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失踪女《我拿写小说这事儿很当回事》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2:12:42
  • 83

祁又一现在在某门户网站做摇滚频道的主编,这个频道简直是为他专门开设的,因为他是80后最著名的摇滚乐评人,每个周末都活跃个大摇滚演出现场,他写的乐评新颖流畅观点另类,在被海量资讯淹没的爱乐青年头脑中奉为金科玉律。其实,在乐评人的头衔背后,祁又一是个写小说的,北师大中文系毕业,2001年的新概念冠军,2003年出版青春小说《我的微》,是个根正苗红的青春作家。摇滚乐只是他的业余爱好。2003年祁又一大学毕业没想在家关门写作,而是去一家报社当了音乐记者兼乐评人人,2006年,对唱片业失望的祁又一从报社辞职,专门在家写剧本、小说、专栏、乐评等等,于是就有了新的这本《失踪女》

《失踪女》这个小说最早的构思是2005年出来的,当时遇上了一个不太熟的朋友忽然失踪了,觉得是个有意思的人。一开始就是想写个短篇,有一天晚上和祁又一和金海曙一起捏脚,给我讲“你干嘛不让她多失踪几次?”于是就变成长故事了。2005年底祁又一和徐静蕾关系处得不错,这个小说差点拿去当剧本拍电影,后来计划又黄了。祁又一还加入了更多关于摇滚音乐人具体生活的内容,还有一些诡异的比如是关于女鬼的想象力,于是就成了现在这样的版本,2007年写完给了出版社和《十月》杂志社,到2008年出版、杂志也刊出了。

祁又一觉得《失踪女》应该还算青春小说,虽然和校园没有关系了,但是构思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他最年轻、最冲、最混不吝的时候。而因为他最近这几年的工作就是每天和摇滚乐打交道,所以书里有很多摇滚乐的气息,女主人公孙静应该说不是个一般意义上的好女孩儿或者好女人,她没打算伤害任何人,但结果是她总在摧毁身边那些爱她的男人。而这种人,恐怕只有我们摇滚圈里的帅哥美女们才会有,“摇滚乐真的会让我们渡过与众不同的青春”祁又一说,“写完这个故事之后,我暂时应该不会再写那些青春的、爱情的、充满着热望的小说了,永远热泪盈眶或许是某些人的生活准则,但不再是我的了。”

虽然中间有五年时间没出新的小说作品,但祁又一说自己不是离开了文学,而是离开了图书市场。有一段时间没写小说,是因为工作太忙了,只要一有大块的空闲时间,他肯定要写小说的。这回再出书,祁又一觉得比以前容易多儿了,上次出《我的微》的时候大学还没毕业,刚开始参加工作,还什么都不懂,除了新概念一等奖这名头之外也没有任何被人知道的地方,书卖得差是必然的(当然《我的微》早就卖完了。)如今著名乐评人和“社会活动家”的他早已在各个圈子成了“腕”,出书容易多了。祁又一说自己讨厌80后作家的头衔,自己也没从“80后”这名头里得过什么好处,所以不想望跟他们混在一块儿。他说现在一说青春读物都是风花雪月小女子和上海小男生,太没劲了。“有好少白头的没有?我得给自己做个广告,我就是少白头纯爷们儿呐。”

这5年里,祁又一说自己主要的内容就是工作和玩,尝试我自己的人生,他混迹各大摇滚演出现场,身边的姑娘换了一个又一个,“我们独生子女一代,对生活和他人的认识都非常差,身处生活当中没有坐标,这都需要我们投入火热的生活中,看看自己吃苦和享福的两极在哪儿,然后给自己找准一个合适的位置安身立命。”廖一梅说过“若不在天堂与地狱两极之间来来回回,我怎么知道我是活着的?”祁又一说这句话更适合自己,趁年轻的时候上下摸一摸,不然体会不来生活的滋味。

祁又一有着北京小孩的那种张扬和混不吝劲,但这5年的生活也让他成熟了不少,“我觉得这5年我失去了那个满怀希望的小孩儿,或者换种说法,失去了天真和幼稚,叛逆这个词离我远去了,以前的我怀疑一切,希望自己能够照着主流价值观相反的方向生活,我想这对我也是一种尝试;如今的我或许依然怀疑一切,不过没什么必要非得你说东我往西了,因为西边我已经去过了,跟东边差不多——最近我女友给我买了一些非常主流的衣服,我穿了。”

作为乐评人,祁又一说首先这是他的工作,虽然写专栏占用了太多时间和精力,抒发掉了过多的情感。但它比写小说容易活命,更能过相对体面的生活。“男孩子要活得体面一点儿,必须有一点儿钱,有一点儿快速见效的成绩,否则交不到好看的女朋友。”其次,写乐评(或者说参加工作、上班)让他有地方消磨时间,就算你一天写3000字,还会有半天时间无所事事。但祁又一还是喜欢写小说,“写乐评和专栏更像是干活儿,随时要查看字数,写到1000字了就停笔。”而写小说是才真正的创作,是自己与自己对话,是更快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是自我教育。

最后祁又一反复强调自己不是乐评人,而是一个写小说的,写乐评是我副业。“我爸妈要是公开表态打算养活我一辈子,我现在要么是文豪要么是神经病,我还写什么乐评啊我!”

你怎么看文艺青年?你觉得自己是文艺青年么?文艺青年的特征是怎样的?

我喜欢文艺青年,但是不喜欢以文艺青年标榜自己的文艺青年,所以我不是文艺青年。文艺青年的特征就是眼高手低以及矫情,其中一小部分真正热爱文艺并身体力行之,但是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总觉得生活对他们不公平。

文艺青年是否意味着不够专业,自己在纯文学的道路上会走多远?

你的意思是我写小说这事儿不专业?不能够吧,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很称职的小说家,只不过是还没能通过小说版税养活自己罢了。但商业上的成功恐怕很是不能说明问题的,你觉得当代中国青年一辈小说家里谁算职业的?别觉得我酸葡萄,我这是实话实说。我在写乐评上投入的精力最多也就是小说的1/4左右,我不是笨人,也相信自己有这个天赋,也相信当代群众在审美趣味上的能力。

另外我也不觉得我这是纯文学,你不能说我上了《十月》《小说选刊》还有《收获》我就是纯文学,我挺流行的,王朔原先还是混文学杂志的呢。

在生活中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在自己的生活中占多大的部分?

朋友们都说我是一北京大爷范儿的人,往难听里说可能对朋友和亲近的人有点儿傲慢,对生人倒是都挺客气的。我也不知道我是一怎么样的人,我北京男双鱼座B型血82年生人,小时候在畜牧局大院长大后来在复兴路那边儿上学,你自己猜去吧。写作30%左右吧。真写起来的时候就不管别的了,写长篇的时候能占到50%左右。我喜欢女人,她们是我生活的另外5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