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台上台下《推荐语比小说精彩》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8:19:12
  • 132

我个人在文学上有些崇洋媚外的习惯,很少看反映中国当代现实社会的作品。怀着了解祖国当代社会的强烈渴望以及或多或少的内疚,我下决心要找点国内那些文人的书来读一读,瞻仰瞻仰。看到《台上台下》有这么一个寓意颇深的封面,又看了背后有一群著名作家的推荐语,我狠下心来买了这本书。

封面的推荐语给了我希望,书的内容却又让我失望。

著名作家们的推荐语中说:“用跳跃又苍凉的思绪和散文化的笔触,为……”看来晋老师没打算用普通的线性叙事手法来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当然叙事方法要服从情节和内容,晋老师所要呈现的内容和情节也许就像《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中的那些记忆碎片一样,通过这些碎片来展现社会场景。但是晋老师的跳跃、拼接的手法似乎不是特别高明,让本来就不完整的故事显得更加支离破碎——这是从小说的角度来讲。当然如果说是散文嘛,说法就又不一样了。对于把这本书当小说来读的读者来说,叙事手法的欠妥使小说的可读性打了折扣。关于跳跃的叙事手法,我又想起了不久前读到的独眼的《胖子》。该书中的情节的安排摆放也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必须马不停蹄地连贯地读下去,才能理清思绪,但是该书却让人在读的过程中有柳暗花明的顿悟之感,直呼过瘾。

至于“散文化的笔触”,我倒觉得时隐时现的文艺腔让书读起来有些矫情。不过在描写农村场景的文段中,有些朴实自然的语言的确可圈可点。其实晋老师的作品染指的是中国百姓最头痛的那部分现实,一些很书面的字词,以及有点夸张的带“啊”、“呢”、“吗”字的感叹句,出现在不合时宜的位置;再加上大段的抒情性景物描写,有时让人感觉仿佛是淡定的知识分子在抒发个人的审美情怀,反而让现实题材的作品读起来不那么亲切、真实。

在那些推荐语中,我还发现了经常被推荐人用到的语句。比如:“时代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沉浮”、“一个家族的命运与当代历史变革的喧嚣”。其实国内还是有许多写书人拿现实题材开刀——毕竟中国是社会转型期,矛盾冲突多,许多现象颇有戏剧性,为小说的情节创作提供范本。虽然他们当中大多数多人火候欠缺,但是比起很多矫揉造作的网络写手和80后写手来说,这份现实主义精神也是值得敬佩的。不过,从内容角度来说,有那么些作家陷入了乡土题材的怪坑。这么充满乡土风情的作品,却没有带来多大的革命性轰动性的效应,现实意义不大,文学价值也不高。记得《南方-人物周刊》曾经采访过一个在中国生活过8年的外国人,提到文学创作与关注社会现象的时候,他很爽直地说:“为什么中国作家不多写写农民工呢?”也许,多写写农民工的遭遇,反映侵权现象,比你抒发乡土情怀、歌颂农村的淳朴民风有意义得多。要写,就得写得有实际意义一些。古人都说“文以载道”嘛。

之所以觉得这本书没有它的推荐语说的那样精彩,还有一个很突出的原因:作者在书中没能成功挖掘人物的心理深度。跟西方现代主义作品相比,国内好多作品的不足就在于,缺乏心理深度的挖掘、精神世界的高追求、深度思考、作者通过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睿智。

总而言之,买书需谨慎,不要轻易相信封面上用来做宣传的推荐语。切记!切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