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黑死馆杀人事件《黑死馆唬人事件》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28:44
  • 64

花了三个晚上看了“脑残地狱”。比较郁闷了。

又花了两个晚上看了“黑死馆唬人事件”,太郁闷了。反而对脑残地狱的印象好了些。

至少脑残地狱作者的前瞻性不错。在DNA发现之前,精神分析成熟之前,存在主义流行之前,折腾出这么一锅丰富的浆糊。他可以说摸到了各种以上后来的学术的边。虽然限于时代,都是似是而非。

而黑死馆唬人事件呢,同样写于三十年代,却是各种前科学,伪科学,死科学的大杂烩。恶魔学。各种基督教的伪说。江湖术士一类的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毒理学、药学。炼金术士化学。神学系的天文学。神学系的音乐学。拙劣的符号解密学。纯业余选手的历史学和文献学。各种反犹太的神话和附会。冷僻到极点的中世纪欧洲文学。大概就是这样了,其他还有些什么货色,没读过的可以类比想象。

主角侦探法水大人,除了精通以上各类黑暗哥特系的学问之外,还擅长基于语言词汇暗示的音韵心理诱导大法。----可惜是基于英语的。书中的四个外国人是德国、奥地利、匈牙利、俄国的。先不论他们寄居在日本几十年后,应该说母语还是英语还是日语,对不是说母语的人进行音韵心理诱导,这就是个超级bug.

其实作为一部推理小说,本书的各种bug可以说是泛滥成灾,触目惊心。看到后来觉得主题就是炫耀以上的腐朽学问和炫耀bug。推理的逻辑性反而是bug海洋中苟延残喘的东西。

书中的人物场景,动作序列,诡计结构,全都充斥着强烈的不真实感。物理上的不可能性,生理上的勉强,毫无必要的复杂度和装饰性,给我的感觉是只能存活于纸面上,用日语这种多骨少肉的文字(对日语没有偏见,多骨少肉有它的优点)描写出来。如果拍成电影一定是处处当机,只好胡乱改掉了事。至于现实生活感,一点点也不会有。

至于对话...看了想杀人的感觉。从侦探到检察官到警察到贵族到外国音乐家到管家到女仆到家奴到老园丁,全部是出口成章,旁征博引,文史哲一起上。掉书包的程度,丹布朗的罗伯特兰登教授跟他们全体比起来就像个拉大车的。

我不讨厌炫学的书,甚至是喜欢。但是炫到不顾人物的社会背景,个性语言,不顾基本情节的可能性,不顾推理逻辑性的程度,就没意思了。何况炫耀的全是散发著腐烂气息的学问。

所以看不懂他的炫学,千万不要有任何自卑感。他那些学问,不是1930年代的urban legend,就是现代对应科学的史前版,退化版。不能归到以上两类的都是屠龙之技,比如我倒比较佩服他对中世纪基督教文献的掌握。问题是你现代的中国读者没任何必要懂这个。

这书倒不是全无价值的。作为推理小说,我觉得是个五彩缤纷的大失败。但是作为一本用来阅读作者心理和作者所在社会的社会心理的书,倒是很有说服力。那个年代是日本脱亚入欧登峰造极的时代。看了这书,你不得不佩服日本人认定了目标,就彻头彻尾学习的狠劲。

虫太郎同学钻研的,全是中古到近古最欧洲化的学问,尤其是其中异端邪说--的尸体。那个穷幽发微,专走冷僻路子的劲头,恐怕连钱钟书也要拜服。

虫太郎的名字取得挺好,本人一定是个大书虫,所以他的现实场景那么不真实。所以他的人物也都是书虫。不是书虫的没法读这本书,就算是书虫的读者,比如我,也会被这个书虫的大只和腐烂程度恶心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