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守望者的文化月历《守望者的文化月历》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7:45:35
  • 88

守望者的文化月历

《守望者的文化月历》是朱大可1999---2004年间批评文章结集。最早读到朱大可的文字是他关于流氓话语的那个文析,当时看得惊心动魄,太有才了,整篇是新名词构成的文本,就如让人突然掉入某种语词构成的波涛中,上上下下起伏不停。从此就对这人上了心。

后来买到了他的二本书,一本就是这本《守望者的文化月历》,另一本是《流氓的盛宴》,那一本断断续续还没有看完,这一本却是早就读完了的。

今天在检阅旧书时,又看到了这本书,重新翻读了一下,又感受了一回朱大可“一剑封喉”的杀伤力。第一篇就是关于余秋雨散文的批评,他把《文化苦旅》说成是妓女的“文化口红”和“文化避孕套”,恐怕令余秋雨本人亦瞠目结舌吧?又如煽情主义的话语策略、汉民族的自我献媚主义云云,将余文批得体无完肤,从本根本上瓦解了他的这种装腔作势的批量作坊生产方式。

这本书收文较多,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后寻根主义:中国农民的灵魂写真---杨争光作品印象记》,

如这段话:“根据杨争光的观察和叙述我们不难发现,根植于中国乡村的仇恨意识形态,散布在每一个细微的生活细节里,它并没有受到政治制度的直接鼓励,却为历史上悠久的流氓暴力传统提供了深厚而广阔的基础。在乡村社会的分配正义制度崩溃之后,农民的暴力主义成为解决冲突的唯一途径。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地狱。每一个农民都是潜在的杀手,在无***的致命呼吸中生活,为维护卑微的生存利益而展开殊死搏斗。长期以来,中国意识形态批判掩盖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即所谓"东方专制主义"不过是农民的 "多数人暴政"的一种政治表述而已。或者说,暴力并不是国家的发明,恰恰相反,它不过是中国民间的一种基本属性而已。国家仅仅复制了这种话语模式,并把它转换成了一种残酷的***。”

朱大可对中国现实和国家主义的这种毒素揭批得无比深刻,令人叹服。

当然朱大可奇异诡秘的风格,也使他的批评话语成为一种冒险。如他本人所说:“话语的实验始终是我的一个基本目标。我的隐喻式写作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它有可能伤害到内在意义的传递。”

不过朱氏前卫的思想、对社会弊端的激烈批评、独特的话语方式,以及守望文化现状的理性和执著,使得他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读朱大可的文字确实很刺激,有一种冒险的乐趣,与王小波的冷幽默又是不同类型的酷评,不过我很愿意将他们二人相提并论。他们的文字都让我有一种特别的快乐,如同针刺入麻木的心灵引起的震颤,现代人太需要这种闪电般文字的鞭挞了。

2008-11-2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