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波兰斯基回忆录《面对这样一种人生,随了C’est la vie,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8:11:31
  • 89

书店是个容易让人平静的地方,所以待在书店里总会让人有阅读的渴望,即使再厚的书也会吸引着你。

可是,书买回家之后,却往往失去了那种冲动与热情。很多书总在翻看了几页之后,便会归于架上。

去书店晃了几次,每次都会翻出<<波兰斯基回忆录>>看几眼,然后再放回去,一部将近二十六万字的回忆录,我怕如今的自己没有那个耐心看完。

突然有一天,想看Rosemary’s Baby,也不为什么,就是想看,心里老惦记着那片子。以前常去的几家铺子,老板的回答不是“没有”,就是“那片子啊?以前有,现在没了。”。

随意走进了一家从未去的铺子,回答依然是“没有”。可是,那个伙计一会儿又问我,如果我借给你看的话,你什么时候还我?

“明天就还你。我今天晚上回家看。”

他拿出了一套波兰斯基的全集,犹豫了再三,还是不敢拆开。

结果就是,我买下了那套全集。

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商业策略。

看完了Rosemary’s Baby后,便开始寻思,也许,该把那本<<回忆录>>弄回来看看。

当我追忆自己遥远的过去,真实与想象的界线总是那样令人失望地模糊而混乱。

我生命的关键就在于此。也许它需要我用一生的时间去理解;也许就是它使我饱经磨难与挑战,感爱悲伤和失望。但我看到前面的大门已经打开。若不是它,也许这扇大门会紧紧关闭,直到永远。

艺术与诗歌、幻觉与想象对我来说,始终比在波兰伴随我度过童年时代的窄小空间更为现实。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感觉到自己与众不同:我生活在一个单单属于自己的孤独世界里,因为这个世界是我想象的产物。

一个相当吸引我的开场白。

但仍然能感觉到我的心不在焉,思想的无法集中。那漫无边际而又零乱的思绪总是带我四处飘荡。

于是,我像对待<<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那般,坐在公园的长凳上,轻声地读了起来。

这段时间,看电影成为我无法摆脱的念头。所有与电影有关的东西我都感兴趣。不仅影片本身,甚至放映时的周围气氛都能使我充满激情。我喜爱长方形发亮的银幕,喜爱从机房射出的、穿越黑暗的光束,我喜爱声音与画面奇迹般的合成,甚至坐椅上尘土的气味都能使我激动不已。但最使我入迷的还是放映设备。

童年时,在露天剧场看电影,经常会回过头,看着那高高在上的电影放映窗***出的光束。光束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独自飞舞的灰尘。

从光源,沿着光束,视线慢慢转向巨大的银幕,然后惊异于那银幕上的五颜六色,讶然于那流动的画面。

沙伦的随身行李有几十箱,除了自己的衣物外都是新生儿用品。我们在离开住所前往码头时,沙伦在我们的卧房里留下了一本书,书名是<<苔丝>>。她说这本书可以拍出一部电影佳作。

<<苔丝>>就这样在美国上映了。观众争先恐后购票观看,影片上座势头旺盛,两家影院处长了档期。<<苔丝>>很快获得当年奥斯卡六项提名。报界对<<苔丝>>的好评姗姗来迟,人们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这部影片在美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在法国,<<苔丝>>为我赢得了三项凯撒奖;在美国,<<苔丝>>为我赢得了我导演生涯中最好的评论。洛杉矶电影记者评选我为当年最佳导演。服装师安东尼.鲍威尔、布景师皮埃尔.居弗鲁瓦以及两位摄影师杰弗里.昂斯沃丝和吉兰.克洛凯分别获得一项奥斯卡奖。

我一直想着那间废弃的小茅屋。我当时生活在这间孤独而又悲惨的茅草屋,前途暗淡,但就在那个时候一种无形的东西促使我走上了今天的道路。到底是什么?是什么促使我牢牢抓住我想象中的世界并把它变成一个真实的世界?莫非性冲动是这一切的根源?暮是因为我永远也遇见不到我理想中的女人,假如我仍是克拉科夫犹太区中一个弱小的孩子或维索卡村中一个年轻农民?

不,我不相信。直至今日我还不相信。

我认为我的闲散、我的放纵和我的力量都来自生活中令人惊叹的感觉。我的工作、我想象中的作品,它们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使人高兴、供人消遣、让人惊讶或者捧腹大笑。我喜欢扮演丑角,喜欢蹦蹦跳跳,喜欢在全世界的舞台上赢得观众。说真的,如果我的生命能够重新开始,我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表演而不是导演中去。

在我看来,为过去而遗憾与为将来制订计划一样,都是荒谬的。我父亲总是指责我挥霍无度,缺乏安排和组织好自己生活的能力。我对自己花掉的大笔钞票并不感到遗憾,一想到要做一个坟墓中的富翁我就火冒三丈。生活和金钱摆在这里,就是供人们享用的。

我知道,在许多人的眼里我是一个放荡不羁、阴险狡猾的侏儒。对此,我的朋友以及我生活中的女人对我自会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我回到巴黎。在马里尼剧院紧张排练<<阿玛多伊斯>>的时候,我们获悉波兰全国实行戒严。戒严令在我的生活中划出了一道分界线。与我所有的同胞一样,我对波兰历史了如指掌。现在,我又看到了我们民族悲剧中新的一幕。

这次经历唤起了我对青年时代的回忆。那时,我们通过讽刺、堕落、无所事事甚至摇滚乐来发泄对社会牟不满。这段值得讲述。

终于看完了整本书。

坐在公园长椅的时候,我在看;站在地铁站候车时,我在看;站在地铁车厢里时,我在看;乘扶手电梯的时候,我在看;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在看。

书中的那种压抑与隐忍从黑与白中一点点流露出。

也许这并不是一部客观的回忆录,但却是我所喜欢的。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我并不想知道,当然,也无从知道。

“阿玛多伊斯”与“两个男人与一个大衣柜”始终贯穿着整部回忆录。

有很多个传奇人物,也有很多种传奇方式,而,现在,我们不得不对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再一次加以认定,他的确是个“传奇”。

面对这样一种人生,随了C’est la vie,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