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传习录《知行合一,对客户》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56:15
  • 87

知行合一是一个很容易也很难的功夫。最近,读《大学》、听《大学》《中庸》、读《弟子规》《孝经》、读王阳明《传习录》,感触最深的一个观点就是“知行合一 ”。阳明先生非常看重知行合一的功夫,“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没有了行的知不是真的知,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知行合一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和要求,但是,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并不那么简单。比如,说“孝”,与其说孝,不如行之,不如常陪左右以养亲,不如兴业成果以耀亲,不如慎身修德以安亲,不如子孙欢愉以传亲...虽不能马上每每都行,但总可以立即行之。只要行之,总比嘴上引经据典要好、要实在。

在面对客户的时候,要做到知行合一,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信息安全业界,企业面对客户的技术,常常分为售前和售后。售前就好比是“知”,售后好比是“行”。售前常常是说的功夫,告诉客户我们能为你做成什么样;售后常常是做的功夫,将我们说的做到。但是,常常是售前忽悠,为了能够拿到合同而轻诺,造成实现困难甚至不成,无法履行。所谓知行合一的功夫,就是要售前和售后一体,不分那“说和做”。让做的人来说,要求说的人去做。

在信息安全业界,常常有三类东西要交付给客户:设备类产品、平台类产品、服务。这三样东西有不同的刚性、弹性和柔性特征。

相对来说,设备类产品是比较刚性的,比如:防火墙、UTM、IDS、IPS、漏洞扫描器、防病毒软件等等,产品边界非常清晰,功能界定比较明确,产品性能指标不模糊。对于这类产品,售前如果夸大其词,是很容易通过产品测试、产品试用等环节加以验证的。如果在这样的产品上言行不一,很快就会在项目后期遭遇困境。面对困境,就不得不运用客户关系去抹平。但是,这些都难于真正解决好问题,抹平的问题还存在,在以后还会爆发出来。所以,设备类产品,还是要在产品设计和研发上下功夫,在产品能力和质量上下功夫,只有这才是长久之计。我们面对客户的时候,不要不敢于说真话。

对比设备类产品,平台类产品就具有相当大的弹性了。平台类产品因为不同客户的要求常有差异,平台产品的配置调整、按需定制在所难免。这种弹性也就为售前售后的承诺差异提供了可能。知行不一的情况在平台项目中就非常常见了。由于平台类产品在三观中属于中观类产品,其承担的价值就包括实现高层的管理理念、整合微观的系统能力等等稍微务虚一点的责任,对于这些内容很容易在售前阶段被忽悠得天花乱坠。客户也常常在美好的描述中变得兴奋而形成期望值的飞升,最后,甲方乙方面对现实的平台的时候常常变得尴尬甚至恼怒,尴尬的也许还能共同落地,恼怒的则可能一拍两散项目失败。这都是知行不一的恶果啊。所以,平台类产品,切忌从售前的视角去推动项目,一定要从售后实施和运行的视角去推进项目,能够做到的就去推进。知行合一的不易之处,一个很重要的干扰因素就是市场竞争环境,如果你知行合一而竞争对手忽悠售前,那么你就拿不到项目。这确实是现实,不过,从多年来平台类产品的实践来看,最终知行不一,都会遭致恶果。还是按照售后来讲售前,长期来说对客户对乙方都好。当然,这个“能做到的”可能不完全是“现在能做到的”,可以是“马上能做到的”,不过,这个马上一定是很快的那匹马,如果那匹马比较远,就变得知行不一了。泰合的同事们,更要注意此点,我们要多谈实施和运行。

再到服务,那就完全是一个柔性的交付品了。在这么多年产业的发展,客户现在已经意识到服务的柔性了,特别是人的柔性。国外大公司,给客户讲项目,请总部的老外飞过来,用美国、欧洲的案例以及总部的经验打动客户;客户签单了,派来的是国内的项目经理,和外包的项目人员;知行不一,前后不一致。国内的公司也常常类似,讲标的时候CTO出面,实现的时候常常是新兵和外包。客户怎么办,那就将人员签到合同里面去,要求讲标人必须是实施者。这个要求常常让服务商很难受,但是,这个要求非常合理,其实就应当这么做。这就是知行合一。服务,交付的是人的活动,如果100%地执行知行合一,那么服务的规模化就没有可能了。确实,很多服务商并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如果要做到知行合一,还要发展服务,就要从服务的内功上下功夫,如:人员培养锻炼、工具化、平台化、特许经营化等等。专家团的同事们,在打咨询项目时,一定要量力而诺。

华为老总任正非前一段有一个报告非常好,谈到“铁三角”——客户经理、解决方案专家、交付专家。这个铁三角就好像是销售、售前和售后。用铁三角去做事情,就是知行合一地去做事情。

现在,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如果从知行合一上去下功夫,也许真的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所以,以后关于客户,不要和我讲售前技巧、功能、客户价值,请和我谈实现方法和客户实惠。我们多从行上去下功夫,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