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七十年代《我们的记忆——从李陀的序言开始思考》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47:03
  • 68

我在想,我为什么要阶段性地删除自己所有的日志,有人曾经问我说,既然要删,为什么还要写。我当时很确信,因为写的意义之于我不是为了记忆,可能是遗忘,可能是宣泄。所以,我的博客主题是为了遗忘与被遗忘。

可是,为什么要遗忘?为了摆脱生命无法承受的痛苦,所以要遗忘。或者是等这些痛苦过了以后,再回头看自己的历史,自己曾经真切的记述,发现当下的自己居然对过去的曾经的自己羞愧难当。总之无法面对所以要删除,要遗忘。选择性失忆。

就这样,当某天,当事过情迁,你坐下来,喝杯咖啡,怀想过去。你却怎样都想不起来,那些你曾经最轰轰烈烈,最奋不顾身的时刻。比如你曾经爱过的人,你记不起当时的任何感受,怎样沉溺,怎样挣扎,怎样思念,怎样反反复复,怎样委曲求全,怎样卑微。就这样,你把它从你的生命里掘去了,它不复以任何形式存在。你甚至怀疑,你曾经是否这样爱过。

所有我们痛楚的记忆如果只留下一个概念,而遗忘了所有的细节与感受,或者干脆连这样一个基本的概念事实都开始质疑,那么我们拥有的过去就少了大部分,也就是我们的生命被***了,剩下可有可无,无触无动的东西。那么我们没有过去可以依凭,我们在当下孤立无援。没有过去的自己,哪有现在的自己,如果掘去自己过去最重要的记忆,那么当下的自己何以自处?正如清末之于五四,七十年代之于八十年代。

历史的述说是可怕的,过去的中国人,述说的历史永远是胜利者的历史。现在的中国人更可怕,可以解构历史,李陀在《七十年代》的序文里说:“历史记忆今天还面临着更严重的问题;不是记忆和记忆的斗争里哪一个占了上风,也不是其中哪一个被排斥和驱逐,而是历史以及本身正在被贬值,被无意义化,被游戏化,被逐月逐日降低其重要性,变成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变成可有可无……我们似乎正在进入一个失去历史记忆的时代,一个没有历史记忆也可以活下去的时代。现实好像要证明,人的记忆似乎没有必要一定和历史联系,人的记忆只能是功能性的,房子车子票子,事无巨细,锱铢必较,没有昨天,没有过去。”

当下的整个中国活在可以失去昨天的时代里。我或者我们也在毫不在意地删掉,遗忘自己的过去。过去之于现在的意义有多重大,我还来不及思考。但是这样的刻意或者不经意遗忘,让我的今天开始渐渐空虚,惶恐,焦虑。将来某天的中国恐怕亦复如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