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影海生涯(上、下)《大导演小品文》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28:13
  • 120

偷闲看刚买的《影海生涯》。此书原名《三十年之细说从头》,是李翰祥在报纸连载的影坛八卦回忆录,在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过,四册。1988在大陆重新编辑,由农村读物出版社(瞧瞧这地方)出版,上下册,照港版有删节。

这书够奇怪,没目录,也不分章节,只有黑体字的小标题,隔成一节一节的,上下节情节是连续的,硬生生加了标题,标题也不能充分概括这一段的内容,想是报章上连载的缘故。我觉得倒挺妙,合老李电影的风格——什锦小品,什么《风月奇谭》、《捉奸趣事》、《声色犬马》都是一个个小故事连起来,这种电影文体不好见了,前几年有个《巴黎我爱你》,那是不同导演导的,不是小品。

小品文是有闲阶级的产物,世俗消费,绕来绕去,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其实眼睛没离开。阿城赞《扬州画舫录》的闲笔好,“一笔荡开了”。儒家虽推崇正,可还是邪性的有市场,我有时看李翰祥就觉得是一笔戳到读书人的G点了,有文化的宣淫。他拍历史,细节考究,但立的主脑还是野史细说的路子,这很符合老百姓的历史观。不过细节考究也是依电影需要的,当年来大陆拍《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让故宫博物院的朱家溍老先生给参考,朱老不客气提了好多意见,诸如妃子侍寝不可能让被子裹着送到皇帝身边的,这还不伤大雅。我不能忍受的是刘晓庆唱《艳阳天》勾引咸丰,按朱老设计应该唱昆腔,《玉簪记》就好。

我这也算“一笔荡开了”,但不是小品文,还接着说书。

老李文笔不算多好,但合我口味——贫嘴、真性情、恶俗、八卦、洒狗血。洒狗血洒的我这看的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一件事非得叙述的天花乱坠,得加描述、比喻、指代什么什么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好些个人都有这毛病,写在纸上还好,你要说话都这味儿可让人难受了。我就见过一位,几乎每句话都想带着机锋,和它聊天特费劲,而且人家什么都看不上眼,都得嘲讽嘲讽,显得自个儿能耐。老李只是有些过,他还是热爱生活的。因为热爱,所以写起文章活泼风流,像喝大了,笔停不下来。

看这书有个乐趣是按图索骥——照着他提的人名看看电影里是谁,再去网上搜搜。邵氏的老角儿,几乎老李每部戏都有的:谷峰、姜南、郝履仁、杨志卿、胡锦、陈萍、王侠(王杰他爹)、朱牧、井淼等等,都有提及,看到会心处就笑:“他原来这样儿啊!”做老八卦看,是第一人称,好像《阅微草堂笔记》,怪力乱神“余实经历过”。看他写李允中自杀,真是叹叹。第一次看李允中是《大醉侠》里的三当家,好像是王逊配音,真是奸人奸的有气势有文化,一看就是江湖里打磨的,圆润如玉(形容奸党有些不妥),我觉得比身旁陈洪烈的笑面虎好,都赞陈的笑面虎,是因为化妆,李大哥是演技。后来在李翰祥的片子里再见李允中,就是沦落到老婆偷人的乌龟了,可怜的绿帽子相。书里写李允中是天津人,以前参加过抗战,为人平易。据说李是因为艳星狄娜才跳的楼,书里语焉不详,老头儿为了初恋情人终生未娶,身后凄凉。

老李是北京长大的,我听过他说话,口音不重,粤语也过得去。下册后半部分回忆老北京,谈京戏曲艺,采访侯宝林唠相声。他是五行八作三教九流都好奇都懂的人,我爱他世俗的气味儿,真真声色犬马,看多了胡金铨,看看李翰祥,犹从云端里走回来接接地气儿。低级趣味也好,我们不是要小资到天天文艺片过活。偶尔看个风月、好莱坞,不丢人。

书前面有照片,是八十年代旧书的照片风格,模糊发白,偶见李翰祥为《金瓶双艳》的胡锦和杨群说戏,骇笑不已,搁在现在都是被禁的片子,当年大陆的编辑们知道吗?李翰祥之所以可以在大陆出版回忆录,主要是80年代初回祖国拍《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也算红色艺术家了,起码是赤化过的粉红色,大陆方面内部放映过他在邵氏的《倾国倾城》,不知道《风月奇谭》《风花雪月》的沾过没有,有,也得是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老将军被女秘书搀着批判使用。

还有一张照片,陈萍和余莎莎的合影,但只注明是“演员余莎莎”,都是艳星,为何不注明陈萍,我觉乎着有两个原因,一是陈萍是台湾人,虽说一个中国,但当年港台人士兹要来大陆拍戏就被台湾当局封杀,梁家辉就是例子;二是陈萍脱得比余莎莎多,艳得狠。原因一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原因二是编辑也看风月,知道轻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