晚上还睡觉。”很显然,柳比歇夫也是这类人,他在有限的生命内,做出的事情之多之广让人惊叹。而他们这类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把自己的眼界局限在本学科的一小方天空,往往是数学、生物、化学再加上文史哲一锅烩。而事实证明,往往这种学术研究的价值才更大。

5.珍惜时间,也珍爱生命。与庸俗成功学的另一个不同,“时间统计法”在挖掘人的潜力上走的不是捷径,套句时髦的话,是遵守了“科学发展观”的。柳比歇夫并不想为了挤时间而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除了时间统计法外,他还有几条准则:1)我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2)我不接受紧急的任务;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4)睡得很多,十小时左右;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一起。在些准则之下,柳比歇夫充分施展了伸手,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

6.乐观是最重要的品质。有一次,一位年轻的科学家表示非常欣羡柳比歇夫那种从容不迫、顺利安适的生活。柳比歇夫以其一贯的作风,把自己所有的倒霉事儿开列了一张清单作为对他的回答:

“五岁,从柱子上摔下来,摔断了胳臂;

八岁,一块板压坏了脚;

十四岁,在做昆虫标本切片的时候,割破了自己的手,得了败血症;

二十岁,急性阑尾炎;

一九一八年,肺结核;

一九二O年,格鲁布氏肺炎,

一九二二年,斑疹伤寒;

一九二五年,最严重的神经衰弱;

一九三0年,由于康德拉节耶夫事件,几乎被捕;

一九三七年,列宁格勒(全苏植物保护研究所)危机;

一九三九年,在游泳池跳水没有跳好,得乳突炎;

一九四六年,飞机失事;

一九四八年,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例会后被整;

一九六四年,摔交,后脑猛撞在冰上;

一九七0年,摔断股骨腰……”

上列清单中还未包括其它许多事故。他具有高度的“出事能力”。他不善于回避不愉快的事件和危险的争执,也不善于躲开滑溜难行的地方。一旦摔交,那就摔得头破血流……

7.做好计划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计划失败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情况下“计划都不如变化快”。但严谨的计划是一个系统,它可以分短期、中期、长期,也会考虑到干扰因素。当计划是一个好的计划时,这样一个定义“成功就是预期计划的达成”则是对成功最严谨的定义。

最后一句话,柳比歇夫说:谁同现实妥协,谁就是对未来没有信心。

附:思维导图格式读书笔记:http://image-001.yo2cdn.com/wp-content/uploads/74/7455/2009/01/e5a587e789b9e79a84e4b880e7949f.png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