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fc6c80100eg2b.html 熊熊的博客:
喜爱这书最根本的情结在于它说出了许多我想说的话。也喜欢将“作者”更改为“采写人”。李宗陶不容易,目前是《南方人物周刊》主笔,这本书算她做的一件还算了不起的事。记者出身的她充当了一个比较客观地记录人,执笔,选择了36位不同领域的中国知识界的中坚分子进行访谈,用黑白的平面影像和原始的讲述将他们最纯的真心平铺在读者面前。他们热爱中国,不轻易否定什么、摈弃什么、攻击什么,也不轻易承认什么、颂扬什么。他们对历史从一而终,并努力让自己心如明镜。
书名是令人玩味的,相当于概括性的总结——《思虑中国》,是的,36位不同年代、不同专长、不同背景的知识人,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看到的、坚持的,和最在意的根本以及所做过的努力。另外,在他们的讲述中也能了解到其他一些名家的侧影,如陈寅恪、郭沫若、王小波、王朔。所有的文字均不包含任何修饰和润色,完全呈现,因为事实本身比任何引述和讲解都更具力量。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中国已经没剩下几个有担当的知识人了,而这也是本书令人欣慰的地方。“精英要为社会的道德沦丧负责”,这话是中肯的,令人感动。因为知识人的风骨和气度比知识本身更具有强大的作用,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进程,甚至需要引领整个社会意识。这当中包括体察、触摸、自观自省和阵痛,这是责任,也是义务。只是如今太多太多知识分子早已经否定了自己属于道德先锋的楷模作用,说“否定”是遮羞布,其实根本就是“否认”。
有知识,还必须有信仰!道德守不住了,口无遮拦,无异于流毒!我敬重中国近代文学史那些有高度的文人,自爱、热忱,轻己重义,当国人都在黑夜里摸索时,他们的生命小宇宙爆发得如此酣畅淋漓,照亮道路;我鄙视今天那些将自己关在字里行间臆淫的书虫,以做研究为名在书房里轮换着“养”些个小妾,抛却历史沿革不管,一味地用纸和笔满足自己长久以来想要一窥玉体的愿望(以刘心武为代表),他的责任呢?像周汝昌那样为“红学”做出了贡献吗?没有!而粉饰皮毛、堆砌文字、假传“圣”意的井底蛙更是充斥着各种书店、网络和媒体,利用华丽的头衔、唯美的包装和所谓的“新解”向社会散发自己肤浅甚至错误的观点和评说,美其名曰“普及”(以于丹和安意如为代表)。是与非是很残酷的,大量爱读书的人们看到的全是垃圾却浑然不觉,连是非都错了,更谈不上了解自己身处的这个时代。中国走到21世纪有多难,知识分子这样做根本就是犯罪!诈骗了知识和民心。
我绝不怦击如安妮宝贝那一类的“情绪文学”和刘震云那一类“讲故事的人”,而诸如张爱玲、纳兰公子那种格局、眼界都比较小的名家,我也会捧读。这些人他们有才华、有毅力,他们的文字能够安抚时间、沉淀在人心里,无论是否有高度,都应该获得尊重。你可以将自己的心剖开,但不能指鹿为马!
郭德纲说得太好了:你是相声演员,你不去拯救相声谁去拯救相声?让卖白菜的去拯救相声?这样说话真的很痛快。看那些已被曲解的一家之言,真不如看一看贺友直的线描连环画,人生还是清晰一点好。至少我是看他的画长大的——时代变迁,世态炎凉。
推荐篇章:
余英时——中国学术传统破坏得太厉害
朱维铮——于丹不懂《论语》
黄克武——还原一个真胡适
冯象——从《圣经》翻译到“钉子户”
康晓光——为李思怡写本黑色的书
张立宪——我很怕某一类读书人
贺友直——现在人心太浮躁
当然,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知角度不尽相同,希望有人比我更刻骨铭心。同时,做为认识和了解被访者的辅助读物,我也将他们的作品罗列出来,同样强烈推荐!其实这也是我喜爱此书的另一个原因:通过这些访谈,让我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到自己曾经且一直阅读并喜爱的那些认真做学问的人。
辅助读本(推荐):
余英时:《人文与理性的中国》
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
冯象:《木腿正义》、《政法笔记》
张立宪:《读库》各期
贺友直:《连环画报》各期、《纸上做戏》
P:我是朽了,希望那些喜欢刘心武、于丹、安意如、张爱玲、纳兰公子的同学就当我没什么文化,无视吧。自己喜欢的不用在乎别人说什么,我也不会争辨什么。一己之见罢了。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7:43:32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