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尘《长达半天的等待》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8:01:36
  • 93

缓慢的翻完了《尘》,我承认这是一本超出期望的书。

知道chen,是在2006年年初,我指着图片跟姐姐说,看,帅吧,姐姐颇不以为然。那时“毒药”已经颇具人气,网上也尽是网络红人毒药的配搭或者他的身份猜测。然而随着不怎么稳定的space连接情况,那些最初的追星般的风潮已经慢慢沉淀成淡淡的关注。所以说比起纯粹的阅读体验来说,读《尘》更像是游历于18岁的记忆,有趣却也伤感。

这或许是一本小说,也可能是作者真实的一角。一方面这个故事又太丝丝入扣而不像是小说,另一方面它又太过离奇的人或事又不像是真的。它可能是过往点滴的艺术化提炼,或者是作者醉酒后的幻觉,更甚至是他串联每一篇画作的灵感。我无从揣测,但相信那些细微的感受,那些情绪像汩汩流出的血浆从文字中渗透出来,摸得着闻得到。在这个每个人都摆好姿势,时时准备给外界呈现最光鲜的一面的世界,chen翻开了他的内里,有恐惧,脆弱或者空虚,让我知道space上浮光掠影背后存在的一个并不完美惊羡但却实实在在完整的人。

这个真实我准确的得到了。

看着哈瓦那的母亲或者是隔窗的南希与记忆中重合,本该兴奋的我似乎也只是把每个人安插在整个故事中的不同位置而已。我更关心的是那个叫尘的孩子怎么样了。好在后来我有渐渐走出阴霾的感觉,一个人领着9岁的尘,画面明快,我希望那个人是杰夫,或者故事里的任何人包括作者自己,如作者所说,那是一个个契机,也可能是所谓强大结局的安排。多有趣的说法,一个强大的结局安排你去一步步走向它。

王小波说,他一生都不会向虚无投降。《尘》对于我出现的恰到好处,它更像是我的一个契机,在我杂乱纷纷的生活中引出一条路来,我开始享受那种有目标奋斗的美好感觉。如此无他。

在我眼中,作者是稍有神经质的也颇有天赋的艺术贩子。他用半盆自己的血书写他书的封面。他给500本书画整页不同的签名版。希望尘和chen继续生活的丰富有趣,让我们看到生活的无限种可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