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1984《人性的证明》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8:17:31
  • 39

奥威尔在书中得出了一个必将到来的悲观结论,我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多数人总是对此视而不见。

我对于1984的看法是:这是一部极为悲观的作品,那种绝望的悲观如同饥饿,寒冷或者肉体的痛楚,你以为用冷漠可以咬牙坚持过去,但结果只是一再证明自己的软弱无力。

造就那种悲观绝望的不是别的,是人性本身——政治是人性的延伸,政治制度就是对我们生活方式的设置,是人类为自己生活,为后代的命运,为未来的一捧黄土或者枯骨留存的理想和希望。奥威尔在书中设想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倒没有吓倒我,令我恐惧的是造成那种生活方式的原因——“拷打的目的是拷打,折磨的目的是折磨,权力的目的是权力。”

所以我想,奥威尔在对于人性的观察上,要比对政治体制的观察来的更加尖锐和出色,而是事实也证明,他在书中对人性的描写更加具有价值——对性是一种政治反抗的阐述,对欲望对于人生不能抑制的激情或者恐惧,对发自人类本真的对于生活的热爱:“他看着身边那个安静熟睡的***身体,突然生出了一种想要拥抱和保护她的欲望。”

我有一种长久的恐惧:如果性被剥夺了生命的快乐,成为令人紧张厌恶的生育手段;如果人被剥夺了对身边一切的感受力,成为对某种单一信仰的狂热的附属品;如果生活只是谋生,吃饱,繁殖的过程,不包含任何具有创造性的精神娱乐。但是奥威尔认为还不够,他说:连人类情感的本能,也是可以被剥夺的,你会因为仇恨和恐惧,背叛你的爱情。

这是1984中我读的最多的部分——对温斯顿斯密斯的拷问,“你不但得顺从,你得发自内心的热爱”,我就像《少女与死》中的主角梅拉尼,着迷的关注死于非命的人在最后时刻所受到的折磨。温斯顿没有死,他如行尸走肉坐在咖啡馆中,喝着满是油味的杜松子酒,“在那颗大榕树下,我背叛了你,你背叛了我。”

“当我在出卖你的那一刻,我知道,那感觉从此就不一样了。”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因为恐惧自己的伤害,我们会出卖任何人,出卖他们的生命,出卖自己的灵魂,甚至出卖作为人的本能。我又在奥威尔的笔下感受到了绝望,人退化成为动物的绝望,不,我们甚至连动物也不如,就像那些无产者,“他们的生活就是生存,繁殖,日复一日的度过一生”,但“他们没有任何信仰,他们只对彼此的亲人忠诚。”,所以“无产者是人,我们不是人”。

其实我想,奥威尔的意思是:无论对权力狂热的社会顶层,还是对生活无知的社会底层,他们都是人,活在单纯的信仰中的是人,而中产阶级,即知识分子们不是人,因为我们受过教育,追求真理,但面对单纯的狂热(无论权力还是庸俗),却又显得无力。“双重思想”这个概念的意义就在于此:知识分子脑中的思想是最需要扼杀的部分,有独立思想的人对于统治是最危险的罪犯。而且,它真的可以被改造,被扼杀,失去了对于真理和知识的信仰,知识分子就完全丧失了作为人的价值,连情感,欲望也可以被一并剥夺。

1984也许是一则政治预言,但我显然更愿意把它看作命运寓言——知识分子最重大的社会责任,是保证我们生活在一个不被设置,自由选择的世界。100年前罗素说:参此多姿乃是生活的本源。我喜欢从事有创造性的工作,爱我所爱的人,并且不因为任何别人的意志而背叛他们,1984最大的价值,在于他是给全世界每一个知识分子绝望的提示器,提醒我们每当有人要来安排我们的生活,控制我们的思想,我们都应该毫不犹豫的用一种本体论的语气大声问道:他是谁,他从哪里来,他想要干什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