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正义之前《正义之前 道德先行》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25:58
  • 92

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显得有些晦涩难懂,书中提到的人名、事件对我来说都有一种陌生。不了解东欧的政治演变,不知道哈维尔,更不知道米奇尼克,甚至连“林昭”,我也只是在《读库》中了解有这么一个人,完全不知道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和那个年代的动荡。或许正是这么多的不知道惊恐了我,促使我更加完整的梳理了这本看似很小的书。有人说过,自己的文章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主编的书籍则都是养子,这本书正是崔卫平的作品收集,只不过中间以道德穿插为主线,涵盖了崔的研究方向东欧政治以及后半部分他对实事的评论和关于道德、幸福的论述。

波兰,米奇尼克,哈维尔,阿伦特这些个充满智慧与思想的国度与人物使我的阅读显得凌乱而无头绪,迫使我完全读完后还要再从头整理这本书的思路,不过记忆最深刻的是刚刚读完的一片文章《通过思考追求符合道德的生活》,这篇文章是对《朗读者》中汉娜的另一个真实原型艾希曼行为进行的一场深刻的研究,这项研究从外形和言语看起来并不那么邪恶的艾希曼却在组织中做出了恶魔般行为的动机做了深刻探讨,尤其是“老师”和“学生”这样一个设计精巧的实验,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1950年至1963年,美国心理学教授斯坦莱·米格兰姆从事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后来被称之为“艾克曼实验”,。

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为了进行“有关学习和记忆的研究”,了解“惩罚对于学习所起到的效果”,被指定的“学生”和“老师”来到实验室。“学生”被要求坐在一张椅子上,双手被绑在椅子上,并且给手腕连上电极。他必须学习由两个单词组成的一组单词表,如果弄错了,“老师”就要对他施以电击,电击的强度是逐步升级的。

真正被实验的人是“老师”,负责给予不能完成任务的“学生”以适当的电击。他的面前是电刺激发生器,他手中掌握着从15伏特到450伏特的电击控制。从“最微弱的电击”开始,到“危险-强烈的电击”,都有明显的标志。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老师”马上给出下一个问题;“学生”若不能回答,马上给予电击。根据学生逐次所犯的错误,“老师”便增强电击,30伏特、40伏特、50伏特、80伏特、100伏特……。

当电击增强,受到电击的“学生”便显出痛苦的表情。达到75伏特时,“学生”便开始呻吟。至150伏特,“学生”会提出终止学习的要求,至285伏特,“学生”的反应则是难以形容的叫喊。通常会出现一个“学生”和“老师”之间激烈争论的过程。“学生”要求停止试验,“老师”也并非不想这样做,但是他“有约在身”,他从实验者那里得到的指令不要来自学生的原因而中断实验,不管发生了什么,要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于是“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最终以破裂告终。

当然,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电击存在。“学生”是知情者,他(她)只是作出痛苦的表情而已。充当“老师”的人其实是在接受另外一个项目的实验而非有关记忆,即一个人如何接受和服从一项有悖良心的指令。实验的结果非常令人沮丧。没有一个人在最初提出拒绝试验、拒绝给予别人电击的要求,令人吃惊的还在于他们越来越表现出来的残忍。对于学生的痛苦仅仅给予“蔑视”对待;当学生苦苦哀求停止实验时,他们充耳不闻;当学生发出尖锐的喊叫时,他们因为“学习过程”***扰而感到愤怒,同时手中的电击程度却在逐步升高。从纽黑文来的40名成年实验者中,有30人把电压调到最高,即450伏特。“那家伙脑子笨,傻瓜,只好给他电刺激”,他们这样解释道。

但这些人并不是生性残忍。他们不过是一些普通的工人、职员、技术人员,是随机抽样被选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残酷”并不是他们的个性特征。实验同样表明,当“受害者”与“施害者”发生近距离接触时,“施害者”残酷的程度会降低;而距离越远,越容易变得残酷。在事后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并不想这样干下去,可那是你们的要求。” “你让我这么做,我有什么错?”

邪恶之事并非是那恶人做出来的。心理学家米格兰姆从中得出的结论是:那些仅仅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他人没有任何敌意的人,也会承担非常可怕的破坏性工作。而且明明知道自己的破坏行为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已经感到所做的事情与自己的基本道德规范相抵触,能够选择抵抗权威的人是极少数。比许多人想象的更为简单,事实上,人们甚至并不需要在多大的压力或者恐惧之下行不义之事,只需要一根小小的链条,说是“指令”也好,说是“契约”产生的约束或义务也好,只需要那么一点点,一个人就可以从自身责任的重负下解脱出来,进入一个摆脱道德限制的状态。阿伦特把这种状态称之为“无思无虑”。

这篇文章后半篇幅还谈到了思考的力量,不仅仅是那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话语,更有深刻的思考在里面,网上发现了这篇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看看: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399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