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的音乐和思想
日期:[ 2009年4月19日 ]
版次:[GB30]
版名:[阅读周刊 视野]
稿源:[南方都市报]
《Music Quickens Time》(音乐加速时间)
Daniel Barenboim着
Verso 2008年11月版
港币228元
在目前在世的音乐家中,巴伦博依姆有资格位列最出色的一 群。他是数一数二的指挥、钢琴家,他拥有丰富的音乐学知 识,并致力推广音乐。他在以色列担任指挥时,曾经演奏以 “反犹”立场著称的作曲家瓦格纳的歌剧音乐,惹来以色列 右翼人士攻击。然而音乐不应该脱离政治吗?可是他不单自 视为音乐家,身为犹太人,他还一直与本身也是钢琴家的巴 勒斯坦知识分子萨依德保持友谊,从文化途径呼吁以巴和平 ,《并行与吊诡》就是他们两人的音乐文化对谈(内地版为 《在音乐与社会中探寻》,三联书店2005年版)。可惜 的是,萨依德已于数年前逝世,如今只剩下巴伦博依姆一人 ,不免有点寂寞。
除了指挥和钢琴演奏外,这位音乐家也笔耕不辍,他的音乐 经验丰富,也经常在报章上撰文,谈他对古典音乐的看法。2008年1月,他将谈论音乐的文章结集出版,名为《一 切都有关连:音乐的力量》,他在序言中写道:“这不是一 本写给音乐家的书,也不是一本写给非音乐家的书,却是为 那些好奇的心灵而设,他们希望发掘音乐与人生之间的并行 关系,及可被思索者耳朵聆听的智慧。”作者后来将《音乐 的力量》与其它关于音乐和政治的文章,辑录成这本《音乐 加速时间》。
古典音乐的世界博大精深,各种调性关系微妙复杂,对位和 声手法五花八门,从巴赫到布列兹的二百年间,产生无数从 歌剧到钢琴奏鸣曲的曲式和作品,若要娓娓道来,恐怕没人 愿听。但聆听每场演奏会,你也可以发现一些属于你内心的 形而上东西,对于巴伦博依姆来说,最深刻的莫过于声音与 寂静的过程。无论那是指挥棒、小提琴的弦线,抑或是钢琴 家的手指,它们总是把音乐从寂静中唤起,而寂静也是整首 音乐作品的关键部分。指挥切利比达克生前的演奏纪录,在 他死后被录成唱片,听众可以听见到指挥登场时的掌声和音 乐开始前的寂静。听众一旦忽略了寂静,音乐作品在他耳中 就不再神秘和瑰丽,而是变得平庸。这种寂静,令《命运交 响曲》开始时的主题成为《命运》,也在瓦格纳《特里斯坦 》序曲开始时,酝酿出朦胧的氛围。
我们活在充满视像的世界,遇到不想看见的东西,可以闭上 眼睛或别过脸去,然而我们却无法回避声音,不管那是噪音 还是音乐。所以作者说,视像诱惑人观看,声音却指令人去 听,主体却无法回避听觉所产生的共鸣,甚至分不开音乐的 内涵和自己的感受,但音乐却帮助我们重组记忆,像某种带 有思想、情感的东西总是挥之不去的。真正的音乐是一种高 度集中于主题的声音,自然也需要高度专注的耳朵,然而视 像总会来干扰它,瓦格纳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将拜罗伊特音 乐剧院设计成一座宏伟的神殿,听众在万籁俱寂、一片漆黑 中聆听到他的雄浑音乐,有如醍醐灌顶。
作为一个指挥,巴伦博依姆也谈管弦乐的问题,其中最棘手 的问题是节奏。节奏是整首交响曲的灵魂,但应该怎样拿捏 得住节奏,既要抒发出音乐的情感,又不能令节奏失控,这 就关乎指挥的功力和管弦乐团的熟练度。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通常出现“自由速度”(tempo rubato)的段落,究竟这种“自由”又有没有界线呢 ?指挥应该怎样诠释一首充满丰富内涵和复杂情感的大型交 响曲(例如布克鲁纳的交响曲)呢?据说许多指挥,尤其是 卡拉扬,他们都有一套符合身体气息的节奏,曾受卡拉扬教 导的巴伦博依姆肯定明白个中三昧。
从卡拉扬身上,巴伦博依姆继承了许多德国音乐传统,其中 一项便是瓦格纳了。作者坦言,瓦格纳确实曾发布过反犹的 小册子,他深深影响希特勒,但这不妨碍一个犹太人对他的 喜爱。二战时期,德军让集中营内的犹太音乐家演奏音乐, 惟独不让他们演奏他们崇拜的瓦格纳,这无形中更令犹太人 对瓦格纳反感,所以人们猛烈抨击巴伦博依姆引入瓦格纳音 乐。这种心态与纳粹分子贬低犹太裔的门德尔松如出一辙, 都漠视作曲家的音乐贡献。作者提出,门德尔松在技法上比 影响瓦格纳的柏辽兹和李斯特更成熟,而西方音乐如果缺乏 瓦格纳的话,将会大为失色,所以作为音乐家,作者反对这 种出于意识形态而贬低作曲家成就的态度。
为推动以巴和平共处,巴伦博依姆和萨依德成立了西-东迪 凡交响乐团(West-East Divan Orchestra),作者更率领乐团到巴勒斯坦城市拉 姆安拉,与德国女中高音迈耶合作演出,这支乐团在西班牙 成立,成员包括来自以色列、巴勒斯坦及西班牙等地的音乐 家。乐团名称来自歌德的《东西合集》(West-Eas t Divan)———这是一本按波斯诗人哈菲兹诗体创作的 诗集,本身就有伊斯兰和西方文化融和的意涵,所以这支乐 团本身也有借音乐促进和平的理念。对作者来说,德国女歌 唱家加上由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组成的乐团,无疑是很有 意义的。但那场演奏会,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团员来说,均为 重大考验。来自阿拉伯国家的音乐家,必须经过以色列的检 查站,来自以色列的音乐家,有很多人曾经或仍在军中服役 ,而来自西班牙的音乐家,则发现自己正闯入以巴冲突的现 场。所幸的是,大部分来自黎巴嫩和叙利亚的音乐家,以及 更多来自以色列、巴勒斯坦和西班牙的音乐家都来了。这表 明,对于音乐的喜好,到底还是会令音乐爱好者放下成见。
巴伦博依姆一生尊崇不少杰出音乐家,例如他敬佩指挥暨作 曲家布列兹为法国引入德国现代音乐的努力,但在众大师中 ,惟独与萨依德可谓“莫逆”。两人交情甚笃,曾一起弹奏 舒伯特的四手联弹钢琴曲,可惜后来萨依德因癌病去世。在 巴伦博依姆眼中,除优秀钢琴家外,萨依德也是一个难得一 见的音乐学专家。也许巴伦博依姆对巴勒斯坦人的关切,部 分也源自对这份友谊的珍惜,一如他珍惜音乐赋予他的一切 ,以及音乐给予他波澜起伏的人生。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7:50:08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7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