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大师《大师》的随感---最美好的时代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6:50:30
  • 80

终于读完《大师》了,很少读传记的,而且居然读了一本我完全不了解的作家的传记——亨利·詹姆斯,所以可想而知,读的是很心不在焉的,说这是本传记并不确切,不如说是依托一些事实之上丰满了的小说,书写的算不上很吸引人,一些生活的片断,一些身边过往的人,组成了一本并不生动,但是轻盈的小说。而我感兴趣的是那个世纪,那些圈子,那里面的一些人。以文学的角度来说,真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变迁与动荡,融合与分裂,涌出了许多今时今日,我们也无法超越的大师。随着亨利的脚步,见证着美国作家的崛起,怀念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徜徉在法国浓郁的文学圣地中,那是欧美文学在分合之间磨合的年代,那是世界文学在抗衡中走向一体的年代,隐隐的在《大师》中体会着美英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商人的实际与贵族的骄傲,帝国的发达和古国的悠久,民族的争执与矛盾延绵不绝,无孔不入,价值体系的根本对立,为文学注入了更多的色彩。

在亨利身边的众多过客中,我独爱王尔德,之前才读过《自深深处》,亨利的勤奋与王尔德的天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上帝的宠儿,阴暗的心理多少会探出一些头,或不屑,或无视,但是对王尔德的文字,却是无法自拔的迷恋,也许正因为那只是过往,曾经的存在实体已经归为尘土,只留下灵魂的飘荡,才让人摒弃了所有的缺陷,毫无隔阂的投入与崇尚,在属于他们的时空中,王尔德也曾自大的张扬的肆意挥洒上天赋与的才智,亨利的鄙夷与反感,与其说是嫉妒的因素,不如说是对在真实存在之下的人性的弊端和纯精神世界中惺惺相惜的文学情怀的一种较量。王尔德的文字与思想无一不达到了臻备的境界,狱中书对自我的剖析也是如此的透彻明晰,可是在生活的情感里依然陷入了不能自救的深渊,一个人的完备在于形和神,但是形之于万物总有磨擦,存在感越强烈,存在中的阴暗就越彰显,而神之于时间总在流逝,无形态越长久,无形中的魅力越明显,就像我自认为可以写出最绮丽的文字,但并不能让生活中的自己拥有向往的美丽,就像我可以用文字表达最深刻独到的思想,却不能让生活中的自己拥有伟大的人格,分离在某些时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在生活中寻求自己的位置,最简单的行为者,往往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而最复杂的记录者,却可能只是在苍白中寻求精神的色彩。

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有的人一生波涛汹涌,但是对于一本书来说,总是要讲一个故事的,故事可能源于生活,但远远不止于生活,有多少人能把生活过得高潮迭起呢,而拥有这样生活的人又有多少是自己想要主动争取的呢,文学或者影视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找点乐子,找些感动,随时可以进入或者抽离,可是于真正的生命中,究竟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呢,故事总要结束的,每一代人都在重复着上一代人的故事,看似的修正只是在时代上有了一些新的元素,于人性却无不同,文学的魅力在于经久不衰,无病呻吟的文字只是某种生活情绪的宣泄,可是如何用一个故事说好一种人生感悟,却非易事,一些情绪的外露,一些思想的表达,不需要框架,不需要构思,像小溪流过山涧,自然天成,只要它存在于你的头脑,只要你付诸于笔端,只要你对文字有极好的掌控,不过所有的一切极可能只是你一人的独白,无人能够接纳,无人愿意领会。喜欢读书或者写作的人,首先是个能够独处的人,但是读与写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无论怎样,在生存的前提下,多少奢求着认可,互动,这是新的社会形态所带来的压力与影响,而以文字为生,已然不是一件易事了,何况成为大师。很多时候,很多人,从艺术到文学,存在时候的认可度,永远不及离去后的厚重感,一个时代总要被另一个时代追溯与怀念才更具有意义,也才更加无与伦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