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眼睛《眼睛》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1:35:34
  • 69

“卡什马林带走的是斯穆罗夫的另一种形象。哪种形象,这有什么区别?因为我并不存在:存在的只不过是反映我的成千上万面镜子。我多认识一个人,像我的幻想数也随之增加。他们在什么地方生活,它们就在什么地方增殖。只有我一个不存在。然而,斯穆罗夫会继续活很久。那哥儿俩,我的那两个学生,会长大变老,而我的这样那样的形象会像个顽强的寄生物一样活在他们心里。然后有一天,记得我的最后一个人将会死去。单凭活着这一事实,我就犯下了罪,在最后一个见证人的心里,我的形象,一个逆向胎儿,将会变小,死亡。也许一个关于我的偶然故事,一个我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轶闻趣事,将会由他传给儿孙,这样我的名字和鬼魂还将忽隐忽现一个时期。然后,就会彻底完结。”

我几乎是看到这里(这里已经到了小说的最后两页),我才弄清纳博科夫要表达的东西,而且豁然开朗。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主角自杀以后的情形,他灵魂出窍,但是他能继续在人世活动一会儿,换句话来说,他能死上很久。他观察一个名叫斯穆罗夫的人,他感觉那个人的身份不明,有点蹊跷。但奇怪的是,作为鬼魂的他并不想去直接了解斯穆罗夫本人,而是拐弯抹角地从其他人那里得到有关斯穆罗夫的情形,换句话说,是他们眼中的斯穆罗夫。然后纳博科夫告诉我,那个鬼魂就是斯穆罗夫。到这时候,我才知道眼睛的意思,那是一种冷眼旁观的感觉,从身体外边观察自己,而且是观察别人眼中的自己。

我记得曾经读过有类似情节的小说,同样是死了以后灵魂出窍,还继续徘徊在这个世上。那个鬼魂死亡的方式是车祸不是自杀,他也没有机会观察自己(鬼魂观察自己本来就不和逻辑)。和那本小说比起来,《眼睛》写的更感性,更像梦境,印象深刻。在别人眼中的自己,是活在别人的思想里的自己,自己在活着的时候或许可以影响那个形象,但是到死了以后,就只能干等着那个形象像自己一样走向毁灭。而鬼魂存世的时间,就是昆德拉常常说到的“不朽”。而这份不朽对逝去的鬼魂是否重要,还是说一旦所有的世人都忘了他这个形象,这个徘徊在世间的鬼魂,就要下到地狱去了呢?

http://imapollo.blogbus.com/logs/25542798.html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