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阅读的姿态《你的pose,我的阅读》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8:19:23
  • 102

你的pose,我的阅读

说到阅读的姿势,从小被教育要正襟危坐,头颈胸腰各占其位,连两脚都有规定的位置。不过,我读的大多是闲书,自然不会管这些,靠着电线杆子的站读、猫在公共厕所的蹲读、钻进被窝里的卧读……,只要能避过大人的眼光就好。年岁稍长,更是连大树的枝杈、房顶的屋脊都拿来当板凳。现在忝为人父,洋相百出的阅读姿势,不免要收敛许多,至多,学一学鲁迅先生“余颇懒,常卧阅杂书”而已。

啰嗦这些话,是因为前几天,刚从书店搬来一本徐累主编的《阅读的姿态》,封底上有貌似广告的几句:“世界、书本、身体构成了阅读的基本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而有趣:世界存在于书本,书本被身体掌握,身体又处在世界的某一处。就像人们自由选择自己的读本一样,人们更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阅读姿态”。权利,我怎么又多了一种权利呢?翻开书页,轻型纸上的彩图倒是颇为悦目,罢了,再多一次“自由选择”吧。

回家卧读,理所当然地,先翻到徐累写的《阅读的12种姿态》这一篇,封底上的几句话赫然在篇首,敢情这位主编有点自恋。所说的12种姿态,其实是历史上12幅关于阅读的画,比如:公元前二世纪的庞贝壁画,女卜者一手书拿一手执笔,传递古老的神秘信息;公元十五世纪韦登的作品《读书的马格达莱纳的玛利亚》,宗教气息浓郁;明代陈洪绶的《奇文共赏》图,意趣高古远离人间烟火;1479年安托罗的《圣哲罗姆在书房》,一副圣哲的沉重相,连独自阅读时也没有放下;十六世纪布龙吉诺的《拉瓦拉•巴提斐利肖像》,“侧面是脸,正面是书”;1756年布歇的《蓬皮杜夫人》,奢华的背景下,夫人的心却在书外;清初的《燕寝怡情》图,青年男女同坐床上阅春册,满室春光……。说实话,美图欣赏完之后,对充满文艺腔的介绍文字,除了封底的那几句,别的却没留下什么印象。

书中的图片印得比较精美,所以连着翻了两遍,忍不住还要多说两句,你看:清宫武英殿的刻本、收藏于德国科隆博物馆的明版彩色套印《西厢记》版画、我国现存最早笺谱的明代《萝轩变古笺谱》、鲁迅的书与装帧、视觉设计大师杉浦康平、世界上最美的书、藏书票……,喜欢读书的人怎么能抵御这样的诱惑呢。

大概是因为平时读的多是没什么插图的书,因此满脑子都被这本书的插图占据了,但是,你要说我对其中的文字一概不理那也不对,至少对陈丹青和阿城的两个访谈,印象颇深。比如阿城在谈到古本雕版书的时候,提到一个问题:毕升在宋代就发明了活字印刷,为什么一直到清代还有雕版书的制作?“因为雕版是在一整块木版上雕通页,雕之前,通版由人写就,写的时候密度好处理,……印出来的效果等同通篇写的效果,好看”。原来如此,按照中国传统书法标准来看,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相比,是“没了章法”。

不知不觉间,捧着书从卧到坐、从床到沙发,来回了两趟,蓦然回过神来:其实,读书的姿态又是个伪问题,无论以什么姿态来阅读,所读的还是书本。除非是自恋狂或意淫癖者,摆好阅读的pose,然后通过对面的大镜子自我欣赏。而我,对这两种人一向是敬而远之的,所以啊,你摆你的pose,我依然读我的书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