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
(一)
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来阅读一本关于建筑的书籍,内心的感觉是五味杂陈。
我的职业生涯中,有相当多的时间来了解各种各样的系统设计,借鉴并理解其中的设计模式、原理和技巧。其实,对于所有的专业人员来说,大家都有类似的积累和认同:
刻苦地学习、钻研和发展一种技术,并用于一种现实的场景,获得商业或经济的成功。
在这一点上,不论是建筑一幢房子、设计一款软件,在贵族学校里进行教育,为GDP增长修一个百年大计的水库。从本质上,并无差别。
科技和知识的进步,巨大的成就,让我们颇为自豪。我们在战胜自然,经济上的不懈努力,有理由让我们成为自然的一个强大的对立面:
我们完全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造物的世界里,我们确信可以完全可控地忽略掉一些免费的东西,比如说健康、安全。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们凯歌高奏。
而这个时候,地震来了。大自然用扔骰子的办法,完成了一次突兀的灾难的降临。
我们的人造物的世界,各种建筑或系统,在这个时候,开始瓷牙咧嘴,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地震只用了那么几分钟,就让这些系统显出了原形,那些物质中隐藏的欲望被无情地剥离出来,血淋淋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犹如一场无声的控诉。
这些欲望中有腐败、有贪婪,也有狂妄。
(二)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后,人们从未如此对建筑充满了怀疑:
人们在电视里面看见都江堰聚源中学完全坍塌的教学楼,救援人员忙碌的身影和学生家长绝望的哭喊。所有的家长都知道:学校成为了最不安全的地方;
人们从工作的高楼逃生,回到家里,又从倾注一生被其奴役的住房中逃离到帐篷里面,或蜗居在汽车里面,如惊弓之鸟;
大震过后,我看见劫后余生的人们冒着余震危险在废墟中,找寻属于自己的房产证。内心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荒诞。
地震把很多事情简化了。
地震把人分成了两种,一种是活人,另外一种是死人。
地震把人的欲望分离得很快。在灾难来临的时候,要活命的话,你只需要水、食物和可以活命的足够的空气。
地震也教会了人们如何简单地看待房子,即如何首先从逃生的角度来看待房子:
高的楼层,是否真的安全?从楼上到楼下的空地,需要多少时间?
在拥挤的大楼与大楼之间,是否还有可以容身之处?
在灾难之后,人们发现了以前忽略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他们开始明白,对任何一个系统而言,真正的测试是如实地面对这样的一个简单的问题:
任何时候,你是否能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这样的系统?
(三)
任何系统都是由人造物和人共同组成。在经济的时代里,人造物更多地以商品的形式存在。
人们看见的是商品的形态,不容易认识到商品中隐藏的欲望。
还是拿房子来说。
鉴于某类组织对经济增长的关注,鉴于广告媒体意象派的煽动,系统中跟人相关的基本的底线消失了。
你不会看到面团水泥后面的交易、那些在电脑上存在的草地如何变成了拥挤在一起的楼房。
人们被希望小学、GDP、维多利亚风情、城市别墅,各种粉色的词汇,所淹没,为幕后的种种力量所左右、操纵。你不知道哪些是真实的力量,哪些是虚假的力量。
房子如此,很多事物同样如此。
我们相信传媒,我们听见“应急预案”这样的词语时,我们所知道的,就是几个响亮而空洞无比的汉字。我们的头脑空空如也。
我们说“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可是修楼房偷工减料的事情,仍然会发生。未成年人出入网吧的事情,仍然会发生。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愿意放弃一些底线。
只要需要,我们就非常容易把道德,分成两种:社会道德和商业道德。因为这样,我们可以毫无罪恶感,为所欲为。
有了这样的自我标准,我们终于有了很多正当的借口:
我们可以在千年屹立的都江堰上游,去修百年大计的紫坪铺水库;
我们还可以继续有信心去修一个造福人民的化工炼油项目;
我们不会去想太远的事情:
当地震来临,又是遥感,又是拍胸脯保证一样说没什么大事,看着让人真的揪心!
(四)
地震是一次真实的灾难,也是灾难的一种象征。它剥离了物质中隐藏的欲望,也给我们留下了生的启示。
作为系统的设计者,应该具有怎样的一种情怀?
在经济疯狂、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该不该有一种基本的底线?不只是满足欲望的一种底线?
作为***,该如何兼顾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实现人民的长期福祉?
作为企业,该如何保证其基本的社会道德底线?承诺其产品的质量,完成有益自身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作为专家,该如何在每一个真实的社会细节中学习关怀生命和成长?
在地震前,要阅读并理解《负建筑》是一件比较费劲的事情。本来你准备接受大师的一些高级技巧。结果却发现他在谈形而上的东西,你会有些失望,你没有理解其含义的认知基础。
在地震后,对生命脆弱的感慨,让人顿悟到大师所叙述的那种情怀:
我们周遭的物质世界中已经布满了欲望,我们已经习惯在很多人造物上布满各种意义、价值,而忘记了我们为何需要这些东西。我们忘记了需要这些东西的真实的理由、用途,被各种符号所淹没。我们只想看见***裸的金钱,看见成功,看见胜利。
我们习惯用“胜、负”来分别一切:无论是建筑、经济,还是人生。
《负建筑》是一本不止于谈建筑的建筑书。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借问建筑,讨论的是物质中的人文关怀。
作为建筑,何为“胜”?何为“负”?在隈研吾看来,负建筑绝非是失败的建筑,而是人类真正需要的建筑。
在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的前提下,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建筑模式?
除了高高耸立的、洋洋得意的建筑模式之外,难道就不能有那种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吗?
其实,所有建筑或人工世界也是一样。
我们拥抱物质的世界,但是,不应放弃基本的底线。
金钱不是底线,经济发展的借口不是,胜负也不是底线。
天灾难免,人祸可除。唯有对生命的尊重才是底线,唯有对人民的幸福负责才是底线。
喷嚏网-原创 www.dapenti.com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2:18:2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9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