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手不释卷,一天看完了一本书;这在我来说是很少见的。书名为《摇着轮椅上北大》,顾名思义,是属于“励志类”的。以残疾者为榜样的励志类的书没有少看,《钢铁》不说了,有介绍中国保尔.柯察金——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近一点,就有关于张海迪的。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河北姑娘郭晖,12岁时因误诊导致高位瘫痪,但是她不可思议地“过五关,斩六将”,先自学完成初高中的课程,之后相继通过英语自学专科、本科课程。2002年获山东大学英语硕士学位,2003年考入北大,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北大百年历史上第一个残疾人女博士。
成绩当然辉煌,精神当然伟大,作者把小郭晖的成功归结为三点:目标、行动和坚持。但我觉得还有同样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她的后面站着始终支撑着她的父母。
灾难是在郭晖十一岁那年(五年级)悄悄来临的,她跳远时左脚落在沙坑边沿,左膝盖磕在了地上,锥心地痛。第一家医院说是滑膜炎,建议封闭针疗;第二家医院建议用中药;第三家是当地的权威医院,肯定为风湿性关节炎,建议注射激素。但一个月后,孩子全身虚胖,嘴边竟长出胡须。后再换医院,确认为滑膜结核,估计是注射过程中感染的。又转到老家一家专科医院,医生采取保守疗法,连X光片子也没有拍一张。就这样,细菌在她骨髓里繁衍、扩散,而医生连特效药利福平都不肯开!再检查,她的胸椎已严重畸形,脓肿的积液压迫主神经,导致胸部以下全部瘫痪。接着又转到北京,两次开胸手术,一切都晚了。郭晖的父母都是文化人,对这突然的打击一开始是呼天喊地,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有时又像暴怒的狮子对着失职的医院怒吼;母亲一夜之间,满头白发,满脸褶皱,变成了呆如木鸡的祥林嫂。当时他两的工资分别是78元、38元,长期分居,到处租房,不得不四处借贷,不放弃一丁点儿的希望,连观音菩萨都去三叩六拜了。儒雅的父亲戒烟、戒酒、戒茶,学会打针、学会配药、学会按摩,一双笨拙的男人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大难如山,还要肩扛着往前走,走不动就爬。女儿面前,他两强颜欢笑;女儿熟睡,夫妻常常绝望得捶墙痛哭。这是父母的第一关。
我觉得,小郭晖父母最不简单的是始终鼓励她自学、自立、自强。他们没有舍不得孩子吃苦,说什么“养你一辈子”,而是要孩子坚持自学,用知识来点燃灵魂,点燃生命。没有他们的鞭策,郭晖也许能安静地走完一生;可她应该成为一个轮椅上的人才。父亲设计学习工具,母亲制作护肘,女儿就这样“踏”上了自学之路。
郭晖参加各种考试,那困难也真让人难以想象。因为她大小便失禁,在列车上怎么办?只能央求旅客挪挪地方,回避回避,拿出床单把女儿围住。母亲便拿出尿布,拿出内衣,拿出坐便盆,匆忙地再床单后面帮女儿处理;还得为异味一再向大家致歉……郭晖考上北大博士,父母陪读,已经72岁的父亲成了北京建筑工地上最老的打工者。他们在出租屋里支起锅灶,把饭菜送到女儿宿舍。一天三顿,顿顿如此。
25年了,父母像秋蚕一样,把人生的日月精华全化成了绵软的柔丝,付与了亲爱的女儿,而自己却变成了干瘪瘪的蚕蛹……
掩卷沉思。说老实话,我有时会十分羡慕那些“无事一身轻”的朋友;我也很赞同那些“过好自己日子”的观点。可是当命运把一副重担放在你的面前,你又怎么能撒手不管,你只能毫不犹豫地接过来,而且还不能示弱,要勇敢地挑,一步步坚实地走、走、走。郭晖的父母本来都是充满着生活情趣、爱好多样的人,可女儿的厄运就是他们的厄运,只能背负重荷,从生活里开掘新的兴奋点。让人欣慰的是,年过七旬的他们至今仍是精精神神、快快乐乐,欠的债还清了,前几年的老年病,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苦难,是因为女儿;幸福,也是因为女儿呀!
苦尽甘来,谁能说他们如今的幸福亚于任何父母呢?认命,又不认命。我要“厉”的就是这个“志”吧。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8:03:04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8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