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册都看完的时候难免对【上】的内容有了与之前不一样的感觉。但回想起来,总会浮现两个拖着鼻涕,脸上脏兮兮的,穿着破烂棉袄的男孩子,并肩走在行人稀少的大街上。他们表情茫然,眼神里尽是恐慌和与年龄不符的人情世故,远处破败的旧城墙上挂着橘红的残阳。
故事开始时的事件给李光头定下了“小流氓”的基调,我以一种看热闹的国人好奇心理,打算看这小子能长成什么样子,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当文字从出生开始描述,一直到宋钢出现时,我突然意识到“兄弟”这个名词的意义才真正的出现在主演的位子上。余华的文笔下总简单直白的描述,然后不厌其烦的重复,从而造就一种强调、从而深刻的印象,于是呼喊像是在耳边,哭声像是在耳边,事件好像在身边。
那个我从来不可能拥有记忆的年代在种种原因的造就下,遮遮掩掩的出现在我长大以后的头脑里。那些疯狂的人类让我无法理解,那些不可理喻的行为让我到现在还在怀疑他的现实可能性。可就是这些荒唐的让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想象的行为和思想,是真真正正的发生在我们父辈和祖辈生活的印记里,并且也为他们烙下了深深的伤痕。
他们的父亲真的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用宽厚的肩膀保护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和深爱的妻子,用宽容面对周遭的不行、白眼、唾弃和挑衅。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用拳头自卫;在风平浪静后,用笑容安慰亲人。
他是个“谎言家”,在李兰不在、自己被批斗、送进仓库关押的时候,他说“地主”是“地上的毛主席”;他说树枝是“古人用的筷子”;他说被打脱臼的胳膊是“太累了,在休息”;他说深水里没有虾,为的是不让两个8岁的孩子失足掉进水里·········
当他夜晚逃离仓库,准备到车站去上海接她的妻子时,一群疯狗一样的人拿着棍子追了上来,发了狂的用力打在脆弱的人的躯体上。那是血肉的身躯,任凭他曾怎样坚强,他有怎样宽阔的肩膀,也抵不住丧失理智的人的狂殴!当最终不嫩动弹的时候我还是不敢相信,这样一个善良、宽容、智慧、阳光、正直的人,真的,消失了。
两个8岁的孩子并没有认出血肉模糊、身体蜷缩的畸形的、躺在车站的血泊里、苍蝇围绕的尸体,········就是他们的父亲·······告诉他们妈妈就要回来的父亲。
他们只有8岁而已,妈妈不在,爸爸突然死在了车站,就算回家,他们也根本没有办法拖动已经没有呼吸的尸体。终于有人帮助送回尸体的时候,他们懂事的用感激的目光看着,因为大哭招致运尸人的心烦,他们长大了嘴却用手捂住不敢出声音。一路走着,刚刚平静又哭起来。看着文字,就会有图像浮现出来,是自己导演的电影,让自己伤心到泪流不止。
他们仅仅只有8岁啊。
这生命所不能承受的重量。
看过张艺谋的电影《活着》,相比而言,《兄弟》的前半部分让我更痛苦,因为孩子的眼泪总会博取更多的同情心,我好像又和他们重新成长了一样,站在他们的角度上一点点的体验了生活的艰辛,那些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痛苦。
因为是成长,就必然有改变;因为是两个人在成长,就必然会不同;因为是两兄弟在成长,就必然会有生命的交集。结果是现实让人作呕,那些浮华的、纸醉金迷的、有悖于良心、伦理的事情一再上演,在最丑恶的角度不断放大,终究没有好人、坏人的定义,终究没有成功、失败的定义。只能说是命,或者,是看谁的运气比较好。
生活已经够丑恶的了,所以想看到些干净的东西。
可怜的兄弟们的童年、少年,你们简单的心让我看到了水滴折射的太阳的光芒!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8:04:58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8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