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Sway《别跟我谈感情,感情也许只是非理性》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8:13:31
  • 78

《sway》,一本心理学小品书,不怎么厚。

我看的是中信翻译的版本,翻译的文字读起来口感总归会差些,但内容还是有些意思的。至少我觉得,从论证思路来看,作者还是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的,不是瞎忽悠。

书中,作者用了大量真实有趣的例子和心理学实验,主要验证了一个主题——

人并不总是理性的,甭管你智商有多高,经验有多丰富,平素做事有多冷静,总会有非理性的时候,而非理性行为的产生,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原因:

1)“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 指会想方设法避免可能会发生的损失。 即使已经看到有损失,也会不甘心改变现状,从而无法理性判断,最终导致更大的实际损失。

2)“价值归因(value attribution)”,我们根据对人、事、观点的最初感知,赋予它们某些特性的倾向,也就是贴上我们自己的“价值标签”。

3)“判断偏差(diagnosis bias)”是指,对那些与我们最初判断相左的证据视而不见,会陷入三种判断偏差陷阱:第一,倾向于信赖自己偏好的信息;第二,无视那些与最初判断相左的客观事实;第三,对方会接受并刻意表现出符合我们贴的标签,即“变色龙效应”。

作为一个世俗之人,把非理性和情感问题联系起来是件很自然的事。在我看来,情感问题简直就是人类非理性行为的发源地。这个印象,形成于我刚从乡下到城里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偶然听到电台的夜间情感节目,我很惊讶,原来世上有这么多人陷在感情里无法自拔。情感非理性发展的过程,大概可以借用该书的理论来窥探一二:

第一步,价值归因。一句评价,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关怀的短信,等等,这样的信息虽然细微,但我们很容易被它们影响,并由此对一个人心生好感,给ta贴上“Mr(s).right”标签。

第二步,判断偏差。即使之后,你在ta的身上发现了一些与“Mr(s).right”不符的事实,你也会选择无视这些事实,或者只关注你偏好的信息,不断地强化“ta就是Mr(s).right”这一认识,这就是判断偏差。如果这时,对方感受到你的认识,开始刻意地改变自己,以表现出你偏好的特质,这样,你们就双双坠入了,呃,不是爱河,是判断偏差的变色龙效应陷阱。

第三步,损失厌恶。双方开始相处,投入时间和精力,相互表达爱意,畅想未来。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就算发现对方跟自己原本的想象并不一样,但由于已经开始了,有了牵累,加上损失厌恶,比如“老娘青春都给了你了,你得负责”,于是,能拖就拖,拖到两人貌合神离到形同陌路,拖到其中一人找到新的候选,那么就是了断的时候了。如果,两人心理发展并不像上述描述的这么同步,就会出现一人变心,一人痴缠的戏码。

由此可见,人在感情关系中的表现是有其心理原因的。执着的感情可以是真挚的,但也许只是非理性。

不过要注意的是,书中的论点都是有指向的,只适用于讨论有悖常理的行为,非理性也不是一个人的常态,常态是非理性的人都住在一个叫精神病院的地方。而且,感情中有非理性,并不会影响真挚感情的客观存在,上面的分析就不适用于双方感情真挚的情形,所以不必就这一点叫板。

我这个题目,似乎有些失恋失婚人士的愤青味道,其实,主要是为了吸引眼球,做做效果,呵呵,绝对不是真的要倡导天下人,不要谈感情。感情当然是要谈的,世上唯一不需要谈感情的人生,大概就是做和尚尼姑吧。只是看了此书,让我意识到,生活和工作中,当我们贴标签的时候,当我们下判断的时候,当我们与同事朋友家人意见相左的时候,当我们在一段感情里消耗的时候,都有必要谨慎些,要先认清自己,再看对人。

所以,本书的意义并不在于,我们能把一切非理性消灭掉,而是在于,当他人非理性的时候,我们更能够理解,而自己非理性的时候,更能够自知,从而自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