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四重音《从最初认识宾妮开始说起》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42:02
  • 53

【开始】

对宾妮最初的印象,不是《如果你记得这条街》而是《时光指环》。但真正喜欢上宾妮的却是宾妮早期写的两篇散文。

虽然你写的爱情故事不够甜美浪漫,总觉得有一种忧郁和阴暗。可是那时候还是喜欢你的感觉。想起来,你那个时期应该受安的影响也不少吧,而恰恰那时候也正是我喜欢上安的时期。

宾妮你也说过很多次你不擅长写爱情,对比起现在一抓一大把的校园写手,你依旧是有你的风格的,尽管这个风格在其中并不特别闪耀。

看完《四重音》后,第一感觉不是你变了,而是你成长了。我时时也在想,从你在新蕾发表文章时开始关注你,一直至今少说也5年啦。这样看来,多少也有跟着你成长的意思。对比起以前的小说,宾妮所特有的小情绪依旧是持有阴冷的感觉,只是如今的宾妮不仅仅在乎于抒发那点小情绪了,你要把在人生中对这个世界中的人和事的所见所感所思都写出来。

因此我也觉得宾妮是偏向说理派的人物。你的小说并不是一味的描写情爱和欢愉,更多的是你自持的冷静和对外界的一种思考。小说中不仅有对人物命运的细致描写和安排,还包含了你对于人物命运的思考。但是这样的小说包含了作者较为浓烈的个人世界观色彩。或许也正因为如此,你的小说无法得到如今大多数人的喜爱,因为它有些生涩,咀嚼起来有些费力。而且也是无法让所有人对你所描述的世界产生共识的。况且如今的校园小说还是以甜美浪漫为主的呢。

或许你的风格也还不够稳定,一本小说看下来,四个部分的整体风格让我感觉不统一。某些场面描写或者对话描写常常让我感觉穿越。

虽然宾妮说这是一个四只猫的故事,但读完后,觉得这是由5个主要人物借由四只猫联系起来的折射了各不相同的人生的故事。

【莫莉】

第一个人物是大三的女生。她看起来犀利又尖刻,在人群中张扬又热情。但是真实的她是怎样的呢?

晚上她裹着被子缩成一团,抱着小猫和她说话。她之所以装成无所谓的样子,是因为她害怕失去和输。她只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温暖和更大的生存意义的女子,她的内心空虚,在纵情声色之后,只留下更大的空洞。

她有一句话“当我知道我第一个爱人不可能用他的爱回报我的付出的时候,我差点疯了。”她需要安稳的爱来保护自己,在现实中需要他人的回报,她也一直在等待。等待什么呢?我以为是把她从虚无又寂寥的人生救出来的力量。可是到了最后她也没有等来,当她的邻房搬走的时候她彻底绝望了。

这人物代表了什么意义?

宾妮也没有具体点明。只是以一只猫更多的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描述了关于这个女子的部分生活。更多的关于这个女子的含义供读者来猜测。但这只猫是鲁斯特,是LOST,LOSE的过去式。难免让我想到,这个人多少参杂了宾妮的过去式,她期待的能够完全理解并且接纳自己的人,无论自己是对或者错,但是这个期待最终破灭了。

【孝以】

第二故事是关于一个单身的男子“孝以”。我对于这个故事的感受最深,并不是因为这个部分写的最长,而是因为宾妮对它述说的最深入。

宾妮对于孝以这个形象有了更多的描述和解释。对于这个人物,不仅是行动和语言上的叙述,还穿***了不少的来自“纱”的对于他的评说,也就是对这个人物形象的解说。

孝以是个怎样的人?

这已经从纱的评说中露出菱角了。纱说:“小猫儿你知道吗,孝以心地期盼他是普通人,但他又略微与最庸碌的那一种不同。他有饱受称赞的童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有那样的童年。但他的不同是源于他的既希望简单,却又害怕得不到人尊重。”这句话的后半句又进一步解说了孝以这个人物所代表的形象“他是那一类人——既有才华,却又不够天才。年龄越大,挫折越多,劣势越明显。他桀骜,不喜与人交往。但这些都无法避忌。可他从来都被人捧在手心,以至于他根本就不能忘却被人宠爱的感受。……”

从这个意义看来,这一类人确实是很普遍。他们在人群中的存在感感若隐若现,他们心有不甘却又碌碌无为。我想,这个形象也是宾妮在人生经历中的一个总结和发现,你将他记录下来,将对他的进一步思考也写下,而这是一个已大学毕业生的思考,也是你个人的主观感受。

在131页,宾妮以一个叙述者的身份提出了:“望他看清自己,他有能力,但他不是万能;他有才华,却又不是万中无一的胜者。”以及“糊弄生活却糊弄不过自己。”这是对于“孝以”这一类人发自内心的忠告和建议。

对于这个人物的思考或者还应从故事的最开头,那三只猫的对话。他们讨论的问题是“人为什么要活以及人为什么而活。”

孝以这个人物带有悲凉的色彩,他如今的生活平庸,无法在社会上有大的作为,他的过往也成为造就他现在有些变态的心理的原因之一。他期待有所改变有所突破,可是又期待安稳,他觉得自己并不是毫无特长的人,可是又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平庸,他是矛盾的。

可是他即使活得如此矛盾如此痛苦,他依旧活着呀。这个世界上活着的人一大把,或者已经没有多少人去考虑“为什么活着”这个形而上又古老的问题了。那么,人应该要怎样活,为什么活呢?这个问题应该是不同读者有不同的答案。

对于孝以这个人物的故事情节安排总觉得可以更自然一些。而我却又总是从这个故事穿越到其他的故事情节当中去。

【成长】

第三个故事中,宾妮说理的成分明显减弱了。这个似乎只是以小宋勋为主展开的以成长为主题故事。这个故事比起上面两个似乎驾驭的更得心应手。

关于小茹和阿浅的第四个故事,宾妮更是驾轻就熟,就像以往的那些带有些阴冷的校园小说。而第四个故事的风格读起来连贯,通过对白和行动来展现这两个姑娘的故事,从现在到过去,从表象到内在,没有了像前面两章的思考式的解说。只是通过表现,展示了一种暗黑应冷的情绪。或者是我看不出这则故事以及那则童话所象征关乎现实的意义。

【最后】

这四个章节可以看做不相关的四个独立的故事。他们只是凭借四个小猫连接起来,总觉得有些牵强的意思。最后的那则童话故事,也无法看出统领全书的意思来。

我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后面的两个故事不承接上面自持清醒且说理的风格,而是看起来好像突而转向黑暗阴冷的校园,残酷的青春以及最后的那一个暗黑童话故事。或者宾妮也可以用最后那个校园故事的风格来统领全书。可是前面的那两个故事又明显超出了校园的范畴。

小说的腰封称宾妮为“最具学院派气息的人气作者”,要提及的或者要数小说中零星的关于戏剧的描写了。可是这些部分很少,想起来的印象也模糊,不具备这部分知识的人,它们的出现对于故事的进展和理解似乎也没什么帮助。

腰封上还对《四重音》做出了解释“对峙漆黑的沉思录”,这是一部提出疑问也记录了宾妮自身对于外界思考的书。在第三个故事中写道:“生命与成长最难过的一关便是要发现并接受这个世界的残酷,否则,那变永远不是成长。”这本书是否可以看做是宾妮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现实的观察和不断思考的一次新纪录。

以上是我读完《四重音》的感受,或许有许多不准确的说辞,但这也只是我个人的主观见解。希望宾妮在以后能坚持自己最初的方向,写出更成熟更满意的作品。身为在众多支持你的读者中的一员,我依旧对你怀有期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