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我也有一个梦想《找梦想》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23:43
  • 73

法律专业读了三年,时不时会遇到非法学本科的法硕研究生,经常不知所谓。可是,真正的书却自己也没读多少,总是买的多,看的少。偶尔看了一两本又往往是“非借不能读也”。林达的书是其中的典型,朋友推荐,一发不可收拾。

看林达的书的顺序,恰巧是从第四本开始往第三本去,有点倒叙的味道。而看这本书之前,包括看完之后,我仍然自认为处在思想上比较漩涡的阶段。十二年的应试教育让我面对问题,总是时不时想要找到“答案”或者解决方法,仿佛发现问题本身会让人有那么些沮丧。在法治理念和现状的迷宫里兜兜转转,会有人告诉你要怀有理想主义情怀,然而更多的是迷茫。然而,这样的问题似乎是没有答案的,想越多越没有头绪。原本以为有希望的也渐渐看成一个个死胡同,一直以来以为是制度造就恶人,可渐渐的却好像无论什么事,国人没有不能把他变糟糕的。制度要么“看上去很美”,要么索性一纸空文。刘新老师上课的时候说,看着那历史,你会看不懂的,怎么好事都给别人撞上了,戊戌变法也好、洋务运动也罢,甚至是辛亥革命之后的国民***,但凡有一个坚持下去了,我们会幸运的多。是啊,怎么好事都让别人撞上了,怎么别人的民主民权风风火火,生根发芽,我们却总是好苗长出歪瓜裂枣。刘老说,这样想下去真的要想不通的。

有人说林达的这本书写的拖沓、冗长,的确如此,因为他追根溯源,把原貌一一复原。对于种族问题,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书中的主要内容以至最后的观点,总无外乎人们耳熟能详的几种看法。但,无论是精神世界的追根溯源,还是历史演进的具体进程,有一种细致的魅力,因为揭开那层窗户纸,却看到与想象全然不同的世界。

最典型的内容是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原因,以及一些特色人物的立场描写,至少是我自身认识的颠覆。这样的书才有意义,当然,我这样说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看的书还太少,这样的经历不常有,于是就多是如此的感叹。

南北双方探究的是一种近乎于理想主义痴狂的看法冲突,这样的情况至少在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明哲保身的现实尚唯恐不及,哪还有人会主动地去用不怎么硬的脑袋对理想的硬石来个以卵击石?再寻踪而上,看到五月花号的背影和英国教徒的宗教情怀,又免不了转入宗教和中国自古土壤稀缺的死角。

剩下的只有唏嘘,但或许找答案这样千古难题本来就不应该是凡夫俗子考量的问题。暂且抛开那些让我晕头转向的那些自相矛盾,回过头来看这本书,我不禁觉得书就是应该这样的,写书的人的心就是应该这样的。为我买一本书,我喜欢这句话,当然是说这样的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