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思辨录《【读品•专题:逝者如斯】刘苏里:您去天堂》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26:26
  • 51

元化先生,昨晚10点40分,我在哪里?是,在北京,办公室里。可你已去了天堂。

4月12日,您在上海的晨曦里,轮椅上,窗外吹进清凉的风,握您的手时,您目光有神,叫得出我的名,还问起书店生意……要不是因说话多引起咳嗽,您与搏非和我的问答往复,还会持续下去。临别,我答应再来看您……

那天早晨,您谈了很多话,无论如何不像垂危的病人(按:此前若干时日,友人告诉我医院下过多次病危通知书)。您要赠我刚刚出版的深墨绿色封面的《人物小记》,我说买过了,您留着送其他客人。您孩子样诡异一笑。我大概猜出您的意思,跟了一句,其中的若干篇,以前读过,但新结的集子,还未及翻阅。回到病床后,您又让助理拿出日文版《清园论学集》,还是样书呢,日本人做事认真,花费几年时间翻译、编校的书稿,在整批印刷前,特地从日本带到上海,请您过目,提修改意见,厚重的一册,很像2004年上海古籍版的《思辨录》。忆起2004年夏拜访您时,您问起我《思辨录》销售如何,我还以为是老版《思辨随笔》,可据您描述,心里如何也对不上号,再问才知,是新近修订版,增加一半篇幅。我觉惭愧,可您不介意,从头至尾向我介绍起新版来龙去脉。原来,1989年便有《思辨短简》问世,150余则,三年后,增加50余条,由香港三联刊行,又两年,上海文艺出版了《思辨随笔》,整整10年后,您作了定稿本,起名《思辨录》。2005年中秋拜访您的时候,有了底气,谈了读后感,认为是您平生最重要的著述了,听后您好像又是诡异一笑……

4 月12日早晨,您跟我们谈起历史上几个重要人物,鲁迅啊,周作人啊,胡适啊,***啊,斯大林啊,等等。您还问起近期时事,***啊,火炬啊,北京知识界动态啊,等等。当然,少不了图书出版啊,阅读啊,书店经营啊,等等。当我跟您说起,学术思想类图书销售差强人意,您说,该读书的人都忙填表去了,搞讲座去了,“当然啦,×××跟××不一样,×××还是有功底的,而××讲的不是××,是自己的发挥,自说自话,也许正应了某些人的需要。”

走出病房,我问搏非,不是说王先生病危了么,怎么看不出来?搏非说,报几次病危了,随时有可能出事。在离瑞金医院不远地方,有间奥地利人开的咖啡馆,搏非说,里面有很地道的小吃和咖啡。在玻璃房的一角,我俩坐下,谈了很长时间王元化先生,他的病情,他的身后事,华师大拟议建造的王元化纪念馆,他的思想,他的影响,特别谈到他与李慎之先生的争论、会面。我们没法不感慨,这南王北李,北李先走了5年(按:李慎之先生2003年4月22日去世),而南王实际的病情却命若悬丝,20年的一个时代,真的将随着南王的离去,彻底淡出人们视线?

在我有关当代学人著述的阅读经验中,王先生是那一代少有的大开大阖的思想家。我无法评价他的全部学术研究,黑格尔啊,莎士比亚啊,以及戏剧啊,文心雕龙啊,但我多少读得懂先生在世时修订四次、最后定稿为《思辨录》的随笔式思想录,——377则,问题面之广,思辨之深邃,往复辩驳之细腻,探索之真诚,立论之果决,均令人叹为观止,近、现、当代中国行进中所遇到的问题,少有未进入先生思考视野的。六十年来,它称得上中国最重要的思想成果之一,堪与已经故去的顾准、金克木、李慎之比肩,或许更加重要。

整整10年前,第一次迈进王宅,出门迎接我们的正是师母张可,大家闺秀,“江湖”盛名,果不虚传。寒暄、让座、沏茶,一招一式,真真让我这野蛮时代生长的后生,见识了名门望族后代静水深流般的风采。2005年中秋拜访王元化先生时,师母已经病重住院,不足一年,师母过世,时在上海的炎热的夏季。一年后,才得知这一消息。野蛮时代生长的我,几乎所有方面都留着野蛮时代的印记,——2005年中秋,竟未能探视病中的张可师母,她人走一年后,才知道消息,竟也未向王元化先生问候一句!06、07几次上海出差,也未抽时间拜访饱受丧妻之痛的王元化先生,当面向先生致哀。可以肯定,痛失张可师母,摧垮了元化先生的身体,或许带走了先生一半的精神世界,在师母仙逝不足两年,先生追随而去,不就是证明么。我想,对一对儿18岁相识的年轻人(按:1937年先生与师母结识),在未来将近七十年的人生旅程中不离不弃,相伴相依,还有比今天的结局更好的么?

元化先生,您去天堂,是因为师母在哪儿等着您。

晚辈刘苏里,2008年5月11日,凌晨,在北京,向着南边,鞠躬、默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