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时懵懵懂懂望着国关领地时看的书。书里的案例、数据和一板一眼的论证让我眼花缭乱的同时心生敬佩,觉得这就是学术的严谨。但是最后的那些量化分析,完全不懂。囫囵吞枣的结果就是:时间一久,这本书在我脑子里只剩这书很不错,有的地方看不懂这么两个模糊的印象。
三年以后,第二次复习考研的时候,自个发愿如果这次考上,一定把这书买一本书重新读一遍,作读书笔记的那种读。因为网上的口耳相传,这书在我心目中简直就是是严谨方法的象征,另外自己也感觉到它可能不是很好的入门书,但是如果真吃这碗饭,还是很实用的。
大半年后,复试刚结束的周日,在报考学校的园子里乱逛,尽管心中充满不知死活的惶恐,还是买了这本书的旧版,也就是大一看的那版。但是三个月以后才总算鼓起劲来看完了第二遍。十分悲哀的是,当时看不懂的那些线性回归方程之类,现在还是不懂。唯一的进步也许只在于这次有了一点质疑:很简单的用语言即可分说明白的道理,为什么一定要用数据和公式来证明呢?当然,在社会科学研究数字化的大浪潮下,这点质疑渺小的不值一提。(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及和朋友的交谈,也让我觉得这种质疑有些轻率,而老阎的努力也自有其意义。这是后话。)而重读这本书的收获,除了质疑和8页的摘要,还是最初的那个感觉:对刚进国关门的菜鸟来说,它至少是本比较实用的研究方法手册。
再就是第一章提到的一个观点印象很深:社科的研究对象具有具有主观意志,“在自然科学中,理论无法改变相关的现象,在社会科学中则可以”。这就使复杂的人类社会系统更加复杂,难于总结规律更难于预测。
这个观点肯定不是这本书首先提的,也不是多么高深的道理,但是自己是在这里第一次看到,加上可能触动了最近一直在想的一些问题,所以特别有共鸣。有的时候,读书能读出些什么,不仅仅是书的问题,也和自己的思考乃至心境有很大关系。只是这又是另外的话题了。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7:31:55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66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