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叙录群星闪耀的时代——《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叙录》读后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39:10
  • 79

那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

陈寅恪,胡适,梁启超,钱穆,傅斯年,郭沫若,顾颉刚等人交相辉映。

就是那时候的一些小字辈,活到了现在,也都是大师了。

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丛书的提要。

写评论与介绍的本领域的专家或者是作者的学术继承人,比如谭其骧那一章就是葛剑雄所撰写的。

由于最近一些书要陆续送人,所以突击一下,把这些读书笔记写出来,也算一个交待。

看了之后,对于做学问有如下思考:

一、要下苦功夫

如果说自然科学有像雨人一样的天才,做历史研究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你了解,掌握和批判别人的东西至少需要几年的积累。

孟森是那时候的清史权威.为考证清先世与明之关系每日步行至北京图书馆抄阅无间寒暑因成十五册.

陈垣与陈寅恪合称史学界南北二陈,在小学考据方面鹤立鸡群。

青年时期,他设法进入京师图书馆阅读文津阁版《国库全书》,对这部包括三千多部著作共三万六千多册的丛书中浸淫了十年。

除了史料研究之外,实地考察更是新世纪史学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作者唐史大家唐长孺,多次赴西北考察,并于1975年赴新疆考察途中,由于库车古道中途艰险,致使右眼失明。

二、做学问要形成自己的思路或者套路

比如王静庵的治学方法可以概括为三证”的方法。

第一,是地下的实物和纸上的遗文互相释证。因为上一个百年地下发掘的东西非常多,如果不研究地下考古新发现,光是念古书,那 么学问还不能到家,所以他主张地下的实物和纸上的遗文互相释证。

第二,把异族的故书和本国的旧籍互相补正。

第三,外来观念和固有材料互相参证。

三、与时俱进

那一代学人,由于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对于这一代学人的要求更高。

要求有小学的知识,又要至少精通一门外语,还要用西方的现代科学理论来对中国历史进行解释。

在这一方面,我觉得做得最好的当属梁任公。

虽然他在学通中西方面不算最突出,但他面最广。而且考虑到他的年龄和比其他学人大半辈的情况,就更让人肃然起敬。

有空应该看看他的《清代学术概论》七万多字的小册子,看完也不算难吧。

四、艺多不压身,多学科的贯通。

近代很多史学大家都受过自然科学的训练。

王国维曾接触农学并学习物理学。因此受过严格的自然科学方法论的训练。

傅斯年考取山东官费出国留学,先后学习心理学、物理学、化学、数字等。

《隋唐史》作者岑仲勉曾著植物学手稿,载有一百一十科植物的科属形态说明及考注,凡五 十万言。

对其售后研究《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帮助颇大。

五、研究学问注意新方法的运用才可以事半功倍。

胡适作为史学界研究者,虽然其研究成果不尽如人意,甚至愧对大师的称号。

但其但开风气不为师,在很多领域起了凿空的作用。

将西方的研究方法带入中国传统历史研究。

胡的《水浒传考证》和《红楼梦考证》即为一例。

胡适通过考证两小说的版本,追本溯源,再由源而流,厘清水浒传故事产生的历史依据,提示了这一小说由简单的历史记载到口传故事的渲染等发展过程。

胡适的小说版本与流传考证直接启发了顾颉刚与罗尔纲两位大师。

六、研究注意角度,从大家都能得到的史料中发现大家所不能发现的规律和问题

钱穆先生是那一批学人中少有的没上过大学自学成才的。

其早年《刘向歆父子年谱》所根据的仅仅是一部大家都能读到的《汉书》。

http://huangguo.blogbus.com/logs/43721791.html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