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上海弄堂元气《看哪,那些微不足道的個人記憶碎片》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3:54:37
  • 76

看哪,那些微不足道的個人記憶碎片

——評張偉群的《上海弄堂元氣》

一部上海的現代城市史,開始於黃浦江西岸爛泥地上陸續建築起的曲折迷人天際線;而上海的市民社會史,則是從石庫門里弄潮濕陰鬱的水泥地面上開闢出新的天地的。這種帶有強烈殖民地標記的上海地方主義民居建築,在整個20世紀都扮演著上海文化的標誌性符號,也是被想像反復書寫的烏托邦城堡,從那裡面款步走出了妖嬈曼妙的摩登旗袍女郎,信步登上弄堂口守候的人力車,飛速奔向遠東不夜城的五光十色——一個關於上海的夢幻神話就此冉冉升起,照亮了整個中國大地。

幾乎所有關乎上海的敘事文本都留下了石庫門弄堂狹長而局促的身影。這些夾雜著小布爾喬亞浪漫的描述性文字,在虛構的天地中為上海噴塗出了一幅幅甜蜜唯美的摩時尚風情畫,消費主義的大旗在那裡迎風飄搖。生活的粗陋真相卻在被遺忘,那就是一位歷史學者所說的,“上海的里弄——石庫門以其逼仄狹小、局促嘈雜而又尷尬無奈展示了大多數上海人擁擠的生存現實與世俗的心態取向”1。上海市民真正的日常生活,並不是浪漫光暈下精緻華麗的摩登時尚秀,更不是情欲汪洋中漂浮的小資圖騰,而是平庸、萎頓、繁雜的無限重複。

這本《上海弄堂元氣——根據壹仟零壹件檔冊與文書複現的四明別墅歷史》,正如書名所言,以細緻、瑣屑的文字材料復原了一條上海石庫門里弄的歷史。這是讓人耳目一新的嘗試,作者個人孤膽英雄般無畏的拼圖努力帶給了讀者穿梭時空隧道的奇妙感覺,我們仿佛架著高倍望遠鏡,在這個時刻清晰地瞭望到過去的整個歷史時段,在一處毫不起眼的小節點上。

在遠東,有著歷史主義習慣趣味的大一統國家總是熱衷於用天下一統的豪邁氣概研究和敘述一種總體化的歷史。這種總括性的單一歷史圖譜千百年來壟斷在國家意識形態的喉舌掌控中,獨霸著歷史的講壇並深刻地麻醉掉民族的集體記憶。如此綱目清晰的記誦式歷史敘事,雖然有著齊整、嚴肅、規範、統一的容貌,光潔亮麗,讓人記憶猶新,但卻同樣因為遮罩了其他的一切可能性而變得專制獨裁、單調乏味、面目可憎。這種單向度的歷史敘事模式曾經強而有力地整肅了異己者的邪說異端,可卻在全球時代的後現代大潮沖刷下令人目瞪口呆地迅速百孔千瘡了起來。人們終於開始饒有趣味地接受了歷史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帶來的種種變化。歷史,不再是一塊密不透風的沉重帷幕,而是五彩斑斕、生動鮮活了起來。

當代史學的一大突破性潮流就是在傳統的以政治鬥爭為中心、經濟軍事文化為輔的歷史編寫模式以外,口述史、微觀史、生活史這些原本被摒棄在歷史敘事角落裡的旁枝末節終於走到了歷史舞臺的中央。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變化就是歷史的學科生命因為敘事可能性的無限延展而日益豐富多彩,往日受夠了單一枯燥歷史條框折磨的民眾終於迎來了不一樣的可以自由點菜的年代,雖然功能表上的品種還是那樣寥寥無幾,但總是一種進步。《上海的弄堂元氣》就是誕生於這個時代的可選擇品種之一。

在這個歷史敘事多元的年代,我們總算看清了一條石庫門弄堂是如何建造起來的:文辭的構架和歷史的碎片拼貼到一起,黏合出了四明別墅的歷史全貌,那裡的弄堂、那裡的房屋、那裡的居民、那裡的生活和那裡的事件……建築的過程實屬不易。作者花費了巨大的精力探訪搜集,掌握了最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檔案和文書加在一起超過了千件。要知道,這點史料放在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面前也已不算少,更何況作者所複現的這條弄堂並不具備重大的歷史意義,甚至和文明、國家、城市這些宏大主體相比,顯得過於狹小微渺,簡直可以忽略不計。沒有重大意義、沒有宏大主題,但在另一方面,這本書卻向我們敞開了普通群眾個人歷史的細節,在大歷史的邊緣普通人是如何生活的。

當然,個人歷史雖然微不足道,但卻也常常纏繞在國家、民族強勢主題的陰影之中。比如,《上海弄堂元氣》的作者採用的許多檔案材料都來自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條弄堂中居民對自己歷史的自白書,而這恰恰就是文革時代的歷史印記。在自白書的文字間,不管是出自願還是不自願,那些埋藏在記憶深處的個人歷史的種種細節被記錄了下來,並通過作者的不懈挖掘和忠實記錄而得以暴露在睽睽之中。這些破碎、殘損、斷裂的歷史碎片才是第一手的史料。任何的歷史敘事原本就應該是在這樣的原始材料基礎上修修補補製作出來的,只是宏大的國家主義敘事以華麗完美的修辭技巧巧妙地掩飾起了彌合的縫隙而已。這本書展示了最難能可貴的歷史原生樣態。

《上海弄堂元氣》不僅是關於一條石庫門弄堂的歷史記載,也是關於一座城市的記憶。上海千百萬居住在石庫門中的城市居民曾有過的生活經歷可能在這些似曾相識的記憶碎片中找到自身的影子,包括石庫門建築本身的變遷。

個人史、微觀史和生活史的場景太過庸碌了,碎片又太過龐雜。或許這本書的唯一不足就在於學究氣太濃,太過於嚴謹,而忽視了拼貼的技巧和敘事的藝術性。也許,這本來就只是供專業人員使用的第一手材料,只是不小心被我挖掘了出來。

在書的封面上有“萬物之生,皆稟元氣”的題詞,一語道破了歷史的真相。如是引用,權作本文的題記。

——————————————————————————

1 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p.426-427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