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蒙馬特遺書《世俗》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1:37:45
  • 79

傍晚去逛了香港一年一度的書市,去之前抱有的期望完全被破滅了。本來以爲起碼可以買到一些詩集,結果三個龐大的展廳裏汎濫著的都是“公主日記”這一類的“書”。不過看到了“蒙馬特遺書”,猶豫良久買了一本。當年看這本書,是因爲一個朋友。他家有兩牆壁在大陸和美國都買不到的臺灣文學,我幾乎所有的臺灣詩集都是在他那裏借來看的。對於借書他非常的慷慨,唯獨有兩本書他是絕不肯借,一本是“我的帝王生涯”,一本是“蒙馬特遺書”。蘇童的書大學時候基本上都看過了,所以只是對另外這一本感到好奇。後來朋友出門遠遊兩個月,我被托付去照顧他家的盆栽。一個月以後兩盆樹都死了,我卻把那本書看完了。這樣的一本書,是沒有辦法寫讀后感的。其實從文學上來講並沒有特別可以圈點的地方,但是每讀一段都是無限的填堵。躺在沙發上看一段放下書,半小時之内總有無力起身的感覺。二十多個章節,看到後來畢竟有了不勝其煩的感覺。不過徹底放棄的感覺(total resignation)對我總是有一種病態的吸引力,我從頭到尾,無限地揣摩和羡慕着她落筆寫下每一個字時都有的那種絕對的確定感。也許是在文學方面乏善可陳,也許是受到刺激以後潛意識保護性的努力,這本書看完以後很快就全然忘記了。許多年以後無意中看到一個博客,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子写给前男友的话,说以前的旧手机一直舍不得换,因为里面存有他在各种情形下,从刚开始认识到分手前发给她的短信,可是那个手机开始出毛病也很快就要坏了。然后她说,你看这一年多来我身边跟你相关的东西慢慢的一件一件的失去了。我并不需要这些东西来纪念你,不过还是觉得最后的一些牵系也一点点在被割断,如果这样去想的话,就难免有点难过。(她原话是怎么讲的我不记得了,这是我凭感觉来写的)。當時一下子想起“蒙馬特遺書”的第一段,立刻感覺又很堵。不知道大腦當時是怎麽搭綫的。

再次翻看,有些比較扎眼句子依稀還有印象。卻再沒有那種心裏堵得慌的感覺,這和幾年來不斷變得更加麻木不仁油鹽不進的趨勢是一致的。只是覺得作者徒勞到可憐更可笑的地步。夏宇的一句詩:“完全不愛了的那人坐在對面看我/象空的寳特瓶不易回收消滅困難”就足以詮釋這整本書的毫無意義。當然她說她不可以過“世俗的生活”,所以歇斯底里以後憑著片刻的清醒決然地拂袖而去(亦或是在長久清醒理智的疼痛以後終于崩潰),旁人也沒有資格去評頭論足。和她相比我自然是俗不可耐到了totally predictable的地步,但是最近的經歷又讓我第一次徹底了解到真正的世俗是如何的冷血和殘忍。所以作爲一個站在中間不知去向的人,只有尷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