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纳博科夫传《欣赏与分析》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7:22:44
  • 27

纳博科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看学者如何分析解读他,自然有益有趣。要真正了解和欣赏一位外国作家,当然最好是读外语原文。但是,中文本身却是那么美妙的一种“图画”文字,能够瞬间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象、色彩和场景,哪怕是翻译作品,也同样如此。遇上一位好译者,通过中文欣赏一位伟大作家,仔细欣赏,而且能够一目十行,那是多么愉快的事情。

外文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能够介绍到中国来,好坏应该早有定论,我们读者所要知道的不过是:1)这本书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口味,2)翻译是否到位。翻译讲究信达雅,对于不能随时参阅外文原文的读者来说,阅读文学译作,达与雅恐怕是最重要的(除非原作者自己存心动粗)。通常我们只有在读到莫名其妙的句式时,才会想要知道原文究竟是什么意思,才会怀疑一位译者的能力。

至于中文版《纳博科夫传》,翻译的“信”如何,暂时无法评判,因为手头没有原文,但是至少译作可称“达雅”,读下来没有让人想要去“参阅原文”。译者自己的文笔才思如何,从“译者后记”中就能窥见一斑:

“后记往往有点像影片的片尾,生动活泼的画面忽然间变成了单调的、机械滚动的字幕,尽管制片人对演职员、赞助商等种种信息详细交代,唯恐遗漏,但观众大多早已起身离场。那些依然能够安静地坐在池子里,听着与主题相关或无关的片尾曲,望着一排排滑过去的名字,直到“剧终”的字样在让人觉得晃眼的灯光照耀下消失于银幕才走开的人,要么是“利益攸关方”,要么是真正的影迷,要么就是果戈理笔下那对着马车轱辘发呆的农民。不过,照纳博科夫的说法,发呆是‘生存还是毁灭之沉思的原始形式’”。

这次译文出版社集中翻译出版纳博科夫,译作大都相当不错,梅绍武、主万和王家湘这样的翻译大家自不待言,其他译作也比较流畅,读下来,只感觉一两部译得有些叫人“绝望”,估计纳博科夫再世,遇见这种情况,恐怕也要去学中文,自己动手再译一遍。

发现纳博科夫的小说基本只有两个主题:第一就是像《普宁》和《微暗的火》这样的小说,描写心不在焉的教授或学者在学术界和大学校园的生活,并且穿插回忆往昔,同时展示纳博科夫自己的学识和才情。第二则是《洛丽塔》的主题,从各种角度反复讲述不幸爱上“洛丽塔”的中年男子的遭遇,包括《黑暗中的笑声》和《塞•奈特的真实生活》等。《阿达》则是自传性小说,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贯穿一生的爱情,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爱情。在阿达身上同样能够见到洛丽塔的影子,不过这次爱者和被爱者是同龄人。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认为“洛丽塔”其实也是纳博科夫回首往事,以中年人的心态再重新虚构体验一次青春时期曾经有过的对妙龄女孩的爱情。

在纳博科夫几乎所有作品中还能找到两件事:1)对蝴蝶的爱好 2)对弗洛伊德等精神分析学家的冷嘲热讽。纳博科夫自己是蝴蝶研究专家,反复提到蝴蝶,表明喜爱至深。但不忘嘲讽弗洛伊德却是为何呢?难道同这些心理学家有什么个人恩怨?另一种解释或许是,通过反复提到弗洛伊德,他恰好微妙地向读者暗示了他所有作品所呈现的“本我”(例如《洛丽塔》中的亨伯特)、“超我”(例如普宁)和自我(纳博科夫自己)。

我最想拥有纳博科夫翻译评论普希金《欧根-奥涅金》的英文版著作(正如梅绍武指出,《微暗的火》其实就是纳博科夫以虚构的形式预先展示了他这部翻译作品),也想要知道,有谁有如此语言文学才华,敢动手翻译这部作品?现在精通英文的学者不少,但同时精通中文、俄文和英文的,不知还有谁?像纳博科夫这样精通并且熟练运用俄、法、英三门语言,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都成绩非凡的人,世上能有几个?

阅读全文