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城南旧事《我们都不再是小孩子》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8:04:09
  • 82

最初要去看这本书的原因很囧。剪了短头发后日烟火童鞋说哎呀真像小英子。原谅我没有文化,我真的真的没有看过吴贻弓的那部电影。好吧为了表示我很好学,我就看了书。(我知道我很矬请无视。)

之后我发现一件事:就算我弄个童花头,我长得比较不显老,我也不可能再有那种小时候的心态了。我们曾经都是小英子,可惜小英子们都长大了。

**************************************************我是一条正经的分割线***** ********************************************************************************

一个月前,我在北京。下着雨的时候在什刹海的胡同里瞎转悠,在后海边看一个漂亮姑娘写生,孜孜不倦地逛完了南锣鼓巷,还和卖纪念品的小贩侃了下有关兔斯基的问题。诸如此类,很kuso,但是还很神奇地能从中感受到我期待很久的老北京的气息。

那种感觉,很舒服,很开心。但是,不是兴奋。

好像再也不会有小时候那种听到去春游就会欢呼雀跃的情绪。没错,那种孩子气的情感真的一去不还了。长大固然是好,可不知为什么,正视这个事实却让我很伤感。

林海音在《城南旧事》里写童年,是把自己很好地还原回过去,让小时候的自己看小时候的世界。小孩子看世界或许懵懂,但有时候比大人们客观公正得多。

比如惠安馆的秀贞,在大人眼里,就是简单两个字——“疯子”。而英子看她“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疯子是世俗社会的产物,真庆幸还是孩子的英子没受到世俗偏见的影响,不然她就不会发现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被抛弃又失去孩子的可怜女子而已。

又比如搬家后英子认识的小偷,为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的小偷。小英子有句话非常好,她说好人,坏人,是最难分清楚的事。这真是叫有些大人都自愧不如。成人老是教育小孩子要分清善恶。其实这哪是那么容易的事。这不是个非黑即白的世界。孩子有时候看得比大人还透彻。

所以说小孩子的眼光最难得。单纯直接,反而更接近事情本来的样子,更有人情味一些。也因为这样,小孩子的感情也热烈大胆得多,爱憎分明得很,能发现很多大人看不到的故事,也能发展很多的故事。

施家的兰姨娘在家里住,英子一开始还挺高兴,因为想到她可以常常带自己去看戏(哎,小孩的快乐来得真容易)。不过不久,她也嗅出苗头不对了。亲眼目睹了烧烟朱砂手事件后,英子同情起妈妈来,对兰姨娘愤恨起来。但光愤恨没用,英子是有行动的,她硬是把自己也不喜欢的德先叔和兰姨娘拉在一起了。这回是爸爸黯然神伤了,英子又开始同情爸爸。

要换到我们现在,看到父母之间出现问题,恐怕很难采取什么行动,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顾虑。年纪小的好处就是,可以单纯靠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去做事,不用瞻前顾后。就算会闯祸,但那种无畏的状态,现在的我真是极羡慕。

人总是要长大的。所以,当爸爸的花儿落了,不再是小孩子的英子镇定安静起来。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件事:慢慢地,不再热衷于刨根究底,开始适应用这个世界标准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习惯在人情世故的包裹下,做事前冷静地想清楚,喜怒哀乐的振幅从***浪变成了小涟漪。恶俗地讲,“淡定”了。并且,中庸了。

这是好事。我们在一点一点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高级

的境界靠拢。这是生活的智慧,是时间一点一点教给我们的。

然而,你不知道,我有时候多想回到我吵闹任性的小时候,去看看那时候的自己。再体会一次,在河边捉到一只螃蟹就能高兴得蹦起来的心情,跟小朋友们闹不愉快当下就大声哭起来的丢脸样子。为了听到夸奖努力举手发言的自己,被批评后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话的自己。这样的自己,不断犯错的自己,痛快的自己,更像自己的自己。

我娘让我尝试去写小说,我老觉得自己生活阅历太少,编不出人爱听的故事。现在想想,我就是在乎的太少了,这也不感兴趣那也不想深究。如果有小时候的眼光和心态,应该能发现很多我忽视的有趣的东西。

这么多年过去了,北京的槐花在开着,驴打滚儿还是受欢迎得很,城南城北依然旧事。可是,我们就这样一边怀念着一边成长着,远远地离开了我们的小时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