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少页上,我读到:正是因为最后的日子,我们才会看见,天是如此湛蓝,鸟儿的欢叫是如此美妙。
艾丝苔儿,在她的心里,“以色列,是光明的诞生地”,“耶路撒冷,一座云一样的城市”。1943年,主人公艾丝苔儿13岁,故事从这一年开始。犹如清新的晨风,我跟随她的脚步,欣赏了战争波乱里优美的钢琴音乐,欧洲麦田上银光闪闪的镰刀,还有那些健康的身躯,那青草坡上牧羊的孩子,那天早上离开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了的父亲远去的背影。战争,它带走了普通少年的梦想,带来了普通少年的梦想。童年里,我们没有悲伤。甚至爱情,也随遇而安。那位紧紧跟随艾丝苔儿离去的男孩,还有那位牧羊少年,在后来的日子,我们还能在艾丝苔儿心里听到他们的名字。那是她成年时对自己少年时的追忆。
1982年,还是1983年,在法国的尼斯,艾丝苔儿走过了父亲任史地老师的教室窗台,从这次脚步的脆声中,我仿佛又来到了故事开始的地点,又嗅闻了一次她13岁时的阳光。1982年,还是1983年,在法国尼斯海岸的水面上,随风飘散的是她母亲的精魂。伊丽莎白离开了,自此,艾丝苔儿也该叫艾莲娜了,她长大了。
至于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在多少页上,我读到:她梦到过。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8:08:32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8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