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书很细腻甚至有点婆妈,这本也不例外.当然这件事情的另一个说法是作者深爱着这片土地,因而有大量的夹有浓烈情感的景物及细节描写.这也使得让人读起来觉得不紧不慢甚至有点烦躁,不过我还是坚强的把它看完了. 读到一半的时候,觉得关于伦敦生活的叙述太过罗嗦,不过全部读完之后.就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如此不厌其...
《桑那高地的太阳》,断断续续看来一个礼拜, 到最后竟让我自己压抑地差点流泪。 和朋友开玩笑说,到了这个年纪,很少还有这样的激情了。 据说《追风筝的人》的很多场景是在新疆拍的, 然后我不自觉地把桑那高地的景色和里面的某些场景对上号。 黄色的天,黄色的地,满目瞥见的,全然是些被黄沙覆盖了的奄奄一息的植物...
虽然没看过这本书,但光听书名就挺有兴趣的。我总觉得买书太麻烦了, 而且如果总买书的话,一生中想要看的书多了,那得要多大的房子来装 我的这些家当呢。所以我喜欢在线看书,不知道咱们douban上有没有这 功能。要是有,那要怎样才能看呢?请哪位大哥、大姐告诉我一声。非常感谢!...
这本书不推荐读的原因是 想真正去学会意象对话 可能需要补充太多的知道 对于那些想看了这本书就学会意象对话的同志 建议 慎重 想看了这本书就对自己意象对话的朋友 建议 小心 周围很多朋友参加的朱健军的意象对话班 很多朋友学了就是没有打好基础 自己都出问题了...
我最喜欢的章节是在描写玛丽和露露。 在修道院里和魔鬼较量的玛丽,十四岁,认清了祈祷的本质动力是来自魔鬼的诱惑。玛丽的手上留下了耶稣的烙印,就像奴隶的待遇,在伤口裹着枕巾,她逃离魔鬼驱使的虔诚祷告,在下山的路上遇到了莽撞的尼科特。 直到儿女满堂,印第安美男子事业高攀,时光将原地不动的男人磨钝,再让他在...
陈彤写了一篇小小说,名字和她的博客标题一样,叫做《春日迟迟》,很精彩的一篇文章。和她惯有的犀利风格一样,文章中讲到这样一段话: 为什么亨利八世最后一任妻子能幸免于难?因为她嫁给他的时候已经31岁,结过两次婚,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不象那些小姑娘不懂事,一做了王后就以为不需要讨好国王了;再有她总结了前面所...
不晓得封面的手是谁有肖像权(来来来,搞法律的来解释一下,肖像权除了面相是否还包括手啊脚啊背影啊什么的?)——“沉默”俩字还躲手后面不肯出来呢,跟小姑娘似的。倒是“王少磊传播学笔记”小小方方——字号虽然很小,可也是亮晶晶的。王少磊是谁啊?很牛吗?为什么书名要用人名呢?在显眼的地方都没有找到王少磊“冲锋...
超級喜歡這書名。是屬于兩個人的,獨立的,自由的,別人無法進入的。 看了之后卻是憂傷的無法救治的。...
重新阅读,这一次,引起我惊讶的,是芥川龙之介对于艺术那种庄严的使命感。他写了不少关于艺术大师的故事。对大师们追求臻于完美的执著,不仅强烈认同,更是景仰。写泷泽马琴那篇,创造过程中的动摇、悲观,灵感来时的兴奋狂喜不能自已,都像是自己的苦乐谈。这种创作的价值观,到了《地狱变》里,籍疯狂画师之身,烈焰般骇...
看到玻璃貼出來攝氏零度·春光再現,一開始都錯看成春光乍泄,再仔細看才知道原來不是,于是上強大的Google搜了一把,就這樣搜出了的灰的《與他共度61世》,在網上看轉帖看得不過癮,很快上網買了書,上下兩本,從頭至尾,不知被感動了多少回。 說起來,我是直到1995年,張國榮復出,出了專輯寵愛,才喜歡上他...
远大前程,总似黄粱一梦,醉生梦死一番,醒来,还是那般的人生,门前还是那棵树,身边红颜已嫁作他人妇 最近,我读狄更斯的《远大前程》,由此一叹 叫不清自己名字的皮普,总是在过浑浑噩噩的日子 不知道怎的碰见了囚徒 不知道怎的进了郝维仙的大宅子 不知道怎的发了横财 不知道怎的坠入爱河 不知道怎的被人追杀 也...
虽然我不欣赏李碧华的散文,但是还是在看她的书。 虽然这次阅读不是很愉悦的一个过程,往往很忍耐,很厌倦,但是还是在坚持。 我所说的愉悦,并不只是指那些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文字,也可能是很悲伤的。 只要能够给人带来思考,让人产生共鸣,觉得值得一读,就是愉悦的阅读。 我这人就是有这么个喜欢较劲的缺点。有时候...
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又要开始写字,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尺度又该如何把握?我为人处事一向决断,很少犹豫不决,在写博这事上,却是从开始一路踌躇摇摆到如今。 写字的好处之一是:通过文字留存下来的流逝时光,虽然会露出深深的缺口和沉默的罅隙,虽然微乎其微,虽然会有很多日子一字不提得过去,但凝陷在文字中的时光...
每个男孩子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英雄,他是他们的偶像,打架的信心,被揍的隐忍,痛苦的勇气,眼泪的死敌,父亲的代替,当然也是装逼耍帅时心口的一股骄傲和热气。 现在回想起来,对我,却是一个女性的开头:妈妈介绍《牛虻》给我看,最后加了一句感叹:琼玛与亚瑟的爱情呀~~ 这使我不自觉地把注意力放了一些于爱情故...
全书一共分为六个部分,我认真阅读的是前面五个部分,作者最后一章所谓的应对策略,我觉得很无趣。 作者提出的很多概念很有趣,比如说第800个时代、地下城市、未来的人、纸制的结婚礼服…… 从现在社会出现的很多细微的事物,明锐地观察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思考之后加入自己的想和预言并将之加以详细阐释,阅读时令人感...
不适合中国人,就是美国人也没兴趣了解那么多的琐碎的细节。 作品一开始部分,描述他没见过的父亲,的确相当动人,...
不认识jam的人会从这里爱上他 认识jam的人会从这里想起最初的他 如果你不认识jam,也许你不会买这本书,又或者你只是好奇,翻开了某页,他摆着有些奇怪的pose,尽管已经红遍大江南北,还是满脸的拘谨,不协调,他试图跳起来,他躺下来,摄影师让他做什么,他便做点什么,眼睛里偶尔有不耐,偶尔...
开头烦琐的独白,后面慢慢体会了男生对蔡小姐与玛丽对男生的爱,当看到男生最后一次为蔡小姐服务擦净黑板排好粉笔时眼泪夺眶而出……...
第一次读史铁生的文章,记得是讲述他与他母亲的关系的文章。那时候还没知道作者就是他,只是觉得在那时初中的年龄,就能感到他的真实与震撼,实在是很不简单的作者。直到后来在课本里读到了“我与地坛”才发现中国文坛里的奇葩。 不是说中国没有其他人可以超越他,但是内心深处能够感受到共鸣的,才是大家,不是么?文人的...
日记一段,关于北岛。 黄老师邀请,陈老师做东,在一家贵州饭馆聚餐。来了一圈70后副主编,新闻周刊、新京报、青年报、南方人物周刊,加一个从某500强离职不久出来自由撰稿的长发男中年。新闻人相见,话题自然从中宣部的电话开始。几轮消息互通下来,原先不认识的也熟捻了八成。一些之前担心的觥筹交错没有实现,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