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价格理论及其应用向松祚《是读赫舒拉发的<价格理论>还是读张五常的<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40:54
  • 98

前面我说自己读赫氏课本,是抱着一种比较的心情。比较什么呢?主要是想看看赫氏对价格理论最核心问题的处理,与其他大师有什么不同。读赫氏课本之前,因为玩儿命研究过佛老的《价格理论》和《马歇尔需求曲线》,我对几个最核心问题的传统思维逻辑,开始有所怀疑,觉得西方经济学最基础理论有重大缺陷,需要深刻修正。

是哪几个问题呢?其一是需求定律的推导,其二是成本曲线的形状,其三是竞争与垄断的本质和区别,其四是均衡的真正意义。整个价格理论,其实就是要解决这几个问题。然而,连赫氏课本在内,西方大师对这些问题的处理,逻辑上都有难以克服的缺陷。

价格理论第一课就是效用分析,效用分析之目的是要推导出需求定律,即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效用分析三定理看似逻辑井然,能够顺利推导出需求定律,然而,吉芬物品半路杀出,效用分析前功尽弃,需求定律成为空中楼阁。几乎所有教科书都是匆匆假设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草草收场,至于如此假设道理何在,经常只字不提。弗里德曼从经济整体或一般均衡角度否决吉芬反论,虽然精彩纷呈,但具体到某个小群体或个人,价格之升降仍然有可能对他们的真实收入造成影响,吉芬反论没有消灭干净。弗里德曼自己也是承认这一点的。

成本分析麻烦更大。翻开所有微观经济学教科书,都是一个先下后上的“碗底成本曲线”,赫氏课本也不例外。然而,成本曲线为什么先下后上?向下的经济学道理在哪里?下到哪个点才开始上升呢?也就是说,“碗底成本曲线”的碗底是从何而定的?所有教科书上的解释都牵强得很。故老相传,碗底形状的成本曲线源自奈特和维纳的传统,至今没有根本改变,实在是怪事也。当年弗里德曼《价格理论》成本分析的重心是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之分别。他为了解释长期成本曲线会向上,或企业的供应曲线向右上倾斜,或企业规模可以确定,坚持认为边际产量下降定律(或边际成本上升定律)长期也起作用。这当然有点儿牵强。其他教科书的阐释,远不及弗老的深刻和完整。

垄断和竞争之分野,历来是价格理论最重要的问题,它牵涉到反垄断法、反托拉斯法、公平竞争法等现实问题,百多年来的争论可谓是波涛汹涌、此落彼起。课本上的老生常谈却依然故我,还是那大名鼎鼎的“效率损失死三角”,赫氏《价格理论及其应用》亦如是。图表或数学推理似乎无懈可击,却经不起事实甚至是常识的考验。不是吗?谁都知道:生活在社会,大家每时每刻都在竞争,个人如是,企业如是。每个竞争者其实都想垄断。从最彻底的意义上说,每个竞争者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或多或少都有点儿垄断,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一切竞争行为,说到底是要努力让自己与众不同,尽可能赚取最大的租值收入。有了独特性,有了竞争优势,才有讨价还价的能力,才有价格分歧的可能。这样看,自由竞争和垄断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天底下做生意的人,有几个不想独霸市场,为所欲为?说不想,是不能也,非不想也!既然真实世界如此,为什么经济学还要竭尽全力反对垄断、鼓励竞争?经济学者反对的到底是哪一种垄断?为什么教科书上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斥责那“效率损失死三角”呢?

最后是均衡的本质。均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所有课本都是语焉不详,与此相关的效率、帕累托最优等等基础概念,也好不到哪里去。一说到均衡,总是离不开“完美市场”,认为那才是最理想、最有效率之经济状态,有点儿类似于宗教上的“天国”或“极乐世界”,完美无瑕,通体舒泰。凡是偏离这个理想境界的情形,均冠之以“不完美市场”或“无效率”或“浪费”或“市场失败”或“外部性”或“非帕累托至善”等等,不一而足。这样的均衡理念扩展到宏观经济学,就是尤金﹒法码的“完美金融市场模型”和卢卡斯的“理性预期学派”,至今统治着无数人的经济思维。然而,这样的均衡理念,不仅与真实世界完全脱节,而且由这些基本理念所衍生的经济政策理念,的确给人类制造了无穷的麻烦。今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与此就有莫大关系。

如何解决上述逻辑上的基本困难,让经济学真正成为一个内在逻辑一致、且符合真实世界的学问,此处无法细说了。我想指出的是:有一个人已经解决了这些最根本的问题,这个人就是赫舒拉发的学生张五常。我以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价格理论教科书,应该是张五常三卷本的《经济解释》。四年前我出版《张五常经济学》,其中说:“张五常对经济学基本理论—价格理论的许多重大贡献和创新,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门学问的研究范式和理论结构,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门科学发展的方向。”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以为中国再也不需要接二连三引进国外价格理论的基础教科书了,中国学子应该埋头攻读《经济解释》,然后再找那些西方大师的教科书来一比高下,岂不是过瘾非凡?自己言传身教的徒弟,却改写了经济学的基础,这才是赫舒拉发最重大的贡献。他教出了一个与他风格迥异的中国学生,竟然从根本上颠覆了价格理论的基础。

那么,五常教授为什么还要辛勤努力,隆重其事地引进恩师的课本呢?或许是五常教授觉得自己的《经济解释》过于湛深,非经过较浅显的入门书无法窥其堂奥吧,所以希望学子先拜读恩师的课本,再转到自己的思维上来。他在赫氏课本中译的序言里告诉读者:“同学们今天读赫师的《价格理论》,不要相信,要考虑,要衡量,而更重要的是不停地提出问题,找其他同学或老师出气吧。”此话有深意存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