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经读过一本马汉麟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其中是栗强做的笺注,很有特色,因此看到了朱自清先生的这本《经典常谈心裁》,也是栗强做的疏释,想想也不会错,就买回来,一读,果然不错。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生于江苏省东海县(江浙一带出了非常多的中国文化名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毕业后在江苏、浙江多所中学教书。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创作散文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1932年回国,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兼任中国文学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任西南联大教授(个人感觉所有西南联大出来的老师和学生都非常狠)。1946年回北京清华大学旧居,1948年8月12日病逝。
这本书与朱先生原著一个不同的地方是由栗强先生做了疏释,并且由宗平做了序和编按,这也是这本心裁与原著最大的不同,让我们可以在读原著的时候能够看到栗强的充满诙谐的注释。看了一下,好像栗强先生的文章不多,而且都是给一些书籍做注释(包括《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经典常谈心裁》、《论语故事心解》、《千家诗》四本书),这恐怕也是栗强先生的强项。
言归正传。
朱先生在这本小册子里,力图通过简介的语言让我们能够对中国的传统经典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且期望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掌握阅读经典的窍门和钥匙。
本书编者将原来的目录次序做了一些调整。全书分别对周易、尚书、三礼、四书、诸子、春秋三传、战国策、史记汉书、文、诗经、辞赋、诗、说文解字等几部分做了诠释,站在作者的角度对中国的经典进行了历史性的分析,分析中又不乏作者的真知灼见,也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中国经典的熟悉和热爱程度。
栗强先生的疏释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疏释中有补充说明、有对原文的质疑、有阐述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让我们收获颇多。
比如谈到《周易》的时候,栗强疏释中有这样的文字:曾有人说《易经》是世界上最难读的两本经典质疑。另一部,据传是和《易经》同一时期的著作——印度的古籍《波尼尼》。的确如此,就我了解,我身边的很多朋友读《易经》也是觉得非常的困难,比如对我国经典和儒释道都有研究的猪之尚兄,看《易经》还觉得有困难,不得不求助于傅佩荣教授等其他对《易经》有更深刻了解的人来理解《易经》。
在谈到《诸子》的时候,第一个要谈的必然是孔子,有这样一段疏释:到了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礼乐社会确已如同一座千疮百孔的古代大厦,行将倾覆了。孔子走进这大厦,或许最初也有过修茸一番的想法。旋尔,却发现倾覆不可避免,修补无所用。于是他在赞叹昔日的宏伟壮丽的同事便不再去添砖加瓦,只是尽量地把风格与结构这些大厦最核心的内容保存成蓝图,供后人有条件时再去设计建设新的大厦。说的真好。
《文》这一章是朱先生最为精彩的一部分,以至于栗强说:“没有任何的签注可写”,读来感觉是一部中国古汉语简史一般。
读到最后对朱先生的才学赞叹之余感觉还是不太过瘾,正如朱先生在自序中所言:“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本书也仅仅是一把钥匙,能够引导读者阅读经典,或者在阅读经典的时候可以减少一些困惑,但是绝对不能代替经典。任何精美的钥匙也代替不了门内的世界。因此还是要找机会研读这些经典,这才是正路。
朱自清《经典常谈》电子版下载:
http://zzj0016.qupan.com/3951080.html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7:58:19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8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