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低俗电影《性、谎言和剪刀手下的录像带》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52:21
  • 91

作者 杜庆春

面对厚厚一大本《低俗电影》,一开始我必须鼓动起自己强烈的求知欲,迫不及待地希望从中获得某种教益,这样才能耐心于如此重的一本书。我的求知欲植根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现实中,如今大家都觉得独立制作的新导演的低成本作品将会带来中国电影市场的新格局,这也许是构成中国电影市场新的疯狂动力。但是,随着对此书的阅读,我陷入了一个电影从业人员的日常繁琐事务中,书中一个小故事接一个小故事,头绪只能靠读者自己对头绪的强烈需求才能厘清。

“独立电影”兴起之三要素

《低俗电影》的作者彼得·毕斯肯德是电影杂志《首映》的前主编和资深影评人,他的资深很明显的一点体现在对圈子里的故事掌握非常之多,而且这种故事的堆砌也配合了美国历史写作的一种主流习惯,就是把历史当作故事集写出来。你的目光在《低俗电影》这600多页的书中行进时,肯定不小心就陷在一节一节的小故事中,把自己变成一个读历年影圈内幕报道的读者。

其实,毕斯肯德在这些花絮接着花絮的剪辑中藏下美国独立电影兴起的脉络,这个脉络也就是他概括出来的“关键点的时间”前后拉伸线索。这个关键时间点就是作者说的“应该选择1989年——即《性、谎言和录像带》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参展的那一年——作为当代独立电影运动大爆发的起点。《性、谎言和录像带》不仅标志着索德伯格的到来——他是独立制片导演星河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而且也意味着圣丹斯电影节(当时正式名称仍然叫美国电影节)和米拉麦克斯的正式亮相,前者展映、后者发行了这部影片。”姑且不论这个历史拐点的归纳是否精确和公允,或者不论这种概括是否有一点一定要让一堆花絮变得有个主轴的写作包装术的需求,我们还是可以从这个概括看出一位长期浸泡在电影市场高度发达环境下的记录者和观察者的基本敏感。这个概括包含的基本信息是:一个电影时代的来临要有以下三个标志——一个关键性的导演和他的一个关键性的作品、一个电影节、一个发行公司。

独立电影/低俗电影市场大全如下:“一个关键性的导演和他的关键性的作品”,是一个新的电影行销时代的“征兆和契机”,它是后来用于推广的偶像代言人,也是在那个时间点寻获的一个恰到好处的产品,与其说这个时间点对于这位导演和他的作品是一个契机,不如说这个导演和作品成了市场启动的抢滩部队。“一个发行公司”,是市场经济战场中寻找新大陆的人,这个人扮演着永恒的角色——一位不顾一切的冒险家和精明到令人恐怖的商人。“一个电影节”,在电影经济王国就是展示和文化品位包装的平台,无论声名显赫还是惨淡经营它都扮演着一个高雅的角色,它的成功在于它能推动市场的重新分野,让一批又一批冒险家在里面兴风作浪。正如作者所言,“圣丹斯在艺术电影和其他电影之间建立了一道防火墙,它所欣赏的是‘独立性’这个概念本身,把其他均斥为垃圾。”经过这种精英姿态的包装后,大量的悚动议题才可以比较安全地变为商品买卖。

当“独立电影”进入商业机制

在电影新市场成功出现的三要素中,毕斯肯德描写最生动的是米拉麦克斯的创始人哈维和鲍勃,当然也许是这两个人物被作者纳入了一个文学创作中最常规的类型人物——不德的冒险家和商人——进行处理。例如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书中的一个小细节,哈维和别人讨论根据加西亚·马尔克斯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埃伦迪拉》(Erendira)如何才能销售出去时,哈维非常直接地回答:“这很容易!你搞到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而且里面还有性。有这两样东西就足够了。”这个很小的例子可以说明米拉麦克斯这个赫赫有名的独立电影发行公司是如何闯出天下的,也知道独立电影的某些特别话题在这些商人眼里的价值独特性就在它话题的“悚动”。“把性、争议和拥有马尔克斯出版许可的权威结合起来,成为米拉麦克斯渴望发行的那种电影范例,也成为他们很想操作的市场宣传模式。”

由此看来,导演至上和艺术更加自觉的独立电影也只是一种正常的商品的营销,它所带动起来的营销王者也可以成为落入市场的草莽英雄。背后的一个基本事实就是,美国的电影工业体制是一个高度正常化的文化生产的商品生产体制。在这样一个高度成熟的体制中,独立电影所开创的模式会很快进入大电影制片公司的运营中,独立电影发行公司的命运也会像米拉麦克斯被迪斯尼并购一样达到双赢。这个成熟的电影生产机制使得一个电影商人只要按照一般性的商人的伦理进行冒险就行,它无需考虑更多的附加条件,这个商人和导演、制片人和发行商打交道,完全可以采取和银行、保险公司打交道同样的策略。

“独立”:一个商业噱头

美国上世纪90年代当代独立电影热潮的根源,在于这批新的导演对个人电影认知的需求,正如索德伯格所言:“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整个职业活动还没有从1上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走出来。我试图把美国素材与某种欧洲电影美学结合起来。”法国新浪潮的冲击力和上一代美国“电影小子”的新好莱坞运动在90年代引发了新一次的潮流,这种潮流在大公司和独立电影的较量中再次让后者获得一片蓝天,这是美国电影发展脉络中循环往复的规则。

但是,在当代独立电影热潮中,“独立”本身不再是拒绝商业的代名词,其本身就成为市场冒险家的商业噱头。哈维以善于剪辑导演已经剪辑完毕的作品而落得“剪刀手”的头衔,这位“剪刀手”可能对于抱有独立作者幻觉的人来说是一个恐怖主义者,但是对于大众文化生产已经完全成为丧失自觉判断的无能者而言,这位剪刀手是大觉悟者。哈维在每次交易的时候几乎都是谎言连篇,但是跳出来看,好像真是“真理”一样,不是谎言说了一千遍变成了真理,恰恰相反,真理本身就是以谎言身份行走在当今全球文化生产之江湖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