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读书笔记《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4:12:46
  • 76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 著 商务印书馆 2005年1月第一版

东西文化,其界定范围是“东”“西”,地域性的限制。记得在学校时,上选修课写论文,自己对文化的定义是:“一个地方,一群人,共同生活,他们共同的思想,一级这思想所产生的行为就是文化。”(和当时老师对文化的定义有相同的地方)。但是随着现在国际化的程度,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是否会产生影响,还是如孙隆基的说法:文化是深层次的东西。目前,文化的融合还未出现,但貌似在改变(是过程,不是结果)。美国人经常拿人权说事就是一个例子。文化碰撞,其影响虽是表象的,这是否会改变深层内容?或者是,从表象上就没有变化,其表象是本土文化对其他文化的改造(对中国来说,国外不知)?若现在文化碰撞并未使各自的文化发生改变,那将来呢?个人理解是:会改变。其前提是:打破地域性限制。本土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以致改变。

此书成于1921年,由于作者处于的时代,西方工业社会对中国农业社会带来的冲击,各种工业化的事物,对农业社会的中国人是十分新鲜的。这里我强调的是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那这是文化的冲击,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冲击?或说是,文化的表象与社会生产力,那一个占主导作用?单从例举这种现象上来说,应该是社会生产力,书中有“西洋的火炮,铁甲,声,光,化,电,西医”等等举例。那这样从社会生产力这个角度一路思考下去,应选择同一生产力时代来比较,拿中国的农业社会与西方的农业社会相比。当然,若跳到这个圈子外面,还可以考察下,是否是中国的文化使中国一直停滞在农业社会,没有像西方一样进入工业社会(对历史不了解)。

征服自然,说西方文明是征服自然的,同意。但是同时也不能抹杀中国人征服自然的欲望,只不过是中国人习惯于逆来顺受,征服自然的欲望没有西方人那么强烈罢了。(这可以作为上一段最后疑问解答的一个素材)

科学,先写在前面,不记得在那里看到过对科学的一个解释,大概意思是:科学就是,事物是什么就是什么。然后再来说文中的科学,第一点,还是前面提到的,作者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局限性。王小波在自己文中提到过的,许倬云说的:“中国人先把科学当作洪水猛兽,后来把它当作呼风唤雨的巫术,直到现在,许多学习科学的人还把它当成宗教来顶礼膜拜。”这样的观点使作者对中国的科学产生了偏见,而信奉于西方的科学,譬如文中提到的西医和中医。但是现在我们依旧在使用中医,并在用更为严谨的方式来解释和完善中医,并不是像过去用中药效果来解释。当然,也像作者对中医的看法一样,过去我们不乏对中已有许多不科学的认识,但我们该肯定的还是要肯定,该否定的就是要否定,事物是什么就是什么。第二点,还是生产力不同。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不一样,或说是,处于落后的生产关系下,不需要科学发展那么先进。

2008.5.23--27

看完第一章和第二章

文化的形成,作者倾向于“缘”。摘录书中一段话,(虽有断章取义之嫌,但就其全文来看,已经是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这客观的说法,我们并不是全部承认的,我们固然是释迦慈氏之徒,不认客观,却不像诸君所想像那种不认客观。只是像巴克尔,金子那种人文地理的说法未免太简易了。陈启修先生所述的那种唯物史观,似亦未妥。他们都当人类只是被动的,人类的文化只被动于环境的反射,全不认创造的活动,意志的趋往。其实文化这样东西点点俱是天才的创作,偶然的奇想,只有前前后后的“缘”,并没有“因”的。这个话在夙习于科学的人,自然不敢说。他们守着科学讲求因果的夙习,总要求因的,而其所谓因的就是客观的因,如云只有主观的因更无他因,便不合他的意思,所以其结果必定持客观的说法了。但照他们所谓的因,原是没有,岂能硬去派定,恐怕真正的科学还要慎重些,实不如此呢!我们的意思只认主观的因,其余都是缘,就是诸君所指为因的。却是因无可讲,所可讲的只在缘,所以我们求缘的心,正不减于诸君的留意客观,不过把诸君的观念变变罢了。”当然也可以这么说,作者强调于主观因素,认为是主观因素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但人的主观思维依旧来于客观世界,并不是凭空就有的,对于主观过于强调的作用,使作者着重于主观的“缘”,而忽略了客观的“因”,或说是,太过于繁杂的客观的“因”,使作者认为是“缘”。打个比方,通常我们说两人相遇是缘,“有缘千里来相会”,为什么两人会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地点,许多原因都会影响这结果,如果早上出门路上行人多,走慢了点,遇了个红灯又慢了一点,路过报亭。看见报纸很吸引人买张报纸,再慢了一点。许多原因叠加起来,就构成了所谓的“缘”,因为难以究其根本原因是哪一条,但这些影响,都是客观原因。

科学的起源,作者认为是科学起源于抽象科学,譬如“几何,天文,算术”。但是我们肯定知道,科学起源于自然科学,抽象科学是后来发展的,抽象的数也是来源于具体的物。作者迷信于科学的强大,而使他忽略了科学的本质。

文中还有一些佛家用语,看不是很懂。还有印度文化,我也不了解,不便于多说些什么。

书看到这里,自己对作者有了不少偏见,但最主要的是自己的想法与作者的中心思想不合,书读下去也没有意义,希望若干年后,或许有心情能读完,发现其有价值的地方。

2008.5.31--2008.6.6

看完第三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